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縣小池鎮

太湖縣小池鎮

小池鎮位於太湖縣東北部,大別山南麓,距縣城16千米。轄14個行政村。合(肥)九(江)鐵路、滬蓉高速公路及105國道過境。是歷史古鎮,境內有三國魏修築的樂成堡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池鎮古稱驛站,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商周時代、戰國時代遺址占多,三國時期的青陽縣治上格城、唐代建造的海會寺等一批省級重點保護文物保存較好。小池鎮民風淳樸,歷代科舉中英才輩出,著名戲劇教育家葉春善,著名教育家何曉耕,現代文學大師孔凡禮、林學專家馬大浦等知名人士。

基本信息

基本概括

本鎮概括

太湖縣小池鎮 太湖縣小池鎮

小池鎮位於安徽省太湖縣東部,大別山南麓,距縣城16公里,東鄰潛山,南連新倉,西接晉熙,北毗寺前。素有太湖東大門之稱。境內105國道、滬蓉高速公路、合九鐵路三大交通動脈穿鎮而過。區位優越,風景秀麗。鎮區有合九鐵路客貨兩用站,集鎮距合肥、武漢、南昌車程均在2小時內,安慶、九江車程在1小時,距高速路出口僅10分鐘車程。全鎮共有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2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18萬。黨員1713人,設15個總支,64個支部。境內有青山(石霞山區)綠水(小池河、白沙河、楊埠河、前河、後河),良田萬頃,是名符其實的“糧倉”,小池大米遠近聞名。

人文背景

小池鎮古稱驛站,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商周時代、戰國時代遺址占多,三國時期的青陽縣治上格城、唐代建造的海會寺等一批省級重點保護文物保存較好。小池鎮民風淳樸,歷代科舉中英才輩出,著名戲劇教育家葉春善,著名教育家何曉耕,現代文學大師孔凡禮、林學專家馬大浦等知名人士。

小池歷史

歷史背景

古橋 古橋

小池鎮歷史悠久,風景秀麗,人文薈萃。古時小池是重要的驛站,三國時曹操麾下大將曹仁曾在這裡建有上格城,現仍保留完整的城牆;相傳公元735年唐玄宗年間,為給後宮貴妃楊玉環運送廣西荔枝,曾走的是這條官道;清鹹豐九年(1859年),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曾在這裡安營紮寨,與湘軍激戰,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小池驛之戰”。1992年成立新建鎮,小池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從此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逐漸形成人口密集、市場繁榮、交通發達的新集鎮。1999年被安徽省省政府批准為省級中心鎮,被定位為太湖東南部的經濟中心,是以發展工業為主導型的工貿結合型的城鎮。

劉屋旁古橋幾百年歷史,全部石頭堆砌而成 劉屋旁古橋幾百年歷史,全部石頭堆砌而成

文化遺產

上城寺 位於中心村後河山上 上城寺 位於中心村後河山上
小池鎮靈應寺 小池鎮靈應寺

小池鎮境內風景名勝及歷 史文化遺產有:王家墩文化遺址、吳河遺址,三國時上格城,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會寺,建於唐代的獨埠寺,李寨打鼓石、玉皇尖等等。

歷史沿革

古稱小池驛。1949年建小池鎮,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2月,小池、中心、白銀、石霞4個鄉合併設立小池鎮,2004年,花園鄉的方嶺、新莊、立新3村以及劉羊鄉的殷沖、李沖、月龍、李嶺、楓鋪5村併入小池鎮

行政區劃

1992年

小池、徐屋、吳沖、光華、毛安、

四義、應寨、孔河、後河、白廟、

陳名、楊埠、蟹形、新華、東畈、

西畈、方龍、洪嶺、紅星、三星、

劉河、上宕、抱山共23個行政村,

鎮政府駐原小池區址(小池中街)。

1997年

小池、毛安、徐屋、四義、光華、

吳沖、應寨、孔河、後河、陳名、

白廟、楊埠、東畈、方龍、西畈、

海形、新華、洪嶺、紅星、三星、

劉河、抱山、上宕23個行政村。

2005年

天龍村(吳沖、光華)、白沙村(東畈、方龍)、小池村(小池、徐屋、西畈)

銀山村(海形、楊埠)、百鳴村(四義、毛安)、中心村(孔河、後河、應寨)、

紅星村(洪嶺、紅星)、石霞村(三星、劉河)、白廟村(白廟、陳名、立新)、

紅旗村(上宕、抱山)、楓鋪村(李嶺、楓鋪)、海會村(殷沖、李沖、月龍)、

方興村(方嶺、新莊)、新華村。14個行政村

2006年

小池村 天龍村 百鳴村

中心村 白廟村 銀山村

白沙村 紅星村 石霞村

紅旗村 海會村 楓鋪村

方興村 新華村14個行政村

基礎設施

初具規模,境內交通四通八達,建設新的主要街道三條,區間街道兩條,總長度3000米,一化三格的標準化街道480米,105國道過境段3500米,路面拓寬到30米,2300米主要街道安裝路燈。境內商業、郵電、銀行、醫院、飯店、集貿市場、通訊、衛生及文化娛樂設施配套齊全。該鎮已建了政府辦公大樓、財政、公安、廣播站、水利站、學校、醫院門診樓拔地而起。華東電網遍布城鄉,戶戶通電;廣播、電視覆蓋全鎮,水利設施得到了進一步的治理和加強。境內除羅山、紅旗、楊蘭三大水庫得到治理外,其餘中、小型水庫及所有塘、堰、河堤都得到了進一步的修理加固,確保了農田灌溉及水利安全係數。95%的農戶已擺脫了貧困,部分農戶達到小康家庭標準。集鎮規劃區面積5平方公里,已建成區面積2.62平方公里,鎮區常駐人口1.26萬。集鎮區以國道街為中心,已建成五條主街道,四條區間街,總長6.6公里,規模建設的五街、四小區、“三市”(大米、陶瓷、農貿)的格局已初具規模。全長3公里的國道街主道和中心街,淨寬30米,路燈林立,綠樹成蔭,路面整潔,花池有序,呈現一派繁榮景象。1999年被批准為省級中心鎮,並榮獲全省村、鎮建設先進單位光榮稱號。2002年被省體育局命名為“全民健身示範鄉鎮”。2008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產業集群專業鎮。

經濟狀況

小池是一方厚土。全鎮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山場總面積5200公頃,耕地總面積46387畝,其中水田35465畝,旱地10922畝。境內為山脈、丘陵地貌。平均絕對高度90米,年平均氣溫16.8℃,年平均降水量1470毫米。農作物以水稻、油菜、山芋為主,年產稻穀2000萬噸。經濟作物主要有茶葉、蠶桑、板栗、柑桔、香菇、黑木耳、蘑菇、茯苓等。養殖業以豬、牛、雞、鴨、鵝等畜禽為主,年出欄生豬8萬餘頭,肉雞280萬羽。

2003年該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8000萬元,工業總產值2.2億元,實現財政稅收800萬元,人均純收入2150元。

農業經濟

該鎮以生產糧食為主,同時生產油料、茶葉、蠶桑和食藥用菌等經濟作物。年產糧食2萬噸,“小池大米”被評為全國優質品牌,“松林”牌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識。養殖業以養豬為主,同時兼養牛、養、雞、鴨等家禽家畜,年出欄生豬25000頭。

工業經濟

該鎮有工業企業3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家,建築業、交通運輸業蓬勃發展,主要工業產品有瓷器、陶器、矽鋁合金錠、塑膠包裝、建築材料、裝飾材料及食品加工等產品。小池企業發展快,產品遠銷省內外,太湖瓷器、防偽瓶蓋供不應求,愛自己衛生棉生產的“愛自己”系列護嬰衛生棉、“愛家人”系列捲筒衛生紙、“愛朋友”系列面巾紙等系列產品被縣技術監督局評為“信得過”產品。 小池鎮是安慶市省級中心鎮和工貿結合型的經濟重鎮。該鎮在堅持原有工業基礎上,選擇有發展潛力的規模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引導和支持其利用技術、管理、人才、品牌、市場等資源相同或相近的企業和產業進行整合,加強協調服務,研究解決註冊商標共享,合作組織的成立等共性問題,大大提高了鎮域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減少了同行企業之間的內耗。為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外向度,該鎮以建設中小企業孵化工程為抓手,走小商品、大市場,小企業、大集群的中小企業發展路子,大力實施“鳳還巢”工程,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該鎮共引進了織絲、紡織、壓鑄、新能源等帶動面廣、發展潛力大10餘家優質企業落戶本鎮,引來各類資金2030萬元,其中一半以上為在外創業人員回鄉投資。

風生水起

小池地,千帆競發正當時!展望未來,在中共太湖縣委、太湖縣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小池鎮黨委、政府將緊緊團結4萬多小池人民,繼續解放思想、繼續開拓創新、繼續真抓實幹,永不懈怠、永不自滿、永不折騰,在打造“產業小池、文明小池、和諧小池、生態小池”的新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更加輝煌燦爛的美好篇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