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店村

姚家店村,地名,地處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姚家店鄉,面積4.18平方公里,轄五個村民小組,共有770戶。

基本信息

姚家店村簡介

姚家店村地處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姚家店鄉,版圖面積4.18平方公里,轄五個村民小組,共有770戶,總人口2447人。近幾年來,姚家店村充分發揮城郊區位優勢,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兩個文明建設的雙豐收。

姚家店村發展

姚家店村兩委班子結合本村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村情,認定發展才是硬道理。依託城鄉結合的優勢,確定了“兩園一點”的發展思路。村南以高效柑桔和“清江白毫”茶葉為主建設兩大產業園區,村北依託宜都市一號工業園區,以發展工業項目建設為主,村中加強集鎮建設,完善配套綠化、給排水網系、路燈等基礎設施。成為姚家店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7年全村工業企業達到6家,個體工商戶100家,新發展柑桔500畝,茶葉100畝,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5800萬元,人平均純收入達到5200元,各項經濟指標增高於全鄉平均水平。
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要求。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現在村內達到村莊綠化、庭院淨化、環境美化、道路硬化、生態最佳化等“五化”標準。同時加快發展廣播,有線電視,電話通訊,住處寬頻入戶工作,增設遠程教育網,定期為黨員、代表、村民播放先進性教育片、科技培訓知識。促使現代文明向村內輻射,暢通住處渠道,實現了文明成果共享。
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農民的全面發展。一是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在全村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社會公德、家庭傳統美德教育,在全村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全面提高廣大人民民眾的素質。二是發展文化事業。投資8萬元修建村民娛樂活動中心,配齊圖書、電腦、棋牌等,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三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積極開展衛生和健康宣傳活動,提高農民預防疫病能力。紮實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全村參合率達到100%。四是重視人口工作,始終以優質服務為宗旨,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目標,轉變人們的生育觀。
村共有黨員123人,設黨總支委員會。總支成員4人,下設兩個支部,五個黨小組。這幾年,我們黨總支始終堅持抓黨建工作,以抓好黨建帶好民風,促進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一是總支成員制定學習計畫,規定學習內容,堅持學習。主要學習黨章和黨的現行農村政策。二是加強廉政教育,對總支的班子成員經常進行廉政教育。使班子成員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三是加強黨員隊伍的建設,使黨員的素質不斷提高,永遠保持先鋒模範作用。開展黨員評“五星”活動。幫扶貧困黨員,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和聯繫,每年堅持召開黨員大會4次以上,對村內重大事項向黨員通報,提請黨員大會表決,從而提高村總支的凝聚力。四是不斷培養新生力量。培養年輕黨員,堅持每年納新黨員。近幾年來,先後培養12名30歲以下的先進青年入黨,使村黨總支增添了新鮮血液,黨員隊伍結構得到改善,使社會上很多年輕有為的有志青年都願意向黨組織靠攏。現在還有3名同志向黨組織提交了申請書。四是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幹部的作用。村里征地、項目建設,我們抽調一些有能力、有經驗的老黨員參加協調,發揮他們的餘熱。這樣既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又對村里工作帶來許多方便。

自然資源

該村委會有耕地總面積2272.9 畝,地 2272.9畝,人均耕地 2.03 畝,主要種植馬鈴薯、蕎麥等作物;其中經濟林果地5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5 畝。水面面積23 畝;草地 1930畝。地下有大量的煤礦資源。

基礎設施

全村有270戶通自來水,有2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9.7%)。有27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6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1 %和55.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1戶(分別占總數的 31.6%和20.5%)。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5輛。
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其它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中,還有216戶為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委會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6萬元,占總收入22.4%;畜牧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6.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81 頭肉牛18 頭,肉羊 30頭);林業收入 50萬元,占總收入的20.4%;工資性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4.8%。農民人均純收入1440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 1.3 %),在省內務工2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洋芋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6 %。特色產業主要有白芸豆和燕麥。

人口衛生

該村共有農戶297戶,共有鄉村人口1118人,其中男性595人,女性523人。其中農業人口1086,勞動力714 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118人,到2009年底享受低保 8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72 畝,年末集體總收入10萬元,有固定資產12 萬元,農村財務實行自行管理,以會議方式公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72 畝,年末集體總收入8萬元,有固定資產10 萬元,農村財務實行自行管理,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礎組織

該村委會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2 人,少數民族黨員 32,其中男黨員28 人、女黨員4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五村等7個自然村。
該村共有團員43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