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姜柄瓜是雲南的一個地方優良南瓜品種,豐產性好,抗病力強、適應性強,品質好,面甜適中,酥嫩爽口,風味獨特,價格穩定,栽培效益好,深受廣大菜農和消費者的歡迎,是滇中地區栽培面積最大的南瓜品種。
為適應近年來的市場變化需求,姜柄瓜種植已從過去以收穫嫩瓜和老瓜為主轉為以收穫嫩瓜兼收嫩尖和花苞。收穫對象的改變,需要及時改變栽培方式,才能獲得較高的經濟產量和經濟收入。然而,現階段人們栽培姜柄瓜的方式大多還是採用傳統的栽培方式,占地周期長,土地得用率低,經濟產量低,經濟效益不高。針對市場需求和市場價格狀況,在近三年的姜柄瓜栽培實踐中做了一些試驗和探索,在栽培方式上進行了改進,改直播塘栽為直播條播或育苗條栽,改自然授粉為人工授粉,改自由生長為整枝修剪,改夏季栽培為多茬栽培或周年栽培,改露地栽培為設施栽培,改收穫瓜果為收穫瓜、嫩尖及花苞,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將栽培措施總結如下 :
育苗
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複種指數,增加單位面積的年產量,以及減少大田的管理成本,應該採用營養缽育苗。冬季栽培、早春、春季栽培育苗,應在大棚中進行。4月以後的育苗露地進行。
姜柄瓜種子需曬種1—2天后,播種前先將姜柄瓜種子放在55℃溫水中浸泡2小時,撈出沖洗乾淨,再用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浸泡2小時,清水沖洗,在20-25℃條件下催芽,發芽後播種,播種前營養缽內澆足底水。苗期要控制水分,2~3片真葉時定植。
選地與整地
姜柄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為好。冬、春季節栽培應選擇有水源、澆水方便的田地,夏、秋季節栽培要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的田地。
冬春季節栽培因這段時期乾旱少雨,採用平畦,夏秋季節是雨季天,採用深溝高畦,以利於排水防澇。做畦要求,畦面及畦溝寬2米。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複合肥50公斤作基肥,每畦開兩條定植溝,定植前,將肥料施入定植溝中。
定植
當瓜苗長出3—4片葉時即可定植,按株距0.5米,定植在定植溝中。瓜苗移栽前要控制澆水,使土塊不易散開,達到保護根系的目的,移栽時注意保護根系,以縮短緩苗期,栽後澆足定根水。移栽最好選擇晴天的傍晚進行,傍晚移栽,瓜苗成活好,生長快,長勢好,抗異能力強。冬春季節栽培,定植後加蓋地膜,以利於保持水分和提高地溫。
田間管理
1. 水肥管理:冬春季節栽培姜柄瓜,就隨時保持土壤濕潤。夏秋季節,雨水多,土壤含水充盈,空氣濕度大,除遇持續的乾旱,植株表現因缺水而葉片出現萎蔫需要澆水,基本不用澆水,同時要注意及時排澇。瓜秧甩蔓,見雌花形成時,每畝施複合肥20~30公斤、或澆施人糞尿、沼氣水。當側枝上雌花出現時再次追肥,此次肥以氮肥為主,畝施尿素10—15公斤,促進二級側枝的生長,以利增加嫩莖的產量。
2. 中耕除草:在定植到伸蔓封行前要進行中耕除草,儘量不鬆動根系,適當向根部培土,使之形成小高壟。隨著瓜蔓的伸長,逐漸覆蓋地面,就不宜再進行中耕。
3. 壓蔓和整枝:當蔓伸長至6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一次壓蔓,方法是在蔓旁邊挖1條7~9厘米深淺溝,然後將蔓輕輕放入溝內,再用土壓好,生長頂端要露出12~15厘米,高密度栽培的姜柄瓜,基本不壓蔓,或僅壓蔓1次。姜柄瓜是頂端優勢強的植物,在摘心前,一般側枝不萌發。在第一雌花前5—7片葉處剪去嫩尖,隨後側枝大量萌發,分別在基部和前端選留1—2個側枝,其餘側枝在伸長到40cm左右時從分枝處剪去。側枝的雌花前5—7片葉處再次摘心。
4. 人工授粉:姜柄瓜開花時期均進行人工授粉,設施栽培,沒有蟲媒,雨季連續的陰雨,不利於傳遞花粉和授精,需要進行人工授粉;每朵雄花授粉3—4朵雌花,其餘的雄花可以採摘上市銷售;授粉要在晴天上午進行,用開放的雄花在雌花柱頭上輕輕塗抹,達到授粉的目的。連續陰雨天,在雌、雄花開花的頭天將花用小塑膠袋套起,雌花授粉後繼續套袋3天后去除。
病蟲防治
姜柄瓜抗病蟲能力強,病蟲害相對較少。主要的病害有白粉病和霜霉病,蟲害主要是蚜蟲。
1、白粉病:受害時葉片或嫩莖出現白色霉斑,嚴重時整個葉片布滿白粉。可選用70%粉銹寧700倍稀釋液,或硫懸浮劑250倍稀釋液,或50%多菌靈500倍稀釋液,或退菌特500倍稀釋液,或硫黃膠懸劑250倍稀釋液,或百菌清600倍稀釋液,交叉使用,連噴3—4次。
2、霜霉病:受害時葉片出現網狀的白色霜狀物,可用64%的防毒礬400倍液、25%的瑞毒霉1000-1500倍液交替防治。
3、蚜蟲:用抗蚜威加殺蟲雙或菊酯類農藥交叉使用即可防治。
採收
姜柄瓜授粉後,10—15天就可採收上市,一般以瓜重1公斤左右時,於早上採摘,這樣,既不過多消耗植株的養分,促進側枝萌發和結果,又剛好適合人們的購買需求;結合整枝,將整枝剪下來的嫩莖收集、扎把上市;將過多的雄花於開放時及時採摘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