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汾河濕地公園

太原汾河濕地公園

太原汾河濕地公園,南起勝利橋北1號橡膠壩,北至森林公園西門北側500米,全長2.4公里,建設面積120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60萬平方米,綠地面積50萬平方米,廣場道路面積近10萬平方米。

基本信息

綜合概況

太原汾河濕地公園 太原汾河濕地公園

濕地是水深不超過6米,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鹹水或鹹水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是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調蓄洪水、調節氣候、維繫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太原汾河濕地公園按照濕地的特性,恢復城市局部自然生物的多樣性,以實現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

主要景點

濕地公園分為四大景點:

芳草渡

位於濱河東路勝利橋北。這裡是汾河濕地公園的主入口。景點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積0.3萬平方米。

太原汾河濕地公園 太原汾河濕地公園

包括的小景點有:

北澗河景觀橋:是汾河景區一、二期工程的銜接,仿木混凝土結構建築。

迎客亭:是從汾河景區東岸進入汾河濕地公園的第一個景點。亭前開闊、平整,結合現狀柳樹、國槐圍合,自成一體。

三畝塘:通過種植、保留大面積水生植物,向遊人展示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的主要功能流程,通過展示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濕地自然景觀,開展濕地科普宣傳和教育活動。

芳草渡廣場:占地7000平方米。廣場結合現狀高差及高大喬木、四季鮮花,形成天然半圍合的的休息空間。

蘆葦盪:占地6000平方米,利用大片地域特色明顯的水生植物蘆葦作背景,以芳草渡人工濕地展示區的淨化水為補水,通過鋪設木棧道,對景點入口起導向作用。

汾河人家:將農家的矮木牆、磨盤等設計組合,成為人們觀景、遮風避雨的休息場所,共同組成汾河農耕文化的縮影。

金沙灘:仿火山熔岩結構建設,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結合現有地形和水利工程,依勢造景。

九曲陣:將地域特色植物組合到遊戲中,並形成高低錯落的綠色植物迷宮。

旱溪:藉助地形高差,大型石塊,並局部設定淺水池,豐水時形成跌水,枯水時藉助石塊,形成北方河灘景色。

懸壺:位於芳草渡廣場北側的景點。400公斤的黑色懸壺、飄動著的紅色中國結與流水構成一幅景觀。該小品既是對一代文化大師、著名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書畫家傅山先生誕辰400周年的紀念牞也是黃河文化、三晉文化的象徵。

輪之舞

位於濱河東路小輪車場南。景點占地面積3.2萬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積0.2萬平方米。結合小輪車賽館及森林公園西門設定輪之舞,緊扣奧運主題將綠色、科技、奧運精神同濕地自然景觀融合,通過水景、地景、體育活動區等加以體現。

包括的小品和景點有:

杏花聽雨:木花架與周圍的微地形、喬木、湖面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空間,為遊人創造了一個休息空間,。

石磨幽徑:兩側的小路由石磨盤點綴成景,小輪車場車輪意象與山西民俗風情以不同的形態分布形成一組景色。

門球場:設定了標準的門球場,為廣大市民節假日鍛鍊、健身提供了場所。

輪之舞廣場:占地8850平方米,是汾河濕地公園占地面積最大的廣場。水系設定了小橋,形態形式各異。

碧水漣:以聯排的樹幹為主體,水通過長56米、高4米的樹幹層層疊落形成跌水,瀑布飛瀉直下最終與汾河水相融。

匯石園

位於濱河西路勝利橋北。景點占地面積4.7公頃。通過“石”這一大自然最純樸的元素設定石灘,形成人文地景景觀,並為周圍居民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場所。入口廣場寬闊平坦,疊石景觀石屏風上刻了“汾河濕地”四個字;其背後的緩坡綠地下是親水平台。

包括的小品和景點有:

玲瓏灘:以野生植物為主,環繞著一片片小水面,水底鋪設五色卵石,岸邊擺放了堆石景觀。

索趣廣場:位於玲瓏灘以北,也是本景點最北端的一個景點廣場。索趣廣場場地被仿木矮牆分隔,成為系列的小空間廣場:針對不同的運動人群提供不同的活動場地,並賦予不同的色彩與質地。老人健身場所地面屬混凝土壓花印模,特殊處理後,確保了老人散步、跳舞時的安全;兒童娛樂場所地面光滑,為小孩滑板、滑旱冰提供了活動場所。

野趣園

景點占地面積3.4公頃,是汾河西岸最北端的景點。通過樹形觀鳥塔、蘑菇休息廳、樹穴等一系列仿自然的景觀元素,為市民提供大自然原始水岸景觀。

包括的小品和景點有:

觀鳥塔:樹形觀鳥塔既標誌了新景點的開始,為人們提供一個制高點,以俯視望的視野觀察東岸的濕地和北面的湖心島。

石趣園:是一個用石頭半圍合成的園子,周圍有彎曲的小徑、茂盛的植物,石頭上有題刻,表現野生景觀中的人文趣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