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公司名稱:如皋市人民公園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如皋市如城鎮碧霞路299號
企業簡介
水繪園風景區,為金陵名姬董小宛與明末四才子之一冒辟疆棲隱之處,占地面積約27萬平方米.風景區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繪園,水明樓古建築群,匿峰廬(中國長壽博物館),古澹園(如派盆景園),逸園,動物園,遊樂園及風景區商業廣場等組成,是一座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博之大成的遊覽勝地.被現代園林之父陳從周教授讚譽為“天下名園”。
公園今昔
如皋歷來只有私家園林,沒有供人民大眾遊覽的公共園林。民國建立後,如皋士紳倡議建造公園,報經縣公署同意撥款。共同選定園址;東北城腳明代冒氏逸園和佘氏古澹園的舊址,這裡當時已是一片菜田,間以竹樹茅舍;靠近東水關孫益泰碾坊的曬場,原來是均貯倉遺址;分別屬於馬、孫等姓私有。建園規劃決定後,馬錦繁捐地17畝,孫益泰主人孫恩緒捐地8畝,另外徵購5畝許,共30畝有零。其地東、北二面依傍城牆,南瀕玉帶河,西南與準提庵及民宅相鄰,西北臨洗缽池,遠離街市,環境清幽。園門建在洗缽池之南,朝西,門上橫額“如皋公園”四字,下款“如皋縣知事劉煥建,邑人冒興書”。門前架板橋一座。園內砌朝南日本式大廳五楹,三明兩暗,東西長22米,進深11.15米,環繞迴廊、欄桿,室內天花、地板,系紹興陳某所承建。廳後建平房五間,東部是運動場。民國四年(1915年)竣工開放。次年開掘小溪,自洗缽池向東,經大廳前東南流入玉帶河。溪上小橋兩座。邑人吳少萱蒐集水繪園散落之太湖石,在大廳前壘成“九獅圖”假山一座,山上攀附凌霄花,旁植牡丹,圍以女貞。園內遍植竹木花卉,池內種荷花。是年11月,運動場遷至南門西南城腳。後來在洗缽池畔,建茅亭一座,小溪之南種草為草坪。路邊植雲南梧桐——學名“二球懸鈴木”。民國十七年,北伐勝利,縣公署改為縣政府,公園屬教育科管理,在大廳東北建花廳。次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公園改名“如皋中山公園”,園門懸“到此間眼界一空,祗懷前哲;願我輩足跟十穩,毋負平生”,的對聯。並在小溪東建兩層磚木結構的中山亭。亭前附建水泥陽台,亭西建中山橋,花廳後建二層小閣,皆由揚州人龔義成承造,建築款式融合中外,典雅大方。沿城腳夾道栽植刺槐、女貞、雲南梧桐等樹,樹下設石桌、石凳(倪景山制)。柴門上有“綠蔭夾道”四字,兩旁懸馬伯驥所書陸放翁詩聯:“清風掃地秋先到,赤日行空午不知”,極為切貼。大廳作為“民眾教育館”,陳列圖片及動物標本。廳東群花圃,培育松、柏、梅、蘭、杜鵑、月季、山茶數百盆,編竹為籬,逶迤向東以抵城垣。沿溪雜植桃、柳、玉蘭、女貞、梧桐、紫藤、葡萄、薔薇等,洗缽池中添置小遊艇。民國二十三年,在草坪東側建“民三三烈士紀念塔”,以紀念為“討袁”而獻身的程強、楊桂馨、馮余庭三烈士。這一時期,張吉記、江南春等茶菜館曾假中山亭上售清茶、點心和餚面,每年秋季舉辦菊花展覽,遊人極盛。民國二十七年春,日軍侵占如城,公園成為駐軍、牧馬之處,任意摧殘樹木,攀折花卉。民國三十年,偽縣政府在公園東南近水關處建興皋劇場,劇場前架板橋。次年,公園整修樓、廳、亭、閣,並由郭雍南、宗孝忱、戴傑等人撰書額聯,用竹木製成懸掛。
1949年,如城二次解放。這時公園已樹木零落,盆景散失。縣人民政府決定公園劃歸文教科管理,將收集的盆景、地景移送公園,並修葺房屋,補種樹木,設人民教育館和圖書館於園內,改名“如皋人民公園”。1951年拆城牆,園地向城外展伸。次年在東水關北城基上建革命烈士館。1953年,公園屬如城區政府領導,1956年又劃歸縣政府文化科。將中禪寺東隙地3畝和原通揚河與濠河之間的“三角洲”18畝,一併劃給公園,共有土地51畝,池塘23畝。1957年又復歸如城鎮政府管轄。翌年,因園門前木橋朽杯,在原橋之北重建磚石水泥的水明橋。同時拆除即將倒塌的劇場和劇場橋,在其廢址上種植柏樹。1961年公園改由縣文教局領導。
“文革”時期,公園一度封閉,大廳改為“革命公墓”,花木、盆景遭到毀壞,民三三烈士紀念塔被推倒,濠河以東劃給石灰窯。1973年,公園修葺整理,增添花木及稀有動物。在水明橋西尾建牌樓式園門。此後,陸續建造繪園橋、小溪橋、魚廊、瞰閣等景及兒童樂園。1976年,遊園開始收費。1986年,公園劃屬縣城鄉建設委員會後,撥款增建花房、餐廳和後山小亭,洗缽池內恢復遊艇,增加專人培育花卉盆景,除供遊客觀賞而外,並在本地和外地銷售。花卉、盆景在國內展覽評比中多次獲獎。1990年10月動工,在公園西北城牆舊基上重建城牆96.2米。1990年有園地32.8畝,水面23.26畝,職工43人,年收入12萬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