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長特別衛隊

委員長特別衛隊

“委員長特別衛隊”最初出現於“謝海雲”發表於《文史春秋》2004年第4期的《中國憲兵:600人擊退兩萬日軍》一文中,文章中稱,國民黨組建的特種部隊,直接接受蔣介石領導,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極大作用。但該文中關於參戰將領、戰鬥時間、部隊番號等基本方面存在著嚴重的錯誤,文章隨意編造,多有不實。歷史上,所謂委員長衛隊的原形可能是南京戰役中的憲兵隊,曾參於參與了南京保衛戰,主要承擔的是維持城內秩序與安全任務,並未在雨花台阻擊日軍,只提到憲兵部隊在從南京撤退時與敵肉搏,傷亡慘重。而網路上流傳的“委員長特別衛隊”文章中提到的“梅村師團”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參與雨花台進攻的是日第六師團,師團長谷壽夫。

基本信息

文章原文

委員長特別衛隊委員長特別衛隊
中國使用特種部隊的歷史很久遠,紅軍時代就有精銳“手槍隊”;抗日戰爭中“敵後武工隊”大顯神威;韓戰時期,中國特種部隊曾炸毀美軍重要橋樑,破壞美軍整個戰役布勢,最有名的是中國特種部隊奇襲南韓最精銳的首都師白虎團團部的行動,為中國粉碎白虎團作出了決定性貢獻……這些,戰功卓著的特種部隊可謂是家喻戶曉了,但在抗日戰爭中還有一支特種作戰部隊——中國憲兵,至今鮮為人知。近日,據有關人士透露,才為世人揭開這段神秘的歷史。
中國憲兵的前身,大體可以上溯到北伐戰爭中葉挺的“鐵軍”,隨著國民政府統治的鞏固,蔣介石於1927年開始了對全國200萬軍隊的選拔工作,經過層層嚴格篩選,組成了一支8000人左右的衛隊。衛隊的成員個個身懷絕技,以一當百;1933年,隨著國民政府與德國的關係日益密切,應蔣介石的邀請,希特勒秘密派遣納粹衝鋒隊王牌教官勃羅姆來華,進行中國憲兵的秘密訓練工作,在勃羅姆的嚴格訓練下,又有近4000名士兵遭到淘汰。至此,中國憲兵正式形成。在德國教官近乎法西斯手段的嚴酷訓練和幾乎先進到牙齒的德式武器裝備下,他們如虎添翼,終於成為了中國乃至整個東北亞最為精銳的部隊。

首次亮相

1934年秋,國民政府舉行閱兵大典。除軍政官員出席外,還邀請了一批外國公使和夫人現場觀摩。在諸兵種部隊行列中,突然,一支特別的部隊走進了各國公使和夫人們的視線。這支隊伍約4000人,步伐齊刷刷,官兵全部德軍裝束,配備最先進的德制全自動式衝鋒鎗,無疑是一支戰鬥力極強的精銳部隊。當他們向軍事委會委員長蔣介石敬禮致意時,英國大使許閣森面容驚愕,日本大使川越茂面色蒼白,德國大使陶德曼則微笑著對法國大使說:“這是我們德國人用法西斯精神訓練出的軍隊。”在一旁的美國大使詹森由衷感嘆說:“Wondfull(精彩)!Wondfull!這是中國兩支最好的部隊之一。”陶德曼不服氣地反問:“在中國還有哪支部隊可以與他們抗衡?”詹森回答說:“只有一支,那就是成吉思汗的部隊。”
這支神秘的部隊,就是南京國民政府自1928年起傾盡國力秘密組建,並於1933年邀請納粹德國特種部隊教官進行訓練而成的王牌特種部隊——委員長特別衛隊,其代號為中國憲兵
據日本女間諜川島芳子於1946年交代,1934年國民政府閱兵後僅30分鐘,日本情報機關就接到了土肥原從南京發來的密電,上面只有一句話:中國憲兵現身南京,戰鬥力極其強大。

參戰

在蔣介石圍剿紅軍行動最為艱苦的時候,國民政府不止一次動過調動中國憲兵進攻蘇區的念頭,只是蔣介石擔心傷亡過大,得不償失,才使這項決定終於擱淺。不過,在第五次圍剿的初期,中國憲兵確實已經受命開赴了江西地區,只是因為蘇區的迅速失陷,才使得他們沒有派上用場。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江南戰場上,中日雙方幾乎集中了最精銳的兵力。中國憲兵也受命開赴前線。南京戍衛司令長官唐生智曾建議將中國憲兵組成小分隊,通過空投的方式打人日軍的後方,破壞日軍的主要軍事基地,這個高明的建議反而遭到了蔣介石的訓斥。蔣介石擔心這支價值連城的軍隊如果有任何損失,都是挖心之痛。於是,在這種“保存實力”的思路下,中國憲兵在戰爭的開始階段始終在南京原地待命,充當了抗戰的看客。
小試牛刀展神威
隨著上海等地的陷落,日軍向南京發起了總攻,蔣介石逃往武漢,也許是出於斷後的考慮,他將中國憲兵留在了南京。隨後,唐生智率領10萬南京守軍與日軍展開了巷戰,中國憲兵卻還在營房處於待命狀態,因為沒有蔣介石的命令,任何人都是無權調動這支部隊的。
戰況越來越緊急,第五軍軍長張治中及其部隊被日軍包圍在雨花台。這支抗戰的英雄部隊傷亡慘重,甚至連張治中的警衛隊也傷亡殆盡。為了拯救第五軍,唐生智痛下決心,冒著被槍斃的危險,與中國憲兵旅長易安華(易安華不是憲兵系統的,他是野戰部隊的,由蔣介石警衛部隊改編的。但易安華是做憲兵出身的)密謀,調動了中國憲兵兩個營的兵力去雨花台接防。
此時,日軍已經幾乎完全消滅了第五軍,攻擊雨花台的是日本甲種師團梅村師團(梅村師團根本就是個虛構的,歷史上不存在。)(日本在二戰中一共擁有六支甲種師團,兩支作為關東軍守備東北,後被蘇聯紅軍消滅,兩支留守日本國內,後於1940年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另外兩支就是被中國人所熟悉的梅村師團和“皇軍之花”板垣師團,始終投放在中國戰場,並與國共多支軍隊交手,是侵華戰爭中日軍的骨幹力量。)師團長梅村是蔣介石在東京留學時的同班同學,並且曾經因為決鬥勝利而繳獲了蔣介石的家傳寶刀,這件事情也是蔣介石青年時代的奇恥大辱。然而,也正是這位梅村師團長,在雨花台爭奪戰中,最終成就了中國憲兵的赫赫威名。
當兩個營的中國憲兵與第五軍在雨花台接防完畢的時候,梅村氣勢洶洶地發起了新一輪攻擊浪潮,他得意地認為他面對的只是一批疲弱不堪的第五軍戰士,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雨花台響起了德式衝鋒鎗的怒吼,大吃一驚的梅村剎那間大腦一片空白。在20年後的回億錄中,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心情:“我的頭腦一片空白,不知道是興奮還是惶恐,我突然意識到,我們真正的對手來了。”
如果說開始日本人只是惶恐的話,那么之後的一天時間則成了這些所有經歷過這場戰爭的大和武士心中永遠的噩夢,兩萬多日軍對兩個營中國士兵的戰鬥,成為了梅村師團歷史上最大的恥辱。600名中國憲兵,平均每個人將防守一段25米長的陣地,平均每個人要面對50名日本甲種師團土兵,戰鬥從早上打到黃昏,一批批日軍倒在了雨花台上,始終不能前進一步。梅村師團也不愧是日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始終攻擊不止,在最危急的時刻,梅村親自帶領敢死隊,拿著當年從蔣介石手中贏得的寶刀,與中國憲兵在陣地上拼起了刺刀,然而中國憲兵也以硬對硬,上上槍刺與日軍展開肉搏。終於,號稱天下無敵的梅村師團,在黃昏時分倒在了中國憲兵堅忍不拔的精神面前,倉皇地丟下上千具屍體撤退。值得一提的是,在拼刺刀的戰鬥中,梅村的那把寶刀被中國憲兵的戰士繳獲,梅村自己也被砍傷了胳膊,幸得部下掩護才保住了一條性命(這在武士道精神中可謂奇恥大辱),而中國憲兵也付出了慘重代價,50多名戰土長眠在雨花台上。
錯誤決定遭轟炸
戰鬥結束後,興奮的唐生智連忙打電話向蔣介石報功;蔣介石得知梅村戰敗,寶刀復得時大喜。但是得知中國憲兵參戰後不由勃然大怒,將唐生智狠狠責罵,並下令沒有自己的手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調動中國憲兵。於是,在上層的壓力下,剛剛打了勝仗的中國憲兵部隊,不得不撤離雨花台,回到營房駐地。然而,正是這個錯誤的決定,使得日本諜報機關得知了中國憲兵的駐地位置(後得知,出賣中國憲兵部隊駐地資料的就是間諜川島芳子),從而改變了中國憲兵的命運。
當天深夜,日本空軍出動轟炸機50多架,對中國憲兵的駐地展開了瘋狂的轟炸,大部分戰士在睡夢中被炸死,僥倖逃出者僅200人,這支國民政府傾注心血組建的王牌部隊,就這樣因為蔣介石的錯誤決定而覆滅了。
巧合的是,第二天,蔣介石向唐生智發布了撤退的命令,日軍趁機占領南京,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開始了。
隨後,蔣介石將中國憲兵剩餘的200多人化整為零投放到了西南戰場,參加了西南戰場的大部分重要戰役。特別是在震驚中外的長沙會戰中,正是由於中國憲兵小分隊成功偷襲了日軍的臨時機場,才使得日軍失去了制空權,為長沙會戰消滅上萬日寇奠定了基礎。在1942年新五軍入緬作戰中,當部隊被日軍團團圍困的時候,又是3名中國憲兵戰士,憑藉超強的生存能力穿越了日軍的封鎖,與英美部隊取得聯繫,使新五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厄運。這支部隊在化整為零以後顯示了強大的戰鬥力,並立下了卓越的功勳。但同時他們自己也損失慘重,抗戰勝利以後,他們只剩下50多人,其中一半人已經因受傷而身體殘疾
同室操戈臭名昭著
1946年,國民政府重新改組中統特務組織,這些中國憲兵的剩餘人員被任命為中統教官,甚至有人在渣滓洞集中營供職。1949年以後,他們中的大部分逃往台灣,少部分在解放後被鎮壓槍斃。逃往台灣的那一部分又很快成為了台灣特務的骨幹,在解放後50多年的兩岸特工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抗日戰爭中損失慘重的憲兵部隊最後執行的任務卻是非常臭名昭著的,那就是準備暗殺毛澤東。然而,由於憲兵部隊內部思想上產生了分裂,一部分人不願意同室操戈,反對刺殺;一部分人則堅決執行命令,進行刺殺行動。最後,進行刺殺的憲兵部隊在刺殺行動中被共產黨的中央警備團全部殲滅,好像只逃脫了幾個人,這幾個人後來在國民黨那邊繼續從事特務活動。因為反對刺殺而沒有參加行動的那些憲兵部隊成員也分成了兩派,一派傾向於共產黨,最後都去了延安;一派則反對內戰,最後兩不相幫,保持中立,當了逃兵,脫離了軍隊。

地下黨員

由於憲兵部隊是蔣介石的衛隊,成員挑選很嚴格,政治上完全國民黨化。但是由於憲兵部隊士兵素質很高(都是讀過書的),結合當時的社會實際情況,所以思想上很容易傾向共產黨,最後竟然在憲兵部隊發展了共產黨的地下組織,進行活動。但是,由於憲兵部隊比較特殊,憲兵部隊的中共地下黨組織很快暴露。組織暴露後,這些憲兵部隊的中共地下黨黨員基本上都在南京雨花台被國民黨槍殺,現在雨花台革命烈士紀念館內一樓最後的一個版塊,就是憲兵部隊的中共烈士的展區。

文章存疑

文中提到的“梅村師團”意為“沒存”,是釣魚者留下的網洞。
參與雨花台進攻的是日第六師團,師團長谷壽夫,而非“梅村師團長”。1947年穀壽夫被中國軍事法庭引渡回南京,經公審後被押往雨花台槍決。
文中提到“日本在二戰中一共擁有六支甲種師團”,但實際上日本在二戰初期就有17個一等甲種師團。
文中所說600人對戰2萬日軍部隊,大獲全勝,自己僅損失50多人,數據過於誇張,可媲美手撕鬼子。
文章中提到“南京保衛戰中守衛雨花台的是張治中的第五軍”,但張治中於9月23日辭職回家鄉巢湖養病,後改任大本營管理部長,又於11月初出任湖南省主席,並未參與南京保衛戰。
原文中提到中國憲兵旅長,實際上國民黨軍憲兵部隊不設旅級,司令部以下只設團、營、連編制。
文中提到“梅村師團長”是蔣介石在東京留學時的同班同學,但蔣介石在日本唯讀過初級預備軍校性質的振武學校,而日軍中佐以上軍官均須畢業於帝國陸軍大學或士官學校。
文中提到的“全自動衝鋒鎗”德軍於1938年才大規模裝備部隊,而文中的時間為1934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