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中文名:婆溪河燈遺產級別:安徽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文號:皖政200893號
批准日期:2008年12月4日
項目編號:Ⅹ—25
申報單位: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
歷史淵源
早在公元17-20世紀的清代,甘棠鎮婆溪河岸的崔氏家族就曾舉辦“婆溪河燈”這項大型祭祀。由於崔氏家族家業發達,人丁興旺,且分布範圍較廣,這項活動後來衍變成以崔氏族人為主,婆溪河兩岸居民均可參與的民俗活動。此項民俗活動主要用於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因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民俗內容
河燈由竹篾和油紙紮成,呈荷花形狀,除頭燈直徑約一米外,其它皆如飯碗大小。放燈這一天,人們在河灘上搭戲台,設祭桌,祭桌上擺放著三牲和時令果品,桌前置一香爐。夜幕降臨後,人們紛紛帶著各自扎制的河燈從四面八方趕來,頭燈由牽頭人(崔氏族人)扎制。活動開始時,先由牽頭人宣讀祭文,宣讀完畢後,鞭炮鼓樂齊鳴,沿河兩岸的舞龍、舞獅隊隨著鞭炮鼓樂翻騰起舞。同時,牽頭人帶領大家上香和焚燒錫箔紙錢,緊接著戲台上的節目陸續上演。節目結束後,牽頭人便為頭燈注滿香油並點燃,緊接著其他人也為各自的河燈里注滿香油並點燃,待所有河燈都點亮後,便從婆溪河大橋上游一百米處開始施放,因為這一段河水勢較為平緩,各式五彩河燈放入水面後,隨著水流緩緩遊動,如果河燈經過大橋時全部順利地從橋洞裡穿過,即預示來年風調雨順,四季平安。沿河兩岸擠滿了趕來觀看河燈的鄉民,他們隨著河燈的漂流而移動腳步,待河燈漂至下游水流湍急處,許多結婚後尚沒孩子的男人都要跳到河裡爭搶頭燈,因為據說誰搶得頭燈,來年定會生個大胖小子。此民俗活動一直延續下來。
活動祭文
婆溪之水,黃山之源,流域廣袤,澤土潤田。澄川如虹,人傳是魯班師徒善舉所建;往來便利,婆溪河歡歌笑語多隨人願。古往今來,橋河相安,鍾靈毓秀,吉地永昌。(澄川為站家埂的澄川大橋)慎宗追遠,感戴先賢,赫赫吾祖,功德綿綿。子孫繁衍,河兩岸先人後輩飲水思源;族裔延綿,欣代代宗族精英佳業連連。婆溪淙淙,黃山蒼蒼,祖先恩澤,山高水長。
世紀更新,恰遇機緣,經濟文化,繁榮無前。堅持改革,數百年輝煌史冊譜寫新篇;對外開放,幾十里錦繡河山再展新顏。地盡其利,人業其方,昇平盛世,梓旅同歡。
緬追遠祖,敬拜魯班;恭謁婆溪,人神共襄。仰吾祖之英靈,蔭後輩於阜康;賴今世之善治,展宏圖於黃山。大禮告成,伏惟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