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凱西,S.
正文
愛爾蘭劇作家。1880年 3月30日出生於都柏林一貧窮的基督教徒家庭,他是13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幼年喪父,從小因患眼疾而失學,在都柏林街頭流浪後進入鐵路工廠做工9年,參加過工人運動及1916年愛爾蘭公民軍發動的復活節起義,1918年開始寫劇本,成為和J.M.辛格前後輝映的兩大愛爾蘭劇作家之一。 1964年9月18日在英國德文郡逝世。奧凱西的劇作大致可分為3期。早期的3部劇本都在阿貝劇院上演。《槍手的影子》(1923)是兩幕劇,以1920年愛爾蘭游擊戰為背景,歌頌在戰爭中犧牲的愛爾蘭兒女,都柏林貧民窟居民的生活第一次被成功地搬上舞台,而且下層人物的性格刻畫和下層人民的方言運用都十分成功。《朱諾和孔雀》(1924)寫傑克·博伊爾一家的悲劇。劇作者把朱諾塑造成大勇大智源泉的母親形象,把她多災多難的家庭作為內戰期間分裂的愛爾蘭象徵。《犁和星》(1926)以1916年復活節起義為背景,描寫在巷戰中的一些小人物英勇頑強,為了拯救他人而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的精神。劇作者表明真正勇敢的人決不是那些高呼愛國口號、誇誇其談的政客,而是心地善良、見義勇為的普通人。這三部劇都是悲劇,但包含著精湛的喜劇場景,造成感人的悲喜劇效果。1928年他的劇本《銀環》被阿貝劇院拒絕,從此他與葉芝和阿貝劇院決裂,決心永遠不回愛爾蘭。
20世紀30年代奧凱西參加了共產黨。中期劇作帶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在創作方法上進行了表現主義的實驗。如《星兒變紅了》(1940)採取悲劇性道德劇形式,歌頌共產黨人領導人民反抗法西斯的鬥爭。劇終時,背景上的基督教銀星變成紅星,大放光芒。《給我紅玫瑰》(1943)歌頌鐵路工人的罷工鬥爭,有濃厚的自傳色彩。
晚期的劇作採取喜劇性道德劇形式,如《大公雞》(1949)、《主教的祝火》(1955)等。
奧凱西被稱為“一個來自工人階級的粗獷的天才”,最優秀的愛爾蘭劇作家之一。他的早期劇作,以都柏林為背景的三部曲,被認為是他的傑作。除劇本創作外,奧凱西還寫了4部戲劇評論和一系列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