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䗩

嫁䗩

嫁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原始腹足目、帽貝科。貝殼呈斗笠形,較低平,殼高相當於殼長的1/3,殼質較薄,近於半透明。前部稍瘦,周緣呈長卵圓形,殼頂近前方,略向前彎曲,常麻損。殼表面有眾多細小而密集的放射肋,至殼邊緣具相應的細齒缺刻。生長線稍隆起。殼面顏色多變,通常為銹黃色,並布有不規則的棕色或紫色的帶狀斑紋。殼內面銀灰色,光亮。約於殼頂至殼緣的中部有一圈棕褐色或淡藍色的肌痕。

基本信息

【中藥名】嫁䗩

【拼音名】Jià (Chónɡ Qī)

【別名】帽貝(舟山地區也叫胭脂、胭脂盞)

【性味】味鹼;性微寒

【功能主治】鎮驚。主小兒驚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來源

藥材基源:為帽貝科動物嫁䗩的殼。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lana toreuma(Reeve)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取殼,洗淨,曬乾。

性狀

性狀鑑別,貝殼呈斗笠形。較低平,殼高約為殼長的1/3。殼頂近前方略向前彎曲,常麻損,貝殼的最高點向前的斜面較直,向後的斜面稍隆起。殼外表面為銹黃色,有不規則的紫色或棕色斑帶,可見多數細小而密集的放射肋,殼緣呈細齒狀。生長線較細,不甚明顯;殼內表面銀灰色,光亮,能清楚地透視殼外表面的彩色。質較薄,近半透明。氣微,味微鹹。

原形態

嫁(蟲戚) 嫁(蟲戚)
嫁(蟲戚) 嫁(蟲戚)
嫁(蟲戚) 嫁(蟲戚)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活於潮間帶,吸附於岩石上或沿海潮帶的海岸石板上。

資源分布:我國沿海普遍分布。

化學成份

本品殼中含10餘種胺基酸,有甘氨酸(glycine)、精氨酸(arginine)以及含量較大的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此外,還含脂類(lipid),脂肪酸(fatty acid)主要為C16:0和C18:0,甾醇主要是膽甾醇(cholesterol)。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