孔昭綬事件

袁世凱借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之機,用武力在全國實行鎮壓,為稱帝復辟掃清道路,其走狗湯薌銘秉承主子旨意,率北洋軍一部進攻湖南,逼譚延闓退守廣東。湯部入湘後,便開始大肆屠殺革命黨人和鎮壓反袁勢力。一時間,因所謂“黨案”牽連遭槍殺者,有案可查的就達五千餘人。孔昭綬因忠實貫徹執行南京臨時政府的教育改革法令,竭力反對袁世凱的獨裁統治和封建復古教育,被湯薌銘所忌恨。

1914年1月,湯薌銘要求孔昭綬在一師舉行“袁大總統英明之中日親善”徵文,為脅迫孔,湯在路上連殺害饑民22人。回到學校後,又在紀墨鴻的挑唆下,孔校長被迫接受。但在通知貼出後不久,便師生譁然。被楊昌濟及毛澤東看到。楊昌濟憤怒地衝進校長室,質問孔昭綬。毛澤東又給孔昭綬看了《大公報》中“日本國發出最後通牒,袁世凱承認二十一條”的新聞,使孔昭綬極為憤慨,憤然撕下了所謂的“徵文”,並在學校大禮堂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有一個詞,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支那。這是日本對中國的稱呼,在日本人嘴裡,中國就是支那。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是支那人。那么支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起初我也不清楚,只知道這是自隋朝起,從天竺語摩訶至那中派生的一個對中國的稱呼,詞意並無褒貶。每次遇到日本人的時候,他們都會說:“看,支那人來了。”他們當時說話的表情,我想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是一種看到了怪物,看到了異類,看到了某種不潔淨的東西,看到了一頭豬混到人群里,才會表現出的輕蔑和鄙夷。於是我就去查字典,我不相信日本人的字典,我查的是荷蘭人出的1901年的荷蘭大百科通用辭典。我查到了,支那:中國的貶義稱呼,常用於日本語,亦指愚蠢的,精神有問題的中國人。這就是支那的解釋。人,不可不知恥。恥,有個人之恥,國家之恥。德守不堅,學識愚昧,身體衰弱,遭人白眼,乃個人之恥。綱紀掃地,主權外移,疆土日蹙,奴顏婢膝,乃國家之恥。我四萬萬同胞,如果人人為人所恥,則國家必為人所恥,一個國家被人恥笑,那么個人也將成為被別人恥笑的把柄。支那之恥,無有個人與國家之分,此乃我中華全體之奇恥大辱!

這件事被湯薌銘知道後,派一營兵力包圍了第一師範,逮捕孔昭綬。幸得到湯部中同情者的密報,孔化裝成賣水的人,從側門混了出去。

“孔昭綬事件”震驚了全國教育界,孔昭綬懷著一腔的憂憤,離開了長沙,離開了第一師範,離開了心愛的學生們,旋東渡日本避難,後進東京法政大學學習。

此前,他還因為一位學生扔饅頭而召開了隆重的“節儉大會”。與其說這是一篇盪氣迴腸的演講,不若說是一位教育家赤誠熱血的辦學理念,注重“學生學習,道德先行”、“道德成人”。作為學校校長,他本來有很多的行政事務去處理應酬,有很多教育空間去施展,可是他還是抽出時間,為學生進行修身功課教導,將教育定位於“道德本位”,用自己的高屋建瓴為學生指出理想和道德方向,用一腔熱血給學生點燃精忠報國的愛國理念。

與其說是一次平常演講,不若說是校長學術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展示會,用校長自己淵博學養和道德風範,耳濡目染,耐心雕琢,“學生學習,老師先行”,引導感染學生。校長不僅是行政職務,更是學校的精神靈魂和學術高山,因為只有具備這樣的知識水平、人格魅力和影響力,才能提到更好的燈塔效應,帶動更多“學生後來者”。

與其說是一次靈魂教育,不如說是視學生為朋友的真情告白,注重“學生學習,平等先行”。校長不僅僅是老師的領導,不僅是制度權威,更是學生們的朋友和溫情脈脈的良師。因為只有走進、了解、愛戴學生的校長,才能作出明智、親民的教育決策,符合學生需要。比如孔昭綬的學生自治就是對學生的自我需要的回應。

想到了我們當今的校長,具有“孔昭綬風度”的能有多少呢?現代校長多成了“企業家”,太注重經濟效益,學生的遠景發展和道德成人自豪受到忽略,對教師用急功近利的升學率、優秀率考核教師,學生的道德養成、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不斷萎縮。學校成了工廠,教室成了車間,教師成了流水操作員,學生成了模式產品,學校追分、追率演繹為辦學“利潤最大化”,導致教育行為日益功利化,導致教育良知和科學規律喪失。

校長成了“外交家”,很多校長不登講台,不進行學術研究,不接觸學生,不進課堂,不接觸教育,而多涉足於社交圈結交達官貴人、行政官員,而鑽營於本地政策走向和制度漏洞,為學校謀取最大的政策空間和經濟空間,導致學校日益成為名利場。

校長成了“權謀家”,大搞一言堂,暗箱操作,污染了校園平等空氣。據報導,校長負責制是時下各級各類中國小普遍實行的教育管理方式,可78.7%的教師卻認為“校長負責制亟待改革”。其身不正,何以構建和諧發展的教育環境,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高尚人格呢?

作為校長的孔昭綬就是一面鏡子,值得現代的諸多校長反思、借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