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功架

功架概述

太極拳是張三豐於元朝泰定至順帝年間,在武當山修煉期間,見世人有練武者,後天之力用之過當,不能得其中和之氣,以致傷丹而損元氣。故集先哲武術精華之大成,遵“易筋”、“洗髓”二經之意,以伏羲太極圖之形,而取河洛陰陽之理,先後易之數,順其理之自然,而創出適合養生、健身、防禦的一套內家拳術。

太極拳派系

太極拳在六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分南、北兩派進行傳播,北派一支由蔣發在河南溫縣趙堡鎮代代秘傳,其繼承了張三豐太極拳的原風原貌,故名“承架”。

功架要領

1.虛靈頂勁

虛靈頂勁,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內含,使氣沉於丹田,胸忌挺出,挺出氣雍胸際,下垂下輕,腳腿易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自然拔背,能拔背則力量由脊而發。

3.松腰

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者則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靈變化皆由腰轉動,故命意源頭在腰際,有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4.分虛實

太極拳以分虛實為第一要義,如全身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舉步重滯,自主不穩,則易為人牽動。

5.沉肩墜肘

沉肩者肩松下垂也。若不能松兩肩端起則亦隨之而上全身則皆不得力矣。墜肘者,墜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於外家拳斷勁也。

6.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論云:此拳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或疑不可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之經脈,如地之有湯洫,湯洫不塞而水行。經脈不閉而氣通。如渾身僵勁充滿經脈,氣血停滯,轉動不靈,舉一發而全身皆動。

7.上下相隨

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退而腰,總於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而動,如是方可謂上下相隨。

8.內外相合

太極拳所練在神,“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架分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能內外合成一氣,則渾然無間矣。

9.相連不斷

外家拳者,其勁乃後天之拙勁,故有起有止,有續有斷,舊力已盡,新力未生,此時最易為人所牽動,太極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不斷,周而復始,循環無窮。

10.動中求靜

外家拳以跳擲為能,用盡氣力,故練習之後,無不喘氣者。太極拳以靜制動,雖動猶靜,故練架愈慢愈好。慢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身無血脈慌張之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