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來源
正式編號繞地機載具105號(Orbiter Vehicle-105)的奮進號 是美國一系列太空梭之中首架以公開徵名競賽的方式由美國的中小學生決定命名的太空梭,並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總統在1989年時正式宣布其命名。如同美國曆架太空梭的命名原則,奮進號的名字也是源自一艘早年的研究調查船,著名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James Cook)在1768年第一次遠征時所搭乘的一艘368噸等級的三桅帆船奮進號(HMBarque Endeavour),當時是它造成後首次下水出航,由於是艘英國籍的船隻,這也解釋了為何奮進號的名字是用英式英文的“Endeavour”而非美式英文“Endeavor”拼法。
“奮進”號是美國宇航局最新建造的一家太空梭軌道飛行器。它是由美國宇航局於1991年建造,用來替代1986年在爆炸中被毀壞的“挑戰者”號。“奮進”號是以18世紀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的考察船的名字命名的。“奮進”號高36.6米,寬23.4米,重71噸,造價超過20億美元。它是美國宇航局建造的5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之一。
設計特點
拼裝重組
從某個角度來說,奮進號是一艘“拼裝太空梭”,它是以發現號和亞特蘭蒂斯號的建造契約中一批同時生產的備用結構零件為基礎,額外組裝出來以便取代挑戰者號意外墜毀後留下來的任務空缺。不過,這樣的拼裝法並不代表奮進號的表現就會遜色一截,事實上因為是最後才開始建造,奮進號在建造過程中汲取了許多前輩們的教訓,擁有更多新開發的硬體裝備。而大部分新一代的太空梭儀器設備都是在奮進號上率先採用之後,才在稍後趁著停飛維修的期間,改裝追加到其他幾架太空梭上。
改良方案
1.一具直徑40呎的新型減速傘,能夠縮短太空梭落地後的減速滑行距離約1,000呎(近300公尺),而成為2,000呎的滑行總長。
2. 一些配合延伸繞行期限(Extended Duration Orbiter:EDO)改裝所需的管線與電路連結,因而能夠將太空梭繞地球運行的任務期限延長到28天。
3.升級版的航電系統,包括較先進的通用任務計算機,改良的慣性量測單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s),策略性飛行導航系統(Tactical Air Navigation Systems),強化版的主任務控制器,多路轉換器/多路分解器(MUX/DEMUX),固態跟星儀(Solid-State Star Tracker),與一套改良過的鼻輪轉向機構。
4.一套改良版的輔助動力系統(Auxiliary Power Unit:APU),後者是用來提供太空梭液壓系統所需的動力。
研發歷程
1987年7月31日 - 建造契約簽署
1982年2月15日 - 開始乘員模組的結構組裝(因為奮進號的主結構本是為了作為其他太空梭的備用零件而造,因此反而比建造契約簽署還早實行)
1987年9月28日 - 開始後段機身的結構組裝1987年12月22日 - 機翼自格魯曼(Grumman)公司處送抵棕櫚谷(Palmdale)的組裝地點
1987年8月1日 - 開始最後組裝
1990年7月6日 - 完成最後組裝
1991年4月25日 - 自棕櫚谷完工出廠
1991年5月7日 - 運送至甘迺迪太空中心
1992年4月6日 - 進行飛行轉備點火
1992年5月7日 - 首次升空(STS-49)
維修停飛
奮進號曾在1996年時,於加州棕櫚谷進行過一8個月長的繞地機維修停飛期(Orbiter Maintenance Down Period:OMDP),在這段期間太空梭上改裝了要能與國際太空站進行接駁用的外部空氣鎖(External Air Lock),以便在太空站於1997年開始建造後,與太空站連結負責其所需的補給運輸任務。
飛行紀錄
在2011年5月為止奮進號太空梭有25次飛行紀錄,在太空渡過280天9小時,繞行地球4,429圈,總飛行距離高達103,149,636英里。
任務編號 | 發射時間 | 任務時長 | 返回時間 | 發射地 | 返回地 |
STS-49 | 1992-05-07 | 8天21小時 | 1992-05-16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
STS-47 | 1992-09-12 | 7天22小時 | 1992-9-20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54 | 1993-01-13 | 5天23小時 | 1993-01-19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57 | 1993-06-21 | 9天23小時 | 1993-07-01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61 | 1993-12-02 | 10天19小時 | 1993-12-13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59 | 1994-04-09 | 11天5小時 | 1994-04-20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
STS-68 | 1994-09-30 | 11天5小時 | 1994-10-11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
STS-67 | 1995-03-02 | 16天15小時 | 1995-03-18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
STS-69 | 1995-09-07 | 10天20小時 | 1995-09-18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72 | 1996-01-11 | 8天22小時 | 1996-01-20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77 | 1996-05-19 | 10天0小時 | 1996-05-29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89 | 1998-01-22 | 8天19小時 | 1998-01-31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88 | 1998-12-04 | 11天19小時 | 1998-12-15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99 | 2000-02-11 | 11天5小時 | 2000-02-22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97 | 2000-11-30 | 10天19小時 | 2000-12-11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100 | 2001-04-19 | 11天21小時 | 2001-05-01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
STS-108 | 2001-12-05 | 11天19小時 | 2001-12-17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111 | 2002-06-05 | 13天20小時 | 2002-06-19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
STS-113 | 2002-11-23 | 13天18小時 | 2002-12-07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118 | 2007-08-08 | 12天17小時 | 2007-08-21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123 | 2008-03-11 | 15天18小時 | 2008-03-26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126 | 2008-11-14 | 15天20小時 | 2008-11-30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
STS-127 | 2009-07-15 | 15天16小時 | 2009-07-31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130 | 2010-02-08 | 13天18小時 | 2010-02-21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STS-134 | 2011-05-16 | 15天17小時 | 2011-06-01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甘迺迪航天中心 |
太空任務
最新配備
“奮進”號 太空梭除了電子設備有所改進之外,在尾部還增加了一個減速傘,可以縮小著陸後在跑道上滑行的距離。
裝配過程
國際空間站第三個桁架部件的裝配。這個重4010磅(1820公斤)構架組件將安裝在或際空間站桁架的右側。這一新組件的名稱是S5。
由於這個組件距離一些重要電子元件的距離非常小,有的地方甚至小於兩英尺,因此,每個任務組成員都將參與到裝配工作中來。他們各司其職,有的負責操縱機器臂,有的負責安裝,有的負責從內部協助,還有的負責觀測和協調整個工作進程。
物品補給
在未來12到15個月間,這將是最後一次專門的飛船物品補給。此外,俄羅斯進步號貨運飛船和歐盟ATV將會向空間站運送補給。補給主要包括太空服裝、食物和飛船的燃料。
維修設備
修復工作被認為是整個任務中最困難的一項工作。空間站內一個控制運轉的陀螺儀在2006年10月出了問題,這個陀螺儀的用途本是控制空間站的轉向,出問題後陀螺儀不得關閉。STS-118的工作人員將在這一期任務中更換這個陀螺儀。為了這一項任務,全體機組成員培訓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STS-114成員也曾經在2005年更換過一個壞掉的陀螺儀,機組成員可以從他們那期總結相關經驗。
STS-118是一項為期11天的任務,其中包括3次太空行走。但由於空間站一項重大的進步,奮進號將能首次使用來自空間站的供電系統。因此,一旦這項空間站電力轉換系統激活並投入使用,機組成員將可以在空間站多留3天,並增加一次太空行走。
機組狀況
成員介紹
【 斯科特·凱利 】
斯科特·凱利是美國海軍的一名軍官,在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STS‐118任務期間,他將擔任領導工作。對凱利來說,這將是他的第二次太空飛行,自從1999年成為STS‐103任務(前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任務)的飛行員後,他已經有191小時的太空飛行經歷。
凱利將負責執行STS-118任務,並監視所有機組成員和檢查太空梭的運行情況。作為指揮官,在與空間站對接前,他將負責駕駛“奮進”號太空梭。這個過程叫“集結傾斜操作”,是一個空翻動作,可讓空間站成員在“奮進”號接近這個軌道實驗室時拍攝太空梭的隔熱板。在對接和返回地球降落時,凱利還將負責駕駛太空梭。1996年4月,他被挑選成為太空人候選人。曾在太空人辦公室擔任很多技術性職位。其中包括擔任俄羅斯星城的美國宇航局運營總監、太空人辦公室空間站分部主任和國際空間站遠征5任務的替補人員。
【查列·霍伯格】
在“奮進”號太空梭的駕駛員座艙內與凱利並肩合作的是查列·霍伯格,他是“奮進”號駕駛員。這也是霍伯格的第二次太空飛行。他的第一次經歷是在2001年執行STS‐104任務。在此期間,他在太空度過了306小時35 分。在STS‐118任務中他負責將“奮進”號脫離國際空間站,並操作空間站上的機械臂。霍伯格是海軍陸戰隊的中校,駕駛過40多種不同的飛機,飛行時間超過3000小時。
1996年4月,霍伯格加入美國宇航局,接受最初的太空人訓練後,在太空人辦公室飛船系統和操作分部工作。他在該部門的工作項目包括,負責太空梭電子設備綜合實驗室中的著陸和最初評估、高級項目、多功能電子儀器展示改進、改進駕駛艙和駕駛艙更新、集結和靠近操作、探視太空梭。他還擔任了太空艙的通訊員,在任務控制總部工作。
【大衛·威廉士】
內科醫生大衛·威廉士是來自加拿大航天局的一名經驗豐富的太空人,在STS·118任務中擔任任務專家。1995年,他加入美國宇航局,成為太空人候選人員國際班的成員。在為期16天的STS‐ 90飛行任務(已知的神經學實驗計畫)中,他擔任任務專家。他還曾兩次參加遠離佛羅里達海岸的寶瓶宮水下實驗室的任務。2001年,威廉士參與了美國宇航局的極端環境任務操作。2006年,他領導了“極端環境任務操作9”,致力於評定將醫療保健品運輸到偏遠地區的新方法,這對長途太空飛行來說非常有必要。
2003年來,威廉士一直擔任太空生命科學理事會的主管。發射升空時他將座在中甲板上,將執行至少兩次太空行走。
【芭芭拉· 摩根 】
對芭芭拉·摩根來說,這將是她的第一次太空飛行,在“奮進”號發射升空和降落時,擔任4號任務專家的摩根將坐在中甲板上。作為裝卸員,摩根對5000磅將從“奮進”號上轉移到國際空間站上的補給和設備負責。在執行太空行走和安裝任務時,她還將操作太空梭和空間站上的機械臂。
1985年7月19日摩根被美國宇航局選中,成為“教師在太空”項目的替補人員。從1985年9月到1986年1月,摩根和克里斯·麥考利夫以及其他“挑戰者”號機組人員在休斯頓的美國宇航局詹森航天中心接受訓練。“挑戰者”號失事以後,摩根被指定為“教師在太空”項目的繼任人,在全國教育機構進行演說。1986年秋天,摩根回到愛達荷州,繼續她的教育事業,但是1998年1月她又以任務專家的身份重返美國宇航局。她在太空人辦公室從事大量技術性工作。
【里克·馬斯特拉奇奧】
對里克·馬斯特拉奇奧來說,這將是他的第二次太空之旅,此次他將擔任二號任務專家。2000年,他在為期12天的“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STS‐106任務期間擔任任務專家,為即將來到國際空間站的第一批長駐居民做準備。在發射和降落時,馬斯特拉奇奧都將坐在飛行甲板上。他的最初任務是在計畫好的3次太空行走時擔任一號太空行走員。他將與太空行走員大衛·威廉士一起,在空間站上的構架或支柱上安裝一個新部件。
1990年,馬斯特拉奇奧加入美國宇航局,成為飛行員工作理事會(Flight Crew Operations Directorate)的一名工程師。稍後在太空航行地面指揮中心作一名發射、著陸指導和程式官,作為一名飛行控制員,參加了17次太空梭任務。
【特蕾西· 考德威爾 】
特蕾西·考德威爾擁有物理化學博士頭銜,自1998年被美國宇航局選中,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太空飛行,此次她將擔任一號任務專家。在發射過程中,考德威爾將與凱利和霍伯格一起呆在飛行甲板上。一旦太空梭發射,她將立即開始工作。大約在太空梭升空的8分鐘內,她將負責拍攝機體外部燃料箱的廢棄物情況。考德威爾還將操作“奮進 ”號的機械臂,檢查太空梭的隔熱板,並在太空行走期間擔任“奮進”號艙內指揮官。
考德威爾在太空人辦公室做過很多其他工作,例如進行檢測並將俄羅斯的硬體和軟體整合;在太空梭電子設備綜合實驗室進行飛行軟體查證工作;在遠征 5期間擔任替補太空人;並在太空航行地面指揮中心作飛船通訊員。她還有力支援了佛羅里達美國宇航局甘迺迪航天中心的發射和降落操作。考德威爾是一名私人飛行員,善於用美式啞語和俄語交談。
【阿爾文· 德魯 】
這將是阿爾文·德魯第一次飛往太空,他在2007年5月被指派參加該任務。在發射和降落時,德魯將坐在“奮進”號太空梭的中甲板上,他被任命為5號任務專家。STS‐118任務期間,他將協助進行貨物運輸和其他任務援助工作,其中包括利用照片和錄像記錄操作過程。
2000年他被美國太空人選中,成為一名任務專家,在太空人辦公室空間站業務部從事技術職務。德魯還是一名美國空軍上校,曾駕機參與“正義事業”行動、“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行動以及人道救援行動。他一直指揮兩個試飛單位,是空中作戰司令部的參謀。他是一名飛行員,駕駛過30多種飛機,飛行時間 3000小時以上。
發射過程
·4點01分:任務專家裡克 馬斯特拉基奧已經最後一個登上太空梭,所有機組成員均已經登上太空梭就坐。
·4點21分:機組成員完成起飛前常規檢測,準備關閉太空梭艙門。
·4點40分:截至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任何技術故障,天氣狀況良好。
·4點55分:工作人員在白屋內開始對艙門進行密封檢查
·5點00分:地面檢測人員發現與太空梭相連的一處開關出現小問題,重新開啟艙門並再次進行封閉。
·5點07分:在外部液氧罐支架泡沫上發現一個微小裂痕,指揮中心表示,不影響繼續發射。
·5點17分:根據安排,倒計時進入T-20倒計時,此時會有10分鐘左右的暫停時間。這個暫停時間主要是用於地面協調發射時間以及應對其他突髮狀況。之後進入T-9倒計時還有有一個內嵌的倒計時暫停時段,約為45分鐘。
·5點31分:T-20倒計時開啟。NASA公布的本次發射視窗期為:6點32分52秒至6點43分46秒。
·5點36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測試主管傑夫-斯伯爾丁(Jeff Spaulding)已經向太空人通報了倒計時情況。地面人員檢測結果表示,艙門密封合格。預定發射時間為6點36分42秒。
·5點38分:地面控制中心已經按照預定發射時間在奮進號太空梭電腦上載入了正確的導航參數。
·5點42分:進入T-9倒計時暫停,持續45分鐘42秒。
·5點43分:地面專家正在對此前出現的技術問題進行分析,天氣狀況良好,可以發射。
·5點50分:固體火箭推進器回收船隻已經在傑克遜維爾海岸東北處140海里準備就緒。回收船隻將在火箭推進器分離墜海之後將其回收。
·5點52分:地面負責封閉小組已經完成對“白屋”最後檢測,準備離開太空梭。
·6點05分:太空人已經固定在座椅上,等待發射時間到來。
·6點10分:距離發射不到30分鐘。指揮中心報告,天氣狀況良好,可以按照預定時間發射。
·6點17分:距離T-9倒計時開啟還有10分鐘,一切狀況良好。
·6點24分:NASA控制中心最後意見:沒有技術問題,天氣狀況良好,將按照預定時間發射!
·6點27分:進入T-9倒計時。地面自動發射程式將開始啟動。
·6點29分:發射台通往太空梭的機械臂自動鬆開。
·6點31分:輔助動力系統開啟。
·6點34分:太空人關閉太空衣面罩並鎖定。
·6點36分:倒計時31秒,地面自動發射程式準備完畢。
·6點36分:進入倒計時16秒,開啟地面消音系統。
·6點36分42秒:點火,發射!
·6點40分:第一級助推器已經分離
·6點42分:奮進號已經達到26英里的高空
·6點43分:地面控制中心表示一切正常
·6點45分:奮進號在進行第一次校姿
·6點46分:奮進號順利和助推器分離
完美升空
美國東部時間2009年7月15日18時3分(台北時間16日6時3分),此前已5次推遲發射的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升空,飛赴國際空間站。
美國航天局的電視直播畫面顯示,“奮進”號升空2分5秒之後,兩個固體火箭助推器與太空梭的外部燃料箱順利分離,飛行8分半鐘之後,火箭發動機按規程開始關閉。固體火箭助推器在分離後向大西洋方向墜落,美航天局將利用回收船將它們回收。
“奮進”號的發射可謂好事多磨。它原定6月份升空,但由於外部燃料箱附近的排氣系統發生泄漏,其發射被兩次推遲。此外,天氣原因還曾導致“奮進”號7月11日、12日、13日的發射連續“泡湯”。美航天局氣象部門15日預測,甘迺迪航天中心附近天氣適合發射的機率達到60%。最終,天氣沒有再次作梗。“天氣終於眷顧我們了,現在該起飛了,”美航天局發射主管皮特·尼克倫科在發射前對“奮進”號中的7名太空人說,“我們的堅持不懈終於得到了回報。”
按計畫,“奮進”號將於17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屆時,空間站內的人數將達到13人,創歷史新高,此前的紀錄為10人。這一切得益於國際空間站上的水循環設備5月份開始供水,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因此得以擴編,從3人增至6人。“奮進”號此行將為空間站送去日本“希望”號實驗艙的最後一個組件——外部實驗平台和其他設施,為空間站太空人運送約288公斤食物。“希望”號實驗艙由日本建造,由美國太空梭分3次送上空間站。
“奮進”號太空人將在為期16天的任務期內進行5次太空行走,完成實驗平台的安裝工作,並給空間站外的太陽能電池板更換電池。此外,美國太空人蒂姆·科普拉還將接替日本太空人若田光一加入國際空間站長期考察組,後者將隨“奮進”號返回地球。
絕唱之旅
“奮進號”太空梭於2011年美國東部時間16號8點56分,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返回後,“奮進號”將被送進博物館供人們參觀。
推遲發射
美國航天局2011年4月29日宣布,由於“奮進”號太空梭附屬電力裝置加熱器出現技術故障,其發射將至少被推遲到下周一(5月2日)進行。
美國航天局表示,“‘奮進’號的發射將不會早於5月2日14時33分(台北時間3日2時44分),工程師需要足夠時間處理導致今天發射被推遲的故障。”
“奮進”號原計畫29日升空,但在倒計時過程中,工程師發現,其附屬電力裝置加熱器的一套電路失靈。太空梭在軌道運行時,加熱器可以防止附屬電力裝置內的聯氨凍結。
據佛羅里達地方官員估計,大約70萬遊客前來觀看當天的發射。推遲發射的訊息公布後,記者所在觀測區的遊客臉上寫滿了失望。“這簡直是開玩笑,”一對當天早上剛從加利福尼亞州趕來專門觀看發射的遊客脫口而出。隨著遊客們紛紛“打道回府”,交通迅速就擁堵不堪。
儘管“奮進”號推遲發射,美國總統歐巴馬當天仍將按計畫到卡納維拉爾角訪問。隨後,他將訪問邁阿密,並在一所社區大學發表演說。
“奮進”號的發射將是其第25次也是最後一次升空,主要任務是為國際空間站運送名為阿爾法磁譜儀2的設備。阿爾法磁譜儀2將被安放在空間站上,用於尋找反物質組成的宇宙、尋找暗物質的來源。這一項目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負責,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員參與了該項目。
由於成本過高,美國已決定終止運行了30多年的太空梭項目。“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6月份進行最後一次飛行後,美國太空梭將全部退役。其後,美國太空人將依賴俄羅斯飛船前往空間站。歐巴馬政府希望私營公司能開發出運送太空人往返空間站的“太空巴士”,美國航天局可以騰出資金進行新技術的研發以及深空探索。
美國航天局2011年5月6日發表聲明宣布,“奮進”號太空梭的發射日期將由10日推遲到最早16日。聲明說,航天局項目官員當天下午討論後決定,“奮進”號的發射日期將不早於美國東部時間16日8時56分(台北時間20時56分),在此之前,技術人員將繼續維修並測試導致“奮進”號推遲發射的電路問題。此外,項目官員還決定將“奮進”號的任務期由14天延長至16天。如果“奮進”號在5月26日之前仍不能升空,其發射將被推遲到6月份。
“奮進”號計畫2011年4月29日升空,但在倒計時過程中,“奮進”號尾部一個控制電力供應的開關盒失靈,其發射被推遲至2011年5月10日。
美國航天局發言人凱爾·赫林6日說,工程師儘管已於4日更換了開關盒,但目前仍無法確認舊開關盒失靈的根本原因。
最後飛行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官網(NASA)訊息,奮進號太空梭於當地時間2011年5月16日8點56分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按照計畫這將是奮進號最後一次太空之旅。在本次編號為STS-134的任務中,奮進號將搭載著六名太空人為 國際空間站輸送去價值20億美元的太空實驗設施。執行本次飛行任務的六名太空人分別是: 指揮官凱利(Mark Kelly)、太空人詹森(Greg H. Johnson)、歐洲航天局太空人維托利(Roberto Vittori)與美國宇航局航天專家查米托夫(Greg Chamitoff)、費斯特爾(Andrew Feustel)與費克(Mike Fincke)。在本次發射之後,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計畫於六月進行其最後一次飛行任務,之後美國的太空梭將全部退役。
此次奮進號將為國際空間站運送名為阿爾法磁譜儀2的設備,阿爾法磁譜儀2將被安放至國際空間站,用於探索反物質,暗物質和宇宙射線等問題。反物質和暗物質是兩種神秘物質,從理論上講應當存在,但目前為止又找不到其存在的真憑實據,而阿爾法磁譜儀項目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到它們。這一項目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負責,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員參與了
這一項目。據官方估計,當天有包括吉福茲在內的50萬名觀眾湧進甘迺迪航天中心及其周邊觀測點目送“奮進號”升空。不少人從15日開始就在附近的海灘、公園、天台、輪船等地占據最佳位置,通宵等候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甚至有外地遊客自4月底“奮進號”首次被推遲發射以來就一直守候在佛羅里達等待這次發射。
“奮進號”最初定於2011年4月29日發射,但因出現技術故障被推遲,這令當時湧進現場的70多萬觀眾非常失望,美國總統歐巴馬一家當時也撲了空。此後,奮進號的發射也因種種原因被一推再推至今日。
“奮進號”太空梭的首次飛行始於1992年5月7日。在截至2010年2月的24次太空飛行中,“奮進”號總共在太空度過了280天9小時,繞行地球4429圈,總飛行距離達到1.65億公里。
“奮進號”預計2011年6月1日返回地球,之後它將進入博物館享受榮休生涯,另一太空梭“發現”號已於2011年3月先行退役。2011年7月,“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進行最後一次飛行後,美國太空梭將全部退役。屆時美國太空人只能依靠俄羅斯的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拒絕採訪
奮進”號太空梭開始其最後一次飛行任務,這當然是一個讓中國科技界和媒體非常關注的事件。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採訪“奮進”號發射的中國媒體記者竟然由於一個新出爐的“沃爾夫條款”而被拒之門外,美國航天局取消了已允諾給予中國記者的採訪通行證。
2011年4月15日,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了2011財年開支法案,其中有一項不起眼的條款,規定禁止美中兩國之間任何與美國航天局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甚至還禁止美國航天局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這一條款出自於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商業、司法、科學及相關機構小組委員會主席弗蘭克 沃爾夫之手。
於是,當“奮進”號載著中國科學家付出心血的阿爾法磁譜儀奔向太空時,中國記者居然不能像其他國家的記者一樣,到現場觀看太空梭升空,也不能參加航天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終成絕響
世界協調時2011年5月16日12時56分,奮進號太空梭從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飛往國際空間站,執行STS-134任務。本次空間站任務是“奮進”號太空梭的終極任務,隨著任務執行完畢,“奮進”號太空梭將退役被載入史冊。
本次奮進號太空梭將向國際空間站運送2號阿爾法磁譜儀(AMS-2)及空間站補給物資(包括2架通信天線、1個高壓儲氣罐以及機器人Dextre的相關部件)。AMS-2利用1台質量為1.2 t的巨大磁鐵製造相當於地球引力4000倍的引力環境,從而分析高能量宇宙射線並準確尋找反物質和暗物質。奮進號太空梭於18日與國際空間站平滑對接,並於世界協調時6月1日6時32分在甘迺迪航天中心降落。
本次任務是第134次太空梭任務,第25次奮進號太空梭任務,同時也是太空梭執行的第36次空間站維護及試驗設備安裝任務,第26次,也是最後一次太空梭載ESA太空人任務,為NASA與ESA歐空局的合作計畫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誕生之初
2012年9月21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抵達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洛杉磯國際機場,完成最後一次空中飛行。
退役的“奮進”號太空梭“趴”在一架經過改裝的波音747客機的背上,飛回到它的出生地洛杉磯。它將“入住”位於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科學中心,定於2012年10月30日開始向公眾展出。
“奮進”號建成於1991年,共執行了25次航天任務,飛行距離超過1.85億公里,圍繞地球大約4700圈,2011年正式退役。
舊金山,經金門大橋等多個地標向民眾作退役前的告別。下午12時50分左右,伴隨著迎接民眾的掌聲完成了她的最後之旅,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
回顧歷史
1969年4月,美國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工具的計畫。1972年1月,美國正式把研製太空梭空間運輸系統列入計畫,確定了太空梭的設計方案,即由可回收重複使用的固體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兩個外掛燃料貯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軌道器三個部分組成。經過5年時間,1977年2月研製出一架創業號太空梭軌道器,由波音747飛機馱著進行了機載試驗。1977年6月18日,首次載人用飛機背上天空試飛,參加試飛的是太空人海斯(C·F·Haise)和富勒頓(G·Fullerton)兩人。8月12日,載人在飛機上飛行試驗圓滿完成。又經過4年,第一架載人太空梭終於出現在太空舞台,這是航天技術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雖然世界上也有許多國家都陸續進行過太空梭的開發,但只有美國與前蘇聯實際成功發射並回收過這種交通工具。但由於蘇聯瓦解,相關的設備由哈薩克接收後,受限於沒有足夠經費維持運作使得整個太空計畫停擺,因此全世界僅有美國的太空梭機隊可以實際使用並執行任務。
奮進號是美國建造的最後一架太空梭。1986 年 1 月 28日, 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後爆炸解體。1987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要求建造一架新的太空梭替代挑戰者號。隨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在全國學校範圍內徵集這架太空梭的名稱。1989 年 5 月 10 日,美國時任總統布希宣布,將正在建造的這架太空梭命名為 “奮進號”,編號為 105 號軌道器。奮進號得名於 1768 年 英 國探險家庫克第一次太平洋探險中乘坐的探險船的名字。 在這次遠征中, 庫克繪製了澳大利亞東海岸的地圖, 並發現了紐西蘭。 由於它是一艘英國籍的船隻, 所以奮進號的名字是用英式英文的“Endeavour”,而非美式英文的“Endeavor” 拼法。
性能優點
太空梭是一種為穿越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高度100公里的關門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飛機。它是一種有翼、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由輔助的運載火箭發射脫離大氣層,作為往返於地球與外層空間的交通工具,太空梭結合了飛機與太空飛行器的性質,像有翅膀的太空船,外形像飛機。太空梭的翼在回到地球時提供空氣剎車作用,以及在降跑道時提供升力。太空梭升入太空時跟其他單次使用的載具一樣,是用火箭動力垂直升入。因為機翼的關係,太空梭的有效載荷比例較低。設計者希望以重複使用性來彌補這個缺點。 太空梭除可在天地間運載人員和貨物之外,憑著它本身的容積大、可多人乘載和有效載荷量大的特點,還能在太空進行大量的科學實驗和空間研究工作。它可以把人造衛星從地面帶到太空去釋放,或把在太空失效的或毀壞的無人太空飛行器,如低軌道衛星等人造天體修好,再投入使用,甚至可以把歐空局研製的“空間實驗室”裝進艙內,進行各項科研工作。 太空梭的飛行過程大致有上升、軌道飛行、返回三個階段。起飛命令下達後,太空梭在助推火箭的推動下垂直上升,直至進入預定軌道,完成上升。進入軌道後,太空梭的主發動機熄火,由兩台小型火箭發動機控制飛行。到達預定地點後,太空梭開始工作。太空梭完成任務後,便開始重新啟動發動機,向著地球飛行。進入大氣層後,太空梭速度開始放慢,並像普通滑翔機一樣滑翔著陸。
太空飛行器分類導航
太空飛行器,又稱空間飛行器、太空載具等,是指在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中,基本按照天體力學的規律運動的各種飛行器。 | |||
航天套用 | 間諜衛星 | 氣象衛星 | 太空探索 |
衛星導航系統 | |||
載人航天 | 太空人 | 航天計畫 | 運載火箭 |
太空飛行器 | 運載工具 | 太空梭 | 運載火箭 |
空間站 | 載人飛船 | 月球太空飛行器 | |
空間探測器 | 人造衛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