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太行印象》是中國民族音樂家劉文金所作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此曲初稿完成於1964年,1968年曾再度修改。作者該曲的創作中採用了很多山西,以及河北河南等地的民歌素材。旋律風格
《太行印象》的主要旋律來自山西的民歌,山西民歌一方面具有西北民歌的質樸及粗獷,卻又比陝甘民歌多了一分委婉細膩,這種風格的形成與音階的運用有密切的關係。《太行印象》中,一方面大量地運\用上下行的四度音階的,如25、i5等,而較少用三度及五度音階,造成一種直上直下的感覺,使人能感受到西北黃土高原蒼勁的地理環境;另一方面,許多二度音的來回如2 32、5 45,以及連續的下行音如i5 43 2或 i 76 5等等,造成曲調剛中帶柔,而在能淳厚中滲出一絲甜美。樂曲結構
《太行印象》由慢板、快板、慢版三大段組成。第一段抒情的慢板
整首曲子由雲鑼敲響序幕,古箏及揚琴的引子帶進了笛子獨奏的旋律,笛子的小顫音、氣變音以及降si音的使用表現出了山西民歌的特色,這一段作者只以笙而不加入中低音的伴奏,造成了一種秀麗飄緲的效果。經過一段過門,進入了慢版的主要旋律,由二胡齊奏來表現。這裡作者用了很大的功夫,把原本樣式簡單的旋律經過變奏、加花,以及四拍子與五拍子的配合,作出了二大段讓人覺得似是同一主題、卻又變化無窮的旋律,淳厚的二胡音色、深情的樂句起伏,加上連綿不絕似的音符,讓人好似身處在山高水深、民風淳樸的山西,而彈撥樂器十六分音符的副旋律,以及後段柳琴的加入主旋律,使得音樂更加豐富且具流動性;旋律接著一度轉到曲笛與彈撥,再加入了胡琴,漸強帶出嗩吶演奏主旋律的高潮。在二胡小段旋律的再現之後,最後再由笛子回到前段的 solo的旋律,並由彈撥、二胡、低音收尾。
第二段快板
快版的感覺,不像第一段是一幅美景,一個「印象」的發揮表現,而是一連串畫面的快速進行,它以「點」為音樂的骨幹,充分地發揮了彈撥樂器的特色,串起了一個個的主題。速度由小快版逐漸加速到很快的快版,在飛快的音符中,帶起一陣陣連綿不絕又多釆多姿的高潮。快板依照音樂風格及調性可分為三段。
快板的第一段,緊跟在低音樂器及二胡的撥奏之後,主題旋律在彈撥的帶動下流淌而出,吹管樂器與打擊樂器則適時予以力度與氣勢上的支持,造成輕快旋律之中的陣陣熱烈歡呼,接著旋律轉入低音,增加了曲調的厚重度,最後再由輕快有力的嗩吶作為收尾。
快板的第二段,在彈撥四連音的過門以及緩緩加速之下展開,經過笙與低音的開展,進入了嗩吶較雄壯的部分,其旋律仍為第一段慢版主旋律的編寫,但因音符時值的增長,以及彈撥、低音及定音鼓的重音伴奏,使得這一段充滿雄壯的精神以及跳動感,最後在箏、雲鑼及整個樂團的有力的強奏下收尾。
快版的第三段F大調是全曲中旋律及風格較特別的一段,不僅因為以羽調式的6為主音,而且不再以四度音階為基調,而出現了不少五度及三度音階,因此這段給人不同於之前的感覺,呈現了更加有力直接的情緒表達。二胡首先拉出一段帶來些許緊張之感的斷奏旋律,笛子的伴奏旋律也配合製造這種氣氛,最後帶出快版最高潮的嗩吶旋律,這一小段充分發揮了嗩吶善於各種滑音的特色,讓人感到歡快、粗獷、又具鄉土風味(古帛版的還帶點俏皮),後面的擊樂伴奏更為其增添了不少色彩。嗩吶旋律之後,由彈撥的快速四連音把音量情緒發緩,結束了這一段。
第三段慢板
最後慢版的旋律,是以最前面出現的梆笛獨奏旋律為主軸,但這一次不再是如前那樣輕靈高渺,而是具有深遠高峻的感覺,這個旋律構成了慢板中的山峰及山腰,山谷的兩種旋律則分別取於前面慢版胡琴旋律的改編,以及小快板彈撥旋律的放慢及換音(即指下段所說的二、六兩小段)。以這三種不同的旋律交錯互相配合。
整個慢版,依力度大小可看做由強、中弱、強、最強、中強、強六部分所組成。主旋律基本上速度慢、音符長,但在三、五兩段,則以則以時值較短的音符作出較為流動舒緩的感覺,使其不致於一直繃緊,而更能表現出張力。
第一段的兩句作為序奏,揭示了這一段的主題,在力度強大的主旋律下及長音之下,彈撥不停地以各種伴奏節奏包括四連音、五連音、三連音等等,來增加樂曲的氣勢。隨著長音漸弱,第二段由笛與柳琴主奏一段較柔和的旋律,緩合了方才熱烈的氣氛,接著二胡、中音嗩吶加入,同樣地柔和,卻更增一層溫暖厚實。在漸強中,嗩吶帶領的序奏旋律再度出現,但這次是接的不再是拖長的長音,而是帶出一句流動性的旋律,再加上低音的副旋律的配合,使人有峰迴路轉的感覺,在擊樂的蘊釀之下,力度逐漸地上升上升。
接著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嗩吶拔尖的音符,彷佛身在高峰之頂,細數聲聲清脆雲鑼聲般的片片美景,而即使已在頂端,嗩吶聲音仍連綿起伏不斷,想像作太行綾線上無數的起起伏伏。接著整第五段又是一段「較流動」的樂句,力度也稍放弱了些,以造成強弱對比的張力;最後在柳琴笛子清新亮麗的樂聲之中,似乎在描寫艱辛努力之後看到的一片光明景象。最後在曲子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