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戍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戍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出自《史記,李斯列傳》,意思是泰山不拒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放棄細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們的深邃;為國之君不推卻百姓,就能彰明他的美德。

【原文】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出處】

選自《史記,李斯列傳》。

【注釋】

讓:辭卻,拒絕。擇:同“釋”,捨棄。就:成。眾庶:百姓。明:彰明。

【譯文】

泰山不拒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放棄細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們的深邃;為國之君不推卻百姓,就能彰明他的美德。

【賞析】

這三句話出自李斯《諫逐客書》。當時,秦滅六國已是大勢所趨,為秦效力的客卿逐漸增多,影響了本國宗室貴族的權勢,於是這些貴族們就借鄭國間諜案發難,企圖奪回失去的權勢。秦王政果然下令逐客,李斯自然也在被逐之列,臨走,他憤然給秦王政上了這封諫書。在諫書中,李斯以泰山、河海作比喻,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逐客”為一大失策,分析了用客與逐客對秦的利害關係,系秦國的安危、秦王的帝業於筆端,證明了客卿在秦的發展壯大過程中的獨特作用。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說服力極強,深刻打動秦王政之心,而使一代雄主當即收回成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