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

《奔流》

《奔流》是日本著名作家田中芳樹所著的有關中國南北朝時代的作品,是描寫中國史上屈指可數的大戰——鍾離之戰的歷史小說傑作。

《奔流》 《奔流》
《奔流》是日本著名作家 田中芳樹所著的有關中國 南北朝時代,面對北朝·魏威脅的南朝·梁,以受皇帝 蕭衍信賴的年輕將軍 陳慶之負責防備魏的來襲。終於,魏的中山王 元英率領八十萬魏軍攻打位於邊境淮河河畔的重鎮—— 鍾離城。梁軍只有不到三十萬的兵力,陳慶之、 曹景宗、韋率領的梁軍能夠擊退壓倒性的魏軍嗎?而在戰鬥的背後,還隱藏了 祝英台梁山伯的悲戀故事……是描寫中國史上屈指可數的大戰—— 鍾離之戰的歷史小說傑作。

 

 

 

 

作品簡介

《奔流》 陳慶之
中國南北朝時,南朝梁的將軍陳慶之獨自到北方邊界視察軍情,以便防備北魏南侵,途中,他救了一名被賊人襲擊的少年,名叫 祝英台。祝英台為找妹妹的未婚夫而四處旅行,但卻被賊人首領捉住,陳慶之救出祝英台後,暫住在駐紮最前線的韋睿中。當時魏和梁在 淮河一帶小戰事連年,相互攻伐。陳慶之打探過有關魏南侵的訊息後,使與祝英台結伴南下,回首都 建康向皇帝報告魏的動向。

後來,梁的名將韋睿攻陷以難攻不下著名的合肥,並把合肥當作攻魏戰略據點。梁乘此勢,趁魏的中山王等名將往東出兵之隙,派皇帝蕭衍的弟弟臨川王任總司令官,領兵攻打魏的首都洛陽

可是膽小的臨川王得悉中山王逼近的訊息,嚇得留在軍中,最後甚至誤把雷聲當作是魏軍的攻擊,竟然臨陣逃脫,梁軍隨即瓦解,敗退至合肥。結果,這次戰爭反而令魏奪得大量軍糧,助長魏南侵之優勢。

陳慶之相信魏即將侵至,開始備戰,組了一支配備白馬三百匹的騎兵隊“白袍隊”作為游擊隊,旨為梁諦造勝機。

終於,魏正式進攻,中山王所率的魏軍在淮河架設兩道浮橋,直指鍾離城。守城將軍昌義之固守城池,曹景宗則率兵步向戰場,率領「白袍隊」的陳慶之亦與祝英台同行,前往鍾離城,就在那兒,祝英台找到了自己一直尋找的人。

《奔流》 鍾離之戰
作者以中國南北朝時梁魏“鍾離之戰”為舞台,展開一場精彩絕倫的歷史劇。與此同時,梁的名將陳慶之在故事中大展拳腳,融合越劇中的愛情悲劇“ 梁山伯與祝英台”,展開另一新故事。

相信田中的書迷一看此書,馬上會發現主角陳慶之與《銀河英雄傳說》中的楊威利很相似,既為用兵天才和不敗名將,卻不擅武術,也不擅騎馬,而且對男女之事望而卻步。不同的只是陳慶之是圍棋高手。不管陳慶之是否楊威利的設定藍本,總之結果就是兩者相當相似,而且連其他出場人物都與《銀河英雄傳說》中的角色很相似,真是難以置信。書中並有很多其他作品的要角出現,在書中發展出很多插曲,加強了書中中國歷史的真實感。

此外,本書雖然內含愛情悲劇,但卻不會令故事顯得格格不少,由此可見作者的筆力,原著雖然在這兒有一個新的結局,但全書最後還是與保留到原作的結尾,令人驚嘆。如此著名的故事,實在教人想找出原著來研究研究。

故事結構

《奔流》 田中芳樹

較之於《風翔萬里》《紅塵》,98年才出版的《奔流》,其在政治、歷史的思考性和批判性顯然少了,在故事結構上比《紅塵》紮實,諷刺減少了,但英雄崇拜猶在。明顯的,這部一年前的作品,較之於93年的《紅塵》,甚至於更早的《銀英傳》,田中的寫作風格有著強烈的改變。由以前的強烈批判性與思考性(《銀英傳》),到現在《奔流》著重的故事性,改變的程度很大。


同樣是以古代中國為舞台,但《奔流》比《紅塵》在歷史事件的故事鋪排上,掌握得較準繩,令整個故事能更紮實、緊湊。《奔流》的故事雖然包括了一整年間的歷史故事,但由於田中把這段時間的歷史描述,在選擇取捨上做得好,十章的篇幅並不令人覺得沉悶,反而更覺故事緊湊。合共十章的篇幅(大約相當於兩本《銀英傳》,或一本《創龍傳》),描述主線劇情的鍾離之戰的篇幅占去五章,亦即一半的篇章,在放置比重上突出了鍾離之戰在故事中的重要性。田中將焦點放置在鍾離之戰的過程上,所以用了一半的篇幅去描述,將無關痛癢,缺之亦無不可的旁枝末節刪減不寫,因此加強了小說的故事結構,使之更紮實,令讀者有“不是在看歷史數據,而是在看小說”的感覺。在這一點上,田中沒有了從前的“文以載道”的特色,沒有了表達個人思想的客觀評論,令故事變成了真正的“一本小說”,而不是小說與田中個人理論的混合作品。所以說,如果讀者是希望看緊湊故事的話,相信《奔流》是絕對可以滿足到讀者期望的。

角色塑造

《奔流》 《奔流》
而角色的塑造方面,如果單純是以“一套”的作品來看,《奔流》中的角色塑造得很成功;但如果與田中其他的作品來作比較的話,這次田中不但沒有令人驚喜,反而更是令讀者感到失望。田中在《奔流》中的角色塑造,依然走不出舊有的框框,仍是令人有著“在看《銀英傳》”,或是田中其他作品的感覺。“這個像是田中某書中的某某”的感覺充滿著整部作品,田中顯然沒辦法塑造出新的人物來。以主角陳慶之為例,他便令人覺得「他是楊威利」。同樣能在戰場上以少勝多,擁有不敗之戰績、同樣爛得沒可再爛的自衛能力、同樣遲鈍得過份的男女感情(遲鈍的人其實是田中才對吧....),總而言之,就是給讀者“陳慶之是在另一個時空中的楊”的感覺。陳慶之固然是最突出的例子,但其他角色雖沒有如陳慶之般強烈的“銀英傳角色”的感覺,但情況也相似的。如韋睿像《銀英傳》的梅爾卡茲、曹景宗像先寇布、蕭寶寅像 《亞爾斯蘭戰記》席爾梅斯、楊大眼則像達龍。一言以敝之,《奔流》中的角色就像在一間名為“田中作品”的藥材店買中藥,跟著清單去選,這裡選兩個,那兒選三個,在田中其他的作品中挑選出突出而適合的角色來用。所以,單純以個別角色來說,如果楊威利這角色塑造得成功,那么陳慶之便也一樣的成功,因為根本是同一人嘛。但如是以作品的整體角色塑造角度來看,較之於80年代的《銀英傳》,98年的《奔流》根本上是完全沒有進步的。

有關梁祝

《奔流》 越劇《梁祝》
在故事中加插《梁祝》故事,不但不討好,反而更令人有畫蛇添足之感。 《花木蘭》《梁祝》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故事,但這次田中在《奔流》中加插《梁祝》的故事,卻反而不及上一次在《風翔萬里》中引用《花木蘭》故事來得好。首先《花木蘭》與《梁祝》的故事,在性質上有很大的不同。《梁祝》很清楚明白的是愛情故事,而《花木蘭》則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戰爭時代故事。對田中來說,寫作一個存在著英雄主義的戰爭故事,比寫作浪漫的愛情故事來得更得心應手。更重要的是,田中在《風翔萬里》中引用《花木蘭》的故事,其內容與我們中國人認識的沒有太大差別,是在 《木蘭辭》所沒談到的戰爭部份著墨,而在基本的內容上沒有偏離於我們所一貫的認知,因此我們比較能接受。但《奔流》中的《梁祝》呢?《梁祝》很清楚的是一個控訴南北朝時代階級主義的愛情故事,田中這番引用,把 《梁山伯與祝英台》放到了戰場上,既不能破格塑造出一個梁祝的新浪漫風格,更完全破壞了《梁祝》本身的浪漫特點。所以這次把《梁祝》的故事加入在《奔流》中,田中可謂是“畫蛇添足”。

作品風格

《奔流》 《奔流》

田中的作品,尤其是以戰爭為主題的作品,其中的特色就是濃厚的英雄主義,與及精神的潔癖。《奔流》也不例外,雖在政治、歷史的思考性、批判性和諷刺性減少了,但英雄崇拜的氣息猶在,而且充斥著整套作品。

天生遲鈍,但卻有不凡將才的陳慶之,年輕有為,一生守衛著南朝的梁,締造了一生不敗的名聲、韋睿冷靜沈穩,關切部下和民眾,以儒將之姿於陣前指揮,不單得到部下信賴,也得到敵手的敬重,只要去到前線,敵軍連攻擊都不敢想,“韋虎”的名聲震動敵國、深懂用兵之度的中山王,氣度瀟灑,識重英雄,即使是敵手亦會敬重,而且忠君愛國,為皇帝侄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豪邁不羈的曹景宗,雖然不受世俗的約束,但卻重義守信,對陳慶之託付的祝英台規行矩步,而且敬重好漢,在草莽間發掘英豪、楊大眼威武蓋世,豪勇更勝關羽張飛,雖有殺虎熊之力,但卻連射殺小鳥也不忍,而且識重英雄,敬重敵手。

這些種種都合乎人們對英雄的印象──豪情、武勇、見義勇為、不花巧、惜重對手、器度寬宏,人物和故事都充滿著英雄主義的色彩。而《奔流》這作品另一值得特別注意的要點是,不論是戰爭雙方的人物,田中都將之塑造成智勇俠義的英雄豪傑,可說沒有任何行事卑劣的角色。作品中瀰漫著田中個人的精神潔癖,書中完全不見奸狡邪惡之輩,更不用說什麼陰謀詭計了。總而言之,《奔流》與《銀英傳》和《亞爾斯蘭戰記》一樣,也是瀰漫著浪漫的俠義英雄主義,對懦夫、奸邪予以排斥,仍是流露出一貫的精神潔癖。

總括而言,《奔流》可說是田中寫作風格的一次小蛻變。雖說在人物構造和英雄主義特色上維持其一貫的作風,但是田中卻減少了很多表達個人思想的客觀評論。如果讀者喜歡田中那幽默而辛辣的諷刺,大概《奔流》會沒辦法滿足;但如果是更喜歡劇力萬鈞的故事性,《奔流》雖不算極致,但也還算可以接受的。由於《奔流》在歷史事件的故事鋪排上掌握得準繩,在選擇取捨上做得好,產生出“不是在看歷史數據,而是在看小說”的感覺,使整個故事更紮實、緊湊。所以說,如果讀者是希望看緊湊故事的話,相信《奔流》也是可以滿足到讀者期望的。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田中芳樹同好會 http://tanaka-fans.com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