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子思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大約生於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歲。中國春秋時期...
考證 中庸思想 學說 五行說 思想 -
《子思》
《子思》為子思與門徒所作的著作,是一部著名的儒學經典。
《子思》 相關條目 -
子思子
子之問也。 子思曰。 子思曰。
-
子思中庸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生於東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終年八十二歲。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
子思生平 關於《中庸》 關於中庸之道 《中庸》全篇 評價 -
思孟學派
嚴格說來,思孟學派應該是子思學派和孟子學派的通稱,因二者思想上具有某種一致性,所以人們往往將其聯繫在一起,稱為思孟學派;但在歷史上二者則可能是分別獨立的...
影響 學派的提出 五行說 思想淵源 -
子思之儒
戰國時期以孔子嫡孫子思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原憲字子思,一位晚年貧困的學者。
-
魯穆公問子思
《魯穆公問子思》為戰國楚竹書,是郭店楚墓竹簡(下簡稱郭店楚簡)之一。原無篇題,篇題為郭店楚墓竹簡整理者彭浩、劉祖信及王傳富據簡文擬加。1993年10月出...
釋讀 註解 譯文 研究 -
儒家學派
儒家學派是先秦諸子中對後世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一個學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創。孔子的言論經門人整理為《論語》,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儒家學說以"仁"為中...
起源 創立過程 興起 思想 派別 -
子思薦苟變
資治通鑑片段,講述的是要重視,任用人才,不能因為小小的錯誤而埋沒人才,如果想用人才的話,就必須要懂得揚長避短的道理。
原文 譯文 注釋 道理 作者 -
永嘉學派
永嘉事功學派,又稱“事功學派”、“功利學派”等,是南宋時期在浙東永嘉(今溫州)地區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學的一個儒家學派,是南宋浙東學派中的一個先導學派。因...
背景 形成 主張 評價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