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科 室: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
職 稱:主任醫師 教授
擅 長:腦膜瘤,膠質瘤,顱咽管瘤,垂體瘤,腦血管病等神經外科疾病。
醫生簡介
人物生平
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工作,現已從事臨床工作21年,受過正規、系統而嚴格的專業技術訓練,主刀及參加各種神經外科手術4000餘例,有豐富臨床工作經驗和良好科研能力,技術骨幹。多年來主要從事顱腦腫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學科專業重點是大腦半球腫瘤(膠質瘤)、鞍區鞍旁腫瘤(如顱咽管瘤、垂體腺瘤、鞍結節腦膜瘤、海綿竇腫瘤及蝶骨嵴腦膜瘤等)和腦室內腫瘤等深部腦腫瘤的顯微外科治療。博士研究生課題是《擴展翼點入路的解剖和臨床研究》,通過對神經系統的詳細解剖研究,充分掌握了大腦的複雜解剖知識,為臨床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蝶鞍位於顱底中心,在大腦中心區的下方。此區有許多重要的神經血管結構,上方有視神經、視交叉和Willis血管環,側方是海綿竇和頸內動脈,後方有腦幹和基底動脈。腫瘤常與這些結構粘連和包裹,在此區開展手術異常危險,醫生需要有嫻熟的顯微技術和長期工作經驗。蝶鞍區病種複雜,常見的有垂體瘤、顱咽管瘤、腦膜瘤、膠質瘤、膽脂瘤、生殖細胞瘤和動脈瘤等,多達20幾種疾病。垂體瘤是發生於垂體組織的腫瘤,多為良性,小於1厘米的為微腺瘤,大於1厘米為大腺瘤,大於3厘米為巨大腺瘤,最常用的手術方式是經鼻碟入路。顱咽管瘤是由殘存垂體管組織發生來的先天性良性腫瘤,常有鈣化和囊變,與周圍結構粘連緊密,手術風險大,術後併發症多且腫瘤容易復發,至今仍是神經外科手術的難點。鞍區腦膜瘤常見的有鞍結節腦膜瘤、前床突腦膜瘤和蝶骨嵴內側腦膜瘤,腦膜瘤的特點是供血豐富,質地韌硬,常包裹周圍重要神經血管。
腦室系統是位於大腦和腦幹內充滿腦脊液的腔隙,包括兩側側腦室、第三腦室和第四腦室。兩個側腦室左右對稱,解剖學上分為額角、體部、房部、枕角和顳角五個部分。側腦室內腫瘤多為低級別生長緩慢的腫瘤,膠質瘤約占50%,腦膜瘤約占15%,前者多發生於側腦室額角和體部,後者多發生於房部。三腦室腫瘤包括原發於三室內和由外部侵入的腫瘤,三室內原發腫瘤以膠質瘤和膠樣囊腫為主,鞍區上部和松果體區腫瘤常侵犯三腦室,如顱咽管瘤常向上突起進入三腦室前部。腦室系統腫瘤位於腦深部,需要切開腦組織才能到達腫瘤,術後死亡率和致殘率高,且常合併棘手的腦積水問題,這就要求術者有很好的微創顯微神經外科技術。
出版著作
在國家級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0餘篇,近年代表作有《.顱咽管瘤的臨床思維》、《第三腦室內異位垂體腺瘤》、《顳葉內側解剖及與周圍結構毗鄰關係》、《不同手術入路切除顳葉內側膠質瘤手術效果》和《鞍結節腦膜瘤顯微手術治療》。主編和參編專著4部,分別是《海綿竇-顯微解剖 手術入路 神經影像》、《顱腦腫瘤外科學》、《腦膠質瘤》和《腦室外科學》。承擔及參加課題有:(1)TGF-β/Smads信號通道蛋白在腦膠質瘤中的表達(首都醫科大學基礎和臨床基金);(2)基因工程神經幹細胞治療腦腦膠質瘤研究 (北京優秀人才基金);(3)分子病理分型對膠質瘤患者手術計畫制定的臨床研究(衛生局基金);(4)VP22與胞嘧啶脫氨酶基因修飾組織工程化幹細胞治療腦膠質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鞍區腫瘤垂體-下丘腦內分泌功能資料庫的建立和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