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功跡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占了東北三省,繼續向華北入侵。1935年5月,國民黨當局先後與日本達成《秦土協定》、《何梅協定》,把冀察兩省大部分主權出賣給日本。在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形勢下,北平愛國學生數千人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領導和組織下,爆發了“一二九”運動。姜林積極地參加了這次抗日反蔣鬥爭中。在1936年12月12日北平發生的抗日救國大示威遊行中,姜林擔任遊行隊伍與學生會的聯絡人,來往奔波,出色地完成了黨組織分配給他的活動。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中共北平地下黨的領導下,北平各界掀 起以支援二十九軍抗戰為中心的抗戰高潮。姜林組織學生冒著敵人的炮火到前線慰勞抗日戰士和救護傷員的活動。
天津失陷後,形勢發生了突然的變化,各大學以及社會名流、上層人士紛紛南下。這時平漢鐵路不通,永定河岩已有日軍布防。中共北京市委決定,除指派部分黨員、民先隊員、進步學生參加平西遊擊隊外,其他撤離人員一律經天津由海中路南撤。黨組織決定陶聲垂(婁平)、王家傑、岑鐵衡(姜林)留在北平,並組成北平城市工作委員會,陶為書記、姜林為中,分管工人工作。按上級指示,委員會作了些聯絡黨員和 “民先”隊員的工作。在1年多的時間裡,他們向解放區輸送了不少黨員、“民先”隊員和愛國學生。有時,還設法搞到軍用地圖和日偽軍事情報,轉送到抗日根據地。
1938年11月,由於“民先”基層組織中個人的大意,使部分組織遭到破壞,中共黨的基怪組織也受牽連。當時,“民先”黨團書記都被敵人逮捕了,而且,受破壞的東圍有繼續擴大的危險。面對這十分危急的情況,城市工作委員會當機立斷:姜林等人分頭了解組織被破壞的情況和可能牽連的範圍,通知有被捕危險的人火速離北平和原住處。
在做這項危險性很大的工作時,姜林十分機警。一次,他到一所國小去了解情況,風推開教員辦公室的門,兩個穿黑色制服的警察厲聲問:“找誰?”
姜林知道這裡出事了,他靈機一動,不慌不忙地說:“給老師們送戲票來了。”“票呢?” “這不是嘛!”說著,他把事先準備好的3張戲票遞給警察看。
警察抓過戲票翻過來掉過去了看了又看後,才把姜林放走。
接著姜林又到一個姓蔣的工人家去了解情況,也碰上警察在那裡守候。剛叫開門,一個警察便用槍口對準姜林的胸膛,喝與問:“找誰?”
姜林機靈的沉著地反問:“姓李的是住在這嗎?”
“找姓李的?”警察歪著腦袋,眼裡射出凶光,故弄狡獪的說:“是找姓蔣的吧?”
姜林不緊不慢地說:“我找23號,姓李的!”
“媽的,你瞎了眼,這是32號!”
姜林抬頭看了看門牌,裝出恍然大悟的樣子說道:“對不起,把門牌看錯了 !“說著,轉身不慌不忙地走了。
由於大多數被捕的同志堅貞不屈,和姜林等人採取緊急措施,所以,受破壞的範圍沒再擴大。該做的事做完之後,按事先安排,姜林和婁平離開北平,分頭去天津。
他們到天津後,把北平工作的情況向黨組織作了匯報。組織上考慮姜林等人原來都搞過公開工作,不宜在北平長期,決定派他們去冀東遊擊區工作。
1939年7月,姜林奉命到冀東。當時,挺進冀東的八路軍第四縱隊回平西根據地,只留下陳群、包森、單德貴3支游擊隊,共300餘人,分別在冀東東部、中部、西部活動。隨四縱隊向西轉移的抗聯隊伍,中途受摧,抗聯副司令李運昌從西撤途中返回冀東遷西縣柳溝峪時,身邊只剩下130人。經收攏失散人員,隊伍發展到千餘人,分散在豐(潤)灤(縣)遷(安)一帶堅持游擊戰爭。這時,全國的抗日戰爭已進入相持階段,侵華日軍從武漢前線回師華北,向八路軍游擊根據地瘋狂圍攻”掃蕩“。
姜林到冀東後,被派到包森支隊擔任政治主任。包森支隊是一支英勇善戰的抗日隊伍,支隊長包森智勇雙全,敢打敢拼,威震敵膽,人們讚譽他是中國的夏伯陽(蘇聯衛國戰爭是的著中英雄)。姜林到部隊後,以極大的熱情深入到戰士和民眾中,很快適應了新的工作環境。他待人誠懇,和藹可親,工作既紮實又細緻,給游擊隊伍和當地民眾留下了極好的印象,成為包森的好助手。姜林長的象個白面書生,在當時需要保密的情況下,大家在背後用“白臉”和“黑臉”分別稱呼他和包森。
在冀東抗日鬥爭形勢陷入低潮之際,姜林和包森支隊戰士們,在包森的指揮下,項勇的轉戰在長城內外,以高度分散的游擊戰為主要形式,緊密依靠民眾,巧妙的運用奇襲、奔襲、強攻等多種游擊戰術,靈活轉移,相機出擊。幹部戰士士氣高昂,打了許多漂亮仗,攻克了數十處敵人據點,殲敵數百人。
1939年青紗帳季節,分散活動在冀東各地的游擊隊都活躍起來,游擊區域逐步擴大。為了提高游擊隊伍和地方幹部的素質和政治水平,1939年秋,根據冀熱察區黨委和挺進軍司令部的決定,冀東部分部隊和地方幹部到平西根據地進行整訓。包森支隊和少數游擊隊留在冀東堅持。
整訓認伍西去後,日偽軍開始對冀東遊擊區進行大規模的“掃蕩”,包森支隊再度陷入困難間地,包森和姜林只能分散隱蔽活動。
1940年初,冀東地區抗日鬥爭形勢逐漸從低潮的谷底中走出,開始出現新的轉機。1月1日,冀東區黨分委在遵化縣閣老灣村召開了第一次分委擴大會議。會議決定將冀東分散的游擊武裝統一整編為九個游擊總隊,由以李運昌為司令員、包森為副司令員的挺進軍十三支隊司令部統一指揮。會後,包森率部趕盤山,開闢瓣區,並主持西部的軍事工作。姜林到第七游擊總隊任政治主任,隨李運昌司令員和七總隊長耿玉輝開闢魯家峪根據地。
魯家峪地處豐潤、玉田、遵化3縣的交界,是一個很大的山村,周圍達30平方公里,中心村魯家峪有400多戶人家,另外還有東峪、西峪、北峪等10多個山村,峰環谷繞,地勢險要,號稱“九溝十八峪”。耿玉輝和姜林率七總隊先行進入魯家峪後,首先積極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爭取了東峪首富、原民團頭領劉玉黎,繼而廣泛做上層人物工作,使他們接受了黨的抗日主張。
姜林和耿玉輝率七總隊起初住東峪,後來轉至上、下寺小西北溝。他們深入民眾,廣泛宣傳抗日,經常召集幹部、民眾在山腰溝畔的火石洞裡開會,耿玉輝和姜林等幹部分別給民眾講形勢和任務,提高了抗日的信心。在此基礎上,他們因勢利導,相繼建立了報國隊、婦救會、兒童團等抗日團體,並建立了黨團組織和村政權,樹立了抗日民眾的優勢。
魯家峪游擊根據地初具規模後,他們在李運昌的指揮下,以魯家峪為中心向西、向北發展兩大片游擊區。1—3月份,相繼建立了遵化縣抗日政府、豐玉遵和遷(安)遵(化)興(隆)聯合縣政府。為發展擴大冀東遊擊根據地,創造了有利的基礎和條件。
英勇犧牲
1940年3月10日,耿玉輝、姜林等康七總隊在遵化縣城南下莊開完會後,傍晚駐進遵化城西南部的南營村,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戰士們幫助民眾挑水、劈縱橫馳騁、掃地,村裡的年輕小伙子和戰士們邊乾邊說、邊笑;婦女為戰士燒水做飯,縫補衣服。吃過飯,軍民拉嗑拉到深夜,村里才漸漸靜了下來。這時村裡的兩個漢奸偷偷地跑到平安城日軍據點報信。日軍小隊長南木到聽這個訊息,立即聯絡了遵化、唐山等10多個據點的日偽軍於次日指曉民圍了南營村。
太陽剛露頭,戰鬥就在村東打響了,一中隊在耿玉輝的指揮下,擊退了敵人的進攻。有兩個班追著敵人打,衝出了包圍,火速轉移到遵唐公路以東的疙瘩坨村,準備打接應。村西的敵人由南木督戰,在機槍掩護下衝進街頭,落入我埋伏圈,擊傷了南木,敵人拖著幾具屍體退了回去,村北日偽馬隊遭我機槍射手居高臨下阻擊,直打得人仰馬翻,不敢上前;村南的敵人是坐汽車來的,先頭兩輛汽車剛進村頭,被我居高臨下地集束手榴彈炸著了火,車上敵人大部被殲。
戰鬥整整進行1天,敵人的多次衝鋒均未得逞。傍晚,敵人由唐山、天津、通縣等地調來援兵,向村中強攻,並放火燒房,片刻工夫,村子四周濃煙瀰漫,烈火熊熊。在萬分緊急關頭,耿玉輝、姜林、閻祖皋等總隊領導人,沉著果斷,頑強的指揮戰鬥,並派出部分戰士組織民眾搶救傷員,掩護民眾轉移,以敵人武器彈藥、補充隊伍。
天漸漸黑下來,敵人仍然不停地組織衝鋒。激戰中,姜林在指揮作戰時,不幸被敵人的炮火擊中,胸部和腹部負重傷。犧牲前,他囑咐護在身邊的人,要與敵人拚到底,寧死也不當俘虜。
姜林犧牲後,耿玉輝指揮隊伍連夜突圍,為了尋找姜林烈士的遺體,耿玉輝率部三進三出南營村。
戰鬥結束後,遵化縣左陽莊的一個姓張的農民,把姜林的遺體掩埋在他家的田地里。解放後移葬於唐山冀東烈士陵園。
優秀的共產黨員姜林,為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把熱血灑在了冀東的大地上。他的英名和業績,將永遠鐫刻在冀東革命歷史的豐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