媯水河

媯水河

媯水河,永定河支流,古稱滄河、清夷水、清水河,流域分部在北京市延慶縣區內。發源於延慶縣城東北13公里處,橫貫延慶盆地,在下屯鄉大路村北入官廳水庫後入永定河,河長18.5公里,寬75米至250米,流域面積1073.6平方公里。媯水河分三個分支,渠引壩攔,塘蓄湖存,澆灌著保岱古城數千畝田園。”《山海經》記載:“媯,水名,舜之居地也……舜為庶人,堯妻之二女,居於媯汭。在潘城中,潘泉處於城西南的城牆角下,出泉之水即媯水,媯水東北流經城中拐彎處,即媯汭——《山海經》所記之‘兩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門中’,的女子國。

主要支流

古城河,媯水河支流,屬永定河水系,發源於海坨山東麓靳家堡鄉後河一帶,東南流經古城村西於香村營村入媯水河,主河道長23.5公里,平均河寬44.3米至75米,流域面積129平方公里。河谷狹窄,兩岸多陡壁,是為龍慶峽。上游有裂隙泉多處,常年可為河道補水。依山築壩,建有古城水庫。

佛峪口河,媯水河支流,屬永定河水系。發源於海坨山南麓張山營鎮西大莊科村,向南流經西卓家營村西南入官廳水庫,全長14公里,平均河寬144米,流域面積63平方公里,上游為茂密森林,植被好,有泉水匯入,河道常年有水。山口修壩,建有佛峪口水庫。

蔡家河,媯水河支流,屬永定河水系。發源於靳家堡鄉丁家堡一帶,向南流到延慶農場西人媯水河,河長8.5公里,流域面積79.5平方公里,屬於延慶城關西北部排水河道。

西二道河,季節河,為媯水河支流,屬永定河水系。發源於二道河鄉蓮花灘一帶,北流經二道河鄉後於大榆樹鄉陳家營附近人媯水河,全長11.8公里,流域面積45.8公里。

小張家口河,季節河,為媯水河支流,屬永定河水系。發源於八達嶺北麓大榆樹鄉小張家口一帶,向北流經延慶鎮蓮花池村西後人媯水河,全長9公里,流域面積25平方公里。

西撥子河, 季節河,為媯水河支流,屬永定河水系。發源於八達嶺鎮西撥子一帶,流經下屯鄉小王家堡、小豐營村後於大路村東人媯水河,全長11公里,流域面積48平方公里。

媯水河媯水河

幫水峪河, 季節河,為媯水河支流,屬永定河水系。發源於八達嶺鎮石峽一帶,向北流經幫水峪、西桑園村後人媯水河,全長15公里,流域面積84平方公里。

三里河 ,媯水河支流,屬永定河水系。發源於延慶鎮唐家堡一帶,向南流經上水磨村於西關村附近人媯水河,全長6.5公里,流域面積11.6平方公里。

養鵝池河, 媯水河支流,屬永定河水系。發源於康莊鎮養鵝池附近,流經小曹營、大王莊村,於大王莊村西約3公里處人媯水河,全長5公里,流域面積12.8平方公里。

歷史文化

早在1500年前,北魏酈道元曾親臨勘察,並在《水經注》中寫下一節優美的文字;金元兩代帝王耽迷其山光水色,鑾輿而來,駐驊不去;明清時期這裡已成了旅遊勝地,雅士名流紛沓而至,讚嘆之辭傳誦一時。媯河之秀盡在兩湖之間。上游金牛山下的金牛湖如龍首引媯水西去,下游媯水湖似龍尾,中間的媯水如游龍。水流迂迴宛約,環境清幽,風光秀美,宛如江南。

媯水河媯水河

媯河被稱為東方萊茵河,沒有受到人為的破壞和污染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風貌。最令人神往的是媯河漂流。乘一葉小舟,由縴夫牽至出河口,然後順流而下,可前呼後應你追我趕,也可慢槳青篙,任小舟自己飄蕩。 30華里水路,100多玩道,沿途有金牛湖、金牛山、暖泉口、官營灣、荻花灘、柳林激水等美景,處處令人流連不捨,使人產生無窮遐思。

位置之爭

媯水,古水名。關於媯水,古文獻記載較多。《史記》曰:“舜居媯汭,內行彌謹。”《魏土地記》:“媯州有媯水,水源於城中,外城有舜井,城北有歷山,山上有廟。”《尚書·堯典》曰:“舜厘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舊唐書·地理志·媯州》曰:“隋涿郡之懷戎縣,貞觀八年改名媯州,取媯水為名。”《陳杞世家》記載:“舜為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於媯汭。”唐《括地誌》記載:“媯州有媯水,源出城中,耆舊傳雲‘即堯厘降二女於媯汭之所。”《山海經》記載:“媯,水名,舜之居地也……舜為庶人,堯妻之二女,居於媯汭。”……

媯汭有多種的解說,有人說指媯水與汭水兩條河,有人說指媯水彎曲處。或說在山西,或說在懷來與延慶。1983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媯:水名,在河北。汭:河流會合或彎曲的地方。媯汭:即媯水彎曲的地方。

對炎、黃、堯、舜文化做過專門研究的張家口文史作家曲辰在他與任昌華二人合著的《黃帝與中華文明》一書闡述:“潘城為堯、舜時都城,舜之故鄉,其西北三里有歷山即舜之為民時耕耘處,斯山不僅有舜廟,而且有堯廟及瞽叟祠。唐堯、虞舜廟在一處,以堯廟為主、居上,舜廟次之,居下;瞽叟祠另建在一處,為舜之家祠。在潘城中,潘泉處於城西南的城牆角下,出泉之水即媯水,媯水東北流經城中拐彎處,即媯汭——《山海經》所記之‘兩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門中’,的女子國。”上古時的國一般指城,有城牆的都為國,城即國。

山西說

在今山西省永濟縣蒲州老城南,即今永濟西北的涑水河。

《說文解字》對“媯”的解釋是:“虞舜居媯汭為氏”。媯汭,就是媯水曲的地方。傳說上古之時,堯欲禪位於舜,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舜將二女安置在媯水之濱。為什麼叫媯水呢?傳說當時有野象為害人類,舜欲制服野象,但幾乎被野象所殺。在娥皇、女英的幫助下,舜最終制服了野象,後人就把舜帝服象而居的地方叫作“媯”。“媯”者,從女,從為。女者,堯的女兒,舜的妻子;為者,以手牽象,象服於人。所以,最初的媯字,形似女子手牽大象。

河北說

可以說沒有媯水,就不會有古舜初都。因為舜在稱帝前在歷山上種地,在雷澤畔打漁,在河邊燒陶都離不開水,沒有水,舜就不會在這裡駐足,更不會選擇這方土地做為初都。媯水,挽住了舜的足跡;媯河,保住了一方風水。媯水,是尤其該大書特殊的一條河流,是舜文化的源頭,也是驗證舜初都所在地理位置的重要載體。

媯水河媯水河

既然媯水在媯州,那么媯水彎曲處必定在媯河邊。既然媯水出之潘泉,那么,無需再爭辯,河北涿鹿保岱古城的媯汭也就是舜的出生故地與家園了。找不到這些確鑿的證據,沒有人敢硬把帝舜的故鄉拉到這裡來。畢竟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千多年,當地除了清康熙年間修了志書外,之前都沒有任何記載,而那本《保全州志》上所記的一些景觀到今天又被說成謬誤。比如,此志記載:“龍湫即坂泉,一名黃帝泉,在保岱堡。為州八景之一,今廢。”“涿鹿山在州西南二十五里,黃帝所都。舊名涿鹿縣,今為保岱堡。”保岱原有一座大照壁,上寫著“竹鹿高照”四個大字。自黃帝城確認在州七十里處後,保岱人驚訝、落寞、疑惑、緘默了好多年。因為他們一直以為自己的家鄉就是黃帝城,就是涿鹿縣,日日見的山就是涿鹿山。即然不是涿鹿縣城,又不是黃帝城,到底是一處什麼樣的景觀呢?儘管現在已經確認保岱古城是漢潘縣城、隋懷戎縣、唐媯州城,到底是不是古舜都城又成了一個迷團,許多人早已不敢觸及這類話題,唯恐再說錯。

總之,媯水是一條河,是一條古老的河,一條現在已經消失了的蹤跡的河,一條只在史志典籍中存留下名字的河。媯水是三千二百年前一條從古舜初都穿城而過的河流,它源於媯泉,即漢代時的潘泉。這眼泉水日夜不息地汩汩湧出,盤旋迴還地溢聚,形成的河流潤澤出這片青綠山水,孕育了寶帶(舜時名)這片水草豐美的諸沃之野,催生了這方風水寶地。是媯水吸引軒轅黃帝來這裡治水,神農炎帝來這裡採藥墾田。是媯水留住了堯、舜尋覓的目光,開始在此築城建邑。媯水,與古城保岱是一種互生共長的緊密依存,二者一起興一起衰一起走向繁榮或沒落。

媯水是有故事的。兩千多年前西漢太史令司馬遷寫《史記》前來此考察過,訪問老人,請他們講炎黃堯舜的故事,然後在《五帝本紀第一》就寫下舜一家人住在媯水拐彎處,一家人都言行謹慎,克守本分的信史。《尚書》記下了堯派兩個女兒九個兒子到舜身邊考察舜的言行舉止,舜命令二女住在媯水拐彎處自己家中,做了個女官,職責就是無微不至的侍奉自己的父母,九男被舜感化的也非常忠誠不二。《山海經》中說,二女住的地方名女子國,四周都是水。一則足見媯水很大,二來說明舜一家住的地方在水中央一片高地上,四周綠樹掩映,花團叢簇。

要說舜都寶帶的盛衰興落,就得先說媯水的存亡枯榮。水活則山青,水富則地肥。媯水潺潺湫湫,從媯泉一圈圈溢出,灌滿泉東的大魚池,又跌了幾疊,再注入媯水河,即後來的小沙河。早年間的媯水沒有一絲兒雜物,水銀一樣晶瑩透剔,在古城中曲曲折折地環流,洇染出古城中的鵝黃菜田、油翠麥地,郭外的座座蔥綠果林梨園。河水清澈見底,卵石累累,紅的白的黑的灰的如蛋似球,隨水流鋪陳二三十里,順手撿起一把都是五顏六色。抓石子是女孩子們愛玩的遊戲,有一種遊戲的名稱叫“擦子兒”,用七粒最圓的麻雀蛋大的石頭,一粒扔上去,趕快從地上的抓幾粒,再接住上面的一粒。那時,女孩子們的衣服口袋裡都裝著七粒小石子。大人和男孩子們愛下石子棋,一有了空暇時,就或蹲或坐在地上,劃一個棋盤,順手從地上抓幾粒石子開戰,玩完了棋盤與棋子都扔在那裡不管了。那時的廟前主街或戲台前的台階也大多用石頭壘砌出來,層層疊疊的石牆呈之字形盤鏇,光光滑滑的石頭梯坡,一條條漫延進曲折的高門磚牆黑瓦大院。到處是河卵石,說明昔年水大雨多。由於古城就在西邊的釜山余脈腳下,每到雨季,連綿群山的洪水全部灌進古城,所以,從前除了媯水河,古城南還有環城的窯灣河,河床上也是滾石累累。城北有二道溝河。歷山下還有漯水支流窯頭河,幾條河攜手分流著山洪,也同心合圍著古舜初都,護衛著這方古老的先賢聖地。這些城外的河不在人們的視線中,所以總是會被忽視掉。只有穿城而過的清瑩瑩的媯水,越發顯得尊貴,眼珠般地愛惜著,讚美著,被後人無數次地講說著……

有三千多年閱歷的媯水,有多少見聞,多少傳奇啊!一切都不可知了。然而,可以想像那時河面寬闊,漫延到四方,住在水中央的舜帶著人種田、打魚、燒陶,都離不開水。舜的兩個賢惠的妻子,也會在一早一晚到河邊浣洗衣物、洗菜。她們是帝女,受過嚴格的家教,有高貴的道德品性,她們從不輕薄地與人打情罵俏,更不會輕易地在人前出頭露面。舜在勞作後閒暇時,會在有月光的夏夜,坐在媯水河邊,彈起堯贈給他的琴瑟,抬頭看著遠處自己曾經牧牛的黃陽山上的祥雲,情不自禁地唱起自己譜寫的《卿雲》之歌來:“卿雲爛兮,糾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那時的舜是多么地安然恬靜啊,天下太平,世風日上,人心思善,物阜民豐。在堯的治下,舜的身邊,華夏古國進入繼炎黃之後又一個鼎盛時期。舜心中那個“上下鹹和,百工致功,百穀時熟,百姓親和,鳳凰來翔。”“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的社會漸漸形成。

保岱古城中六十歲以上的人都記得這條河,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人民公社時,水面還有一丈左右,滋潤著那片古地上果林如帶,梨園似裙。杏、桃、棗、沙果、濱果、黃果、海棠、應有盡有,槐、榆、楊、柳、椿樹層層次次,林林立立,環繞著古城,填滿了空處,城郭房牆都藏掖在林樹叢中。媯水河分三個分支,渠引壩攔,塘蓄湖存,澆灌著保岱古城數千畝田園。往東北去的那一支,一關進入城中一麻湖中,另一半沿著老柳環抱的國小操場向北,注入一大片果林,出果林再往東,是一座很大的水打磨房,水流擊打著安在地下的水車的巨大風葉,日夜叮叮噹噹地碾米磨麵。其餘兩支分頭向東向北去澆田灌園。

到二十世紀六十年後期,媯水已經非常細弱,奄奄一息了。河面只剩三尺寬,但是那水仍然透亮地如清漆似琉璃,永遠像彈著琴一樣淙淙濺濺地響,絲綢般漣漣漪漪地淌,孩子般歡快地在大地上奔騰著,河床上的五色河卵石、白色小魚、黑色小蝌蚪等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水中沒有一點紙片類的雜物污染。夏秋季,全村的女人們都集中到河邊洗衣服,渴了就喝河裡的水。男人們下地回來,先到河邊捧著喝一陣水。牛們馬們羊們,更是不用領不用趕,從外邊回村直奔河邊而去,先飽飽地飲上好大一氣甘甜清涼的河水。媯水流動的年代真是令人緬懷啊,緬懷那種世風純樸,那種環境潔淨,那種人心和善,那種天地合一。

媯水叮咚了幾千年,因為它的暢懷餵養,培育出古城山環水抱的伊甸園,最美的好時光。

之後,漢在此設縣治,唐朝設州治,人民公社、鄉政府,一代代人都是看中了這長河,這股長流水孕育出的蔥蘢翠碧來此常期駐紮。操著各種口音的山南海北的人都來這裡的中學、國小教書,來這裡的政府機關工作,來這裡的電影院、郵電局、信用社、商店工作。隨著縣級化工業、造紙業、釀酒業的興盛時大量用水,地下水被四外截潛斷流,媯水河終於和許多河流一起乾涸了。由於這媯水河的消失,畦畦格格的菜田麥地、蔚藍色的魚池、一園園果樹、無數的老柳樹老槐樹跟著一起消失了。

鄉村沒有了長流水,古城沒有了翠碧色。儘管它曾經養育了這方堯舜後人幾千年,護佑了堯鄉舜都這塊聖地幾百個世紀,都抵不住時代更替,歷史改寫。媯水乾涸,一如大樹老根枯萎,所有的繁華都跟著凋謝落盡。到了現代,人們更追求快捷便利,連鄉政府也搬離了這裡,沿公路而居,所有的國家機關,政府部門都棄下這座早已荒廢的古城,遠遠地逃離漸漸的貧脊荒蕪,古城更加寂寞冷清。

從古至今,人類選擇居地,必定要先看有沒有水源,是水挽住一代代人的目光,是水牽扯出了人們富足的期盼。沒有充足的水源,人們絕對不會停留下來世代居住;沒有豐沛的水泉,人們就會繞道而去。舜時的人們選擇這方山水做為永久的家園,首先是看準了媯水的充足,不僅能供人畜長遠飲用澆灌,還能栽花種樹,培植五穀五果,人富景美,可以隨心打造一派花香鳥語的田園風光。後人們別此而去,一則因為有人為富不仁,造下天大罪孽,二則因為沒有了這一河水,沒有了那一幅詩意的人文環境,沒有了人傑地靈的萬千氣象,失卻了迷人的天然魅力。

媯水,保岱古城的生命水源,富庶之根,生機勃勃在水,貧窮落後也在水。

如今,古城內的媯水河床打上水泥,成了貫通古城東西的主街,成了五天一次的集市。在這條河道上,原來每逢雨季,上面的洪水瀉下,能衝出河床上的滾滾累累的鵝卵石,夾雜著數不清的黑色棒形銀砂石與古陶器碎片。如今,不見了媯水,不見了池塘,不見了麻湖,不見了大片的果園菜地,不見了老柳樹,也不見了浣衣女,舜都古城與別處一樣淪為荒鄉僻野。

北京說

現在,懷來縣與延慶交界處也有一條媯水河,那是因為唐長安二年,把媯州治移到現在已淹沒的官廳水庫下面的懷來大古城的緣故,到那時,媯水在寶帶這座古舜都已流淌了一千二百年。)

潮白北運薊運河水系的河流

本任務盤點構成潮白北運薊運河水系的各河段河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