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孓

孑孓

孑孓(jié jué),蚊子的幼蟲,由蚊卵於水中孵化而成,其體細長,胸部較頭部及腹部寬大,游泳時身體一屈一伸,通稱跟頭蟲。孑孓身體細長,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遊動,以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呼吸空氣。

基本信息

史料記載

孑孓孑孓
爾雅·釋魚》“蜎,環”晉郭璞註:“井中小蛣蟩赤蟲,名孑孓。”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景州一宦家子,好取貓犬之類,拗折其足,捩之向後,觀其孑孓跳號以為戲。”

詞語釋義

●孑jié
孑孓孑孓
ㄐㄧㄝˊ
◎單獨,孤單:~然一身。煢煢~立。~遺生物(活化石)。
◎〔~孓〕蚊的幼蟲。通稱“跟頭蟲”。
◎古同“戟”,古代兵器名。
◎孑jié
〈形〉
(1)(象形。小篆字形,象人缺右臂形。本義:缺少右臂)
(2)同本義[withoutright-hand]
孑:無右臂也。——《說文》
(3)孤單,單獨[lonely]
胡有孑然其效戎翟也。——《國語·周語》
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立。——張衡《思玄賦》
(4)又如:孑居(孑棲。獨居);孑弦(單弦);孑輪(一輛車)
(5)小[small]。如:孑義(小仁小義);孑盾(兵車上用的小盾);孑孑(細行,小惠)
(6)剩餘[residual]孑,余也。——《方言二》
(7)又如:孑黎(遺民;殘存的百姓);孑余(剩餘,殘餘)
(8)特立,出眾。多指才能、人品等[outstanding]
孑,俊也。——《方言二》
孑孑乾旄。——《詩·鄘風·乾旄》
(9)又如:孑傑(卓立,特出);孑然(特立,又指孤立,孤單)
詞性變化
〈名〉
戟。古代的一種兵器[trident]
楚武王荊屍,授師孑焉,以伐隨。——《左傳·莊公四年》。杜預註:
“屍,陳也。荊亦楚也,更為楚陳兵之法。揚雄《方言》:‘孑者、戟也。’”
◎孑然一身jiérán-yīshēn
[allalone]孤零零一個
我孑然一身,悲嘆自己孤苦無告的處境
◎孑身jiéshēn
[solitary]獨身,單身
孑身遠遁
◎孑遺jiéyí
[survivor]殘存者;遺民
三陷之後,城中無孑遺。——《明史》
◎孑:音ben,念第三聲,贛州府客家方言,意指把出身不久的小孩,用手抱在懷裡;
◎孓:音bi,念第四聲,贛州府客家方言,意指把出身不久的小孩,用背帶背在背上。
◎孑[livingfossil]活化石
生活習性
孑孓(jiéjué)由雌蚊在淡水中產的卵孵化而成。其胸部較頭部及腹部寬大,游泳時身體劇烈的左右扭動,在水中上下垂直遊動,以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呼吸空氣。如庫蚊(家蚊)的孑孓尾端具有1條長呼吸管,管端為呼吸器的開口。呼吸時,身體與水面成一角度,使呼吸管垂直於水面;按蚊(瘧蚊)無呼吸管;孑孓尾端的呼吸器開口於身體表面,呼吸時身體與水面平行;若受驚,則馬上潛入水底。孑孓經4次蛻皮後發育成蛹,初期蛹仍可活動,將羽化時則基本不可動,而後羽化為成蚊。

衍變過程

孑孓孑孓
卵:蚊子的卵根據種類的不同可能產在水面、水邊或水中三種不同的位置,水面上的如按蚊和家蚊,水邊的如伊蚊。按蚊和家蚊約在二天內孵化,而伊蚊則在三至五天。
幼蟲:蚊子的幼蟲稱為孑孓。孑孓用吸管呼吸。攝食有機物及微生物,口的刷毛會產生水流,流向嘴巴。這個時期約維持10~14天,經4次蛻皮後變成蛹。
蛹:蛹的形狀從側面看起來成逗點狀。不攝食,但可在水中遊動。靠第一對呼吸角呼吸。經二天完全成熟。
成蟲:剛剛羽化的蚊子會排出蛹便,新出生的蚊子在翅膀沒有硬之前無法起飛(羽化)。雄蚊在羽化後24小時之內其腹節第八節以後全部反轉180°完成交配姿勢。交配的動作因種類而有不同,有的黃昏時刻在田野廣曠之處形成蚊柱作群舞。蚊柱不一定單純由一種雄蚊聚集而成,往往有幾種不同蚊種集合而成。此時雌蚊見到群舞光景,就飛近蚊柱與同種雄蚊交配離去。交配通常需要10-25秒。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交配後由雄性副腺分泌的液體,形成交配栓於雌性交配孔內,但逐漸溶解,約於24小時後完全消失。一生只交配一次,後其一生(100多天后)產下的卵尚可受精。
蚊子的平均壽命不長,雌性為3-100天,雄性為10-20天。蚊子有雌雄之分,雄蚊觸角呈絲狀,觸角毛一般比雌蚊濃密。它們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需要叮咬動物以吸食血液來促進內卵的成熟。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種具有舒張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質,它使血液更容易匯流到被叮咬處。蚊子唾液中的物質,讓被叮咬者的皮膚出現起包和發癢症狀。
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約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鮮血,每次飽餐一頓之後,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範圍內活動,不過最遠飛行距離可達180公里。
每隻雌蚊子一生產卵總數約為1000-3000個,它們一般把卵子產於水面,兩天后孵化成為水生的幼蟲——孑孓。孑孓以水中的藻類為食,它們經歷4次脫皮後才成長為蛹,漂浮在水面上,最終蛹表皮破裂,幼蚊誕生。蚊子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成蟲4部分,一般卵1-2天,幼蟲期5-7天,蛹2-3天,成蟲羽化至吸血產卵3-7天,整個世代1-2周左右。
用途:幼蟲用作餵魚飼料。

防治方法

孑孓孑孓
物理驅蚊第一招:消滅蚊子生存環境有的居住環境差,周圍死水多,需要經常噴藥,這不僅滅蚊難度大,還會因此花費很多錢。所以不妨用一些物理方法滅蚊。解決辦法:及時清理垃圾,不要留死水。
化學驅蚊第二招:肥皂水
關上門窗,在窗前放置一個盆子,盆中加點混合洗衣粉的水,第二天,水盆中就會有一些死去的蚊子。每天持續使用這種方法,幾乎可以不用再噴殺蟲液去殺蚊子了。而且,蚊子也會越來越少。
物理驅蚊第三招:大蒜、維生素B
還有兩件驅蚊的制勝法寶,您不可不試,這就是大蒜、(花生)維生素B。
物理滅蚊第四招:鹽水、牙膏
如果你一不小心還是被蚊子給咬了,也不要急著用手抓。來一點鹽水或牙膏,塗在患處可以迅速幫你止癢。
我們看看另一種辦法——把用過的失去藥力的蚊香藥片,輕輕滴上幾滴風油精,插上電源,就能達到較強的驅蚊效果,又節約藥片。遇上停電還可以把用過的一兩片藥片,一塊點燃,幾分鐘後,就能起到驅蚊滅蚊的效果。

傳播途徑

以下是寄生關係的起源有三條途徑
1.由空間聯繫發展到食物聯繫。先有簡單的共棲,再過渡到宿主體上,進而進到體內共棲,不同程度的共棲為發展營養聯繫建立基礎。食物聯繫可能開始時只是一種對一方有利另一方無害的偏利共生。進一步發展可能出現一方依賴於另一方體液來維持生活,即發展為寄生關係;也可能雙方彼此利用代謝產物,發展為互利共生關係。
2.通過捕食過渡到寄生。在自然界中尚保存過渡的痕跡。例如歐洲蛭綱中的平扁舌蛭(Glossiphoniacomplanata)是營自由生活的捕食者,整個地吞食小無脊椎動物;黃蛭(naemopis)在吞食小動物時和平扁舌蛭一樣,但對大動物的攻擊和吸血是暫時性的。居住在灌木叢中的山蛭(Hameadipsa)不再採用其它營養方式,而只依賴不時吸吮宿主血液的專性、暫時性寄生生活。尺蠖魚蛭(Piscicolageometrica)的全部生命活動均在魚的體軀上,只在繁殖期離開宿主。
3.第三條途徑是未來的宿生物偶然的潛入體內,雖然寄主體內是暫時的生活地點,但對寄生物十分有利,成功為兼性寄生物。寄生關係從上述共棲、捕食和偶然寄生三條途徑產生後,可以往不同的方向演化。寄生物和宿主的協同進化,常是使有害的“負作用”減弱,甚至於演變為互利共生關係。

相關文獻

《爾雅·釋魚》“蜎,環”晉郭璞註:“井中小蛣蟩赤蟲,名孑孓。”
《爾雅》是中國古代最早一部解釋語詞的著作。它大約是秦漢間的學者,綴緝春秋戰國秦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的。全書19篇,其中最後7篇分別是:《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和《釋畜》。這7篇不僅著錄了590多種動植物及其名稱,而且還根據它們的形態特徵,納入一定的分類系統中。《爾雅》保存了中國古代早期的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是後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的重要著作。據史書記載,東漢初,竇攸由於“能據《爾雅》辨豹鼠”,所以漢光武帝獎賞給他百匹帛,並要群臣子弟,跟從竇攸學習《爾雅》。郭璞更是把《爾雅》視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入門書。他說:“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但是,《爾雅》成書較早,文字古樸,加上長期輾轉流傳,文字難免脫落有誤,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不少內容,不易被人看懂。因此,在郭璞之前已經有犍為文學、劉歆、樊光、李巡、孫炎等人,為《爾雅》作注。郭璞從小就對《爾雅》感興趣。他認為舊注“猶未詳備,並多紛謬,有所漏略”,於是“綴集異聞,會粹舊說,考方國之語,采謠俗之志”,並參考樊光、孫炎等舊注,對《爾雅》作了新的註解。
《爾雅》的作者——郭璞,博學多才,一生不僅寫了許多優美的文學作品,而且做了大量的註解古籍工作,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他所註解的古籍有《山海經》、《穆天子傳》、《爾雅》、《楚辭》、《三蒼》和《方言》等等。這些古籍中,都包含有豐富的動植物知識。郭璞對這些古代典籍,尤其是《爾雅》的註解,對中國古代動植物學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