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名稱
子宮內膜粘連分離術
別名
宮腔粘連分離術;子宮內膜粘連切斷術;division of endometrial synechiae
分類
婦產科/婦科手術/婦科小手術/擴宮和刮宮術
ICD編碼
68.2101
概述
手術治療在婦科臨床醫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婦科的診斷、治療性小手術也不容忽視。如刮宮術、後穹窿穿刺術、外陰及宮頸活檢術等,在診斷、治療方面套用頗廣。這些手術往往操作簡單,意義重大。如有疏忽或操作不當,可造成錯誤的診斷,無效的治療,會給病人帶來不應有的痛苦。
子宮內容結構。
適應症
子宮內膜粘連分離術適用於:
1.既往月經正常,刮宮後或人流後繼發不孕,有時伴閉經或下腹周期性疼痛。
2.習慣性流產,宮內膜急性感染後。如結核性、細菌性和其他一些性傳播疾病感染後。
3.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HSG)見宮腔變形,單個或多個充盈缺損,形態不規則,邊界清晰,不因增加造影劑的量和壓力而消失。
4.子宮腔鏡下發現粘連帶,確定粘連位置及程度並初步判斷組織學特徵後進行。
禁忌症
1.對分離有困難,原因不明者慎重。
2.急性盆腔炎症期。
3.疑有內膜癌及其他惡性腫瘤者。
術前準備
1.查血常規、血小板、白帶常規、測體溫。45歲以上者測血壓、脈搏。疑有心臟病者需做心電圖檢查。
2.術前3d禁止性生活。
3.認真了解月經周期。
4.帶環者術前應透視或行B超檢查。
5.建立輸液通道,隨時準備輸血。
6.伴有炎症又需手術者,於術前開始使用抗生素,直至術後3~5d。
手術步驟
1.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陰及陰道,鋪消毒手術巾。
2.雙合診檢查了解子宮大小、方位、質地、活動度、形態及與周圍臟器的關係,兩側附屬檔案有無異常。
3.安放窺器,暴露宮頸,消毒陰道及宮頸,用宮頸鉗鉗夾前唇,向外牽拉,使子宮呈水平位。
4.用子宮探針順子宮方向輕輕探測深度、阻力感,明確粘連部位,輕度粘連可稍用力予以分解。有困難者在B超、宮腔鏡或腹腔鏡監視下操作,以便及時發現穿孔。
5.用Kelly鉗(彎血管鉗)逐步分離,用力均勻,深度及寬度適中,若有困難可在子宮腔鏡直視下操作,用微型剪刀、鞘套或電激切割器均可。
6.分離結束後常規放入IUD防止粘連。
術後處理
子宮內膜粘連分離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術後進行2~3個月人工周期治療,有利於內膜的增生、修復。
2.待IUD及人工周期治療後再行HSG或宮腔鏡檢查,能防止發生新粘連。
3.如不需避孕,4~8周后取出IUD,觀察2~3個月經周期後複查。
4.術後複查確定宮腔粘連分離不全者,可在半年後再行粘連分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