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妙空生平著作尤富,後匯刻成《樓閣叢書》,其中如《求生捷徑》、《蓮邦訊息》、《地藏寶懺》、《華嚴大懺》等,不乏為闡揚淨土之作,受其化者甚眾。光緒六年(1880),念佛而寂。參閱《思歸集》。
來自:【《簡明淨土宗詞典》(林克智編著)】
(1826~1880)清代僧。江蘇江都人,俗姓鄭。名學川,字書海。號刻經僧。初治儒學,後學佛於紅螺山瑞安。四十一歲始出家。同年,有感於明代方冊藏經板因太平天國之亂而散失,乃與楊文會等擘劃刊行,於楊州磚橋、蘇州、常熟、浙江、如皋等五處設刻經處。前後十五年間,刊行佛典近三千卷。並於磚橋創建接引禪院,作為貯藏經板與習禪之所。著述有求生捷徑、蓮邦訊息、地藏寶懺、華嚴大懺、虛空樓閣等二十餘部,均收錄於樓閣叢書。光緒六年示寂,世壽五十五。清末學僧。俗姓鄭。名學川,字書海,號刻經僧。江蘇省江都縣人。少時與諸生習儒學,後從紅螺山瑞安問道,並博閱佛典。
太平天國之亂後,因概嘆明代方冊大藏經板的湮滅,乃於同治五年(1866),與杭州許雲虛、石埭楊文會、揚州藏經院的貫如等人發願刻經。同年出家,持律甚嚴,過午不食,專心從事著述及刻經。曾在揚州東鄉的磚橋建接引禪院,作為貯藏經板和習靜之所。另於蘇州、常熟、浙江、如皋四地創刻經處。前後歷經十五年,刻板達三千卷。光緒六年(1880)將未完成的《大般若經》託付弟子,跏趺而寂,年五十五。
師之著述甚豐。所撰皆與佛教徒之實踐內容有關,遺著彙編為《樓閣叢書》行世。
軼事
妙空法師女,漢族,1950年7月出生,祖籍河南省泌陽縣,南陽市政協委員,河南省佛協常務理事、南陽市佛協副會長,現任桐柏縣觀音禪林住持。
妙空法師1965—1980年在桐柏縣風林寺皈依釋印恭法師修習佛法;
1980年在北京廣濟寺受具足戒,此後連續三次被推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第四、五、六次代表大會代表;
1981年始任河南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至今;
1985年始任桐柏縣佛教協會副會長至今;
1988年始任南陽地區、南陽市佛教協會副會長至今;
1989年任桐柏縣觀音禪林住持至今;
1994年被選為南陽市第一屆人大代表、2004年當選市政協委員。
妙空法師自15歲入佛門,嚴持毗尼,信仰純正。自任桐柏縣觀音禪林住持之後,帶領全寺尼眾,認真學習黨的宗教法規、政策,努力走農禪並舉,自力更生,以寺養寺,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道路,並廣開生產門路,創經濟收入,改善僧人的生活環境,同時積極搞好海內外的友好往來。數年來,妙空法師利用自身在佛教界的影響力與海內外及社會各界人士廣泛聯誼,積極募資,爭取建設資金數百萬元,修復建成觀音禪林殿堂、僧房80多間,佛像80多尊,大鐘一口,寶鼎一幢,各類法器、法物一應俱全,請回《洪武大藏經》一部,經書三千多冊;價值80多萬元由緬甸捐贈的白玉觀音一尊。在寺院管理上,妙空法師堅持以法治寺,建立健全了《寺務制度》、《生產制度》、《財務制度》、《消防衛生制度》和《接待制度》等各項管理制度。現全寺尼眾晨鐘暮鼓,早課晚誦,布薩安居,出坡過堂,井井有序。
妙空法師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愛國愛教,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偉大旗幟,在認真協助政府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同時,積極參與各種公益事業,在為災區募捐、救助貧困學生、幫扶社會困難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