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褒兄弟學塾

簡介

子褒兄弟學塾,晚清維新時期澳門首先提倡白話文敎學的兩間學塾,一間是陳子褒所辦,校址在澳門荷蘭園正街,開辦時稱蒙學書塾,不久改稱子褒學塾。另一間是陳子褒之弟陳子韶所辦,校址在子褒學塾隔鄰,稱子韶學塾。兩學塾分別招收高,初兩等學生。
陳氏兄弟是廣東新會外海人,都屬維新派人物。為向學生介紹康有為梁啓超的維新思想和保皇觀點,陳子褒兄弟自己編印新的“三字書”,“四字書”,“五字書”等國文課本,以代替舊“三字經”等的內容,並採用淺說白話文進行敎學。開設初期,兩學塾招收學生人數100餘人,後來由於陳氏兄弟的敎學享有很高的聲譽,成績斐然,因而學生日增,學塾漸不能容納。於是,子褒學塾遷往龍嵩街,後又遷往荷蘭園二馬路,並改名為“灌根學校。”而子韶學塾則遷往板樟堂街國華戲院現址,改名為“沃華學校。”兩校的改稱,是澳門學校敎育的開始,為澳門培育英才作出很大貢獻,不少英才俊傑,如冼玉清李應林等,均出於子褒學校之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