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Gwen | 伊希爾·勒貝斯科 |
Lise | Karen Alyx |
Céline | 帕斯卡·巴絲瑞 |
Alain | Pascal Elso |
Anne-Marie | Marie Rivière |
Solange | Yelda Reynaud |
Vivianne | 桑德琳·布蘭克 |
Frédo | Julien Cottereau |
職員表
製作人 | Yvon Crenn、Brigitte Faure、Philippe Jacquier |
導演 | 安娜-蘇菲·比羅 |
編劇 | 安娜-蘇菲·比羅、克里斯托弗·奧諾雷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細節)
加拿大
Canada
2000年9月4日 ..... (Montréal Film Festival)
法國
France
2000年10月18日
美國
USA
2001年3月14日 ..... (Rendezvous With French Cinema)
美國
USA
2001年6月7日 ..... (Newpor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2001年9月23日 ..... (Woodstock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2002年4月19日 ..... (limited)
英國
UK
2003年4月18日
幕後製作
影片很細膩地將青春期少女的愛恨苦樂刻畫得生動感人,特別是兩個法國小女生的演出自然清新,毫無扭捏狀,即使在裸體共舞和做愛等場景時也不令人難堪,反而有真切而又傷感的感覺。此為編導的處女作。影片以輕鬆的喜劇風格開場,但最終轉入“嚴肅”的正劇題材。
劇情簡介
姬文是個海邊小鎮布列塔尼的女孩,她與來自大城市巴黎的女孩麗茲自幼便是好友,但要等到每年夏天麗茲隨家人來到海邊度假時兩人才可重逢。兩個小女生進入情竇初開的年齡,外向的姬文逐漸對男生產生了興趣。平時愛望著魚缸出神的麗茲,不知該對這離去多年的陌生人之死作何反應。她獨自從巴黎跑到布列塔尼的漁港找姬文,但開朗外向的姬文看不透麗茲的心事,他對男孩子的胃口也令麗茲感到不是味兒。新導演佩羅(Anne-Sophie Birot)對青春期少女的愛恨哭笑刻劃細緻,還給予演員偌大的空間發揮。
有關評論
影片以場景的轉換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講述了在Brittany(法國西北部的一地區)的沿海小鎮上Gwen以及父母的生活。Gwen是一個擁有高挑身材、甜美笑容和飄逸長發的女高中生——她身體成熟得比思想要快得多,性格大大咧咧、放蕩不羈、當然也天真單純,因此她常與男孩們一起廝混。唯一一位親密的女友便是Lise。Lise雖然一直沒有露面,但無處不在:在電話另一頭、在格溫與親友的交談中、是一封封信的作者……Gwen總是鎖緊房門或獨自到海邊看她的來信,每次看信Gwen的眉頭都越舒越開、嘴越咧越大。隨後將信貼在胸口,陶醉在那些曖昧的句子中。她小心翼翼地將信紙剪成心形,再回復,常常咬著筆頭思量一番,撕掉原有的重新再寫。Lise住在城市裡,每年夏天都會到小鎮來度假。又是一年夏天,Gwen催促、等待著她的到來。
Gwen十分失望,但這沒有影響到她“忙碌”的生活。隨著身體的成熟,她漸漸對異性產生了特殊的感情——她與男孩Fredo戀愛了;並且被性愛吸引——她同時與來小鎮度假的一對男孩保持著性關係。Gwen不顧一切地更多接觸自己喜歡的事物,把失掉打漁工作的父親的斥責不放在眼裡,她夜晚溜出去與Fredo約會、然後把他帶到自己家裡,甚至和其他男孩在爸爸的船上輪流做愛……
場景轉到Lise所在的城市。Lise上完最後一堂課回家,沒想到迎來了壞訊息:拋棄掉一家人的、她從未見過的父親,在倫敦死於交通事故。這個訊息使和睦的家庭氣氛變得凝重,一觸即發。悲痛的母親駁回了她要去小鎮度假的要求。在過完令她煩悶、傷心的15歲生日後,Lise獨自上汽車去找好友。
海邊Gwen獨自看著Lise的信,其中沒有提到Lise父親去世的訊息。忽然一雙手蒙住了她的眼睛——兩個好友重逢了。
我很喜歡影片的攝影:它不會刻意誇大某個動作、表情,讓人感覺被指示一般。自然得如肉眼一樣,仿佛是觀眾親自感知的一幕幕,好象我們就是片中人物的鄰居那樣。而此時,兩個好友重逢,攝影忽然變得浪漫、唯美起來。她們一路歡聲狂奔,爬上高聳的鐘樓,緊緊擁抱在一起,真是影片最煽情的一段。可以想像,以往每年Gwen與Lise都是這樣的親密,他們純潔的友情萌生了深度的相互依賴。
但是今年卻與往常不一樣,Lise喪父後是極度脆弱的。她無法忍受Gwen與男孩們頻頻約會,將自己冷落,這無疑使她受到雙重打擊。她罵Gwen是個婊子,但無濟於事。而當她邂逅到小鎮度假的那兩個男孩,從他們口中聽到侮辱Lise的話時,Gwen傷心而且氣急敗壞。於是她一手拆散了好友的愛情,當然也毀了她們之間的友誼。到此為止,我們還尚可稱《女》為一部“清醇、動人的法式青春片”,導演Birot捕捉到了青少年友誼走向分歧的那一個特殊時刻,但這還不夠——
Gwen再次回家後,與Lise打了一架又衝出家門。Gwen的爸爸也覺得自己女兒過於任性,安慰Lise並阻止她回城去。鏡頭再次切換到家裡時,兩個人已經在相擁接吻了。Gwen的父親及時意識到對方僅僅是個未成年的女孩,搪塞了幾句,便要下樓。Lise想繼續卻被拒絕,再次氣急敗壞,竟然失手將叔叔推下樓梯致死。影片結局時,Gwen抱著父親痛哭無語,而Lise則迷惘地跑向遠方……Birot採用了一個逃避問題的結局,它是悲劇性的。矛盾最終牽扯到了上一輩的身上,她們的任性與情感的發泄正是格溫父親死亡的罪魁禍首。很顯然,這個巨大的、無法抹去的矛盾使兩個女孩難以重歸於好。《女》被認為是最低限度主義與新現實主義的結合。整個故事真實得仿佛就發生在我們鄰居家裡。簡練的表達、少有的抒情使情節緊湊,而最後的結局並無過多渲染卻讓人揪心。不僅僅是兩個姑娘之間的故事,影片更讓人想到青少年的心理狀態、家長與青少年之間的隔閡與不可化解的矛盾以及由此引發的不良結果。
片中兩個女孩都會游泳,而影片取名為“不會游泳”,導演是否在諷刺——或許不至於這么尖銳——她是否在表現:實際上女孩們尚且稚嫩、難以涉過青春期的種種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