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太原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並政發〔2011〕25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休閒觀光農業是融農業經濟功能、生態功能與社會功能為一體的新興產業,是建設都市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豐富旅遊發展內涵、拓展農業發展空間、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為加快推進我市休閒觀光農業發展,提出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按照率先發展、爭創一流要求,依託農村自然生態、田園景觀、民俗文化和優勢特色主導產業,以城鄉居民休閒消費需求為導向,以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為基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生態環境改善為目標,以“綠色、休閒、參與、體驗”為主題,著力建設功能多樣化、投資多元化、發展產業化的休閒觀光農業園區,加快培育發展主體,做大做強休閒農業產業,拓展全市旅遊發展內涵,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構建融現代農業和現代旅遊為一體的農業產業新體系。
(二)基本原則1.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充分發揮政府在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作用,通過制定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引導休閒農業發展方向;通過強化管理服務,促進休閒農業規範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為主體,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引導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閒農業,實現持續發展。
2.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正確處理設施完善與耕地保護、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點上創建與面上推進等關係,結合新農村建設、土地利用、農業產業發展、旅遊業發展和生態區建設總體規劃,制定全市觀光休閒農業發展規劃。
3.量力而行、適度開發。利用現有農業空間、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村人文資源,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條件的先發展,有優勢的快發展,邊投入邊建設,邊建設邊收益,循序漸進,梯度推進。堅持開發利用與資源保護並重,把項目開發與保護文物古蹟、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注重當地文化藝術、民俗風情結合起來,深度挖掘和展示鄉土文化內涵,確保休閒觀光農業的生命力和可持續性。
4.體現特色、示範推進。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農村為特色,主導產業為依託,自覺做到農中有游、以游促農、農游結合、強遊興農。堅持發展與規範並舉,在發展中求規範,以規範促進發展,通過引導支持、典型示範、以點帶面,高標準、高質量穩步推進。
二、發展目標、方向、重點和模式
(一)發展目標利用兩年時間,扶持打造5個省級、10個市級宜看、宜居、宜游現代休閒觀光農業綜合示範園和特色“農家樂”示範點。經過五年努力,建成集農業產業示範、田園風光展示、農史農具博覽、旅遊休閒觀光、農村生活體驗、特色民俗接待和農家特色美食為一體的省級多功能園區10個、市級園區20個,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規模、不同消費群體需求,構建起“食、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休閒觀光農業網路。
(二)發展方向1.突出經濟功能,建設一批現代農業觀光精品園。以現有農業高科技園區、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區、花卉苗木基地、特種養殖場為依託,改造、提升、新建一批集生產、科研、休閒、觀賞、體驗、教育於一體的經營性農業觀光示範精品園。
2.突出生態功能,建設一批生態休閒農業景觀。結合果品種植等特色農業發展,輔以園林綠化、田園景觀、生態保護區、植物園等建設,形成獨具一格、品位較高的生態公園、休閒農莊和農家樂景點。
3.突出文化功能,策劃一批休閒觀光農業大型節慶和遊樂活動。充分挖掘我市特色農業產業文化底蘊,利用人文歷史、民俗古蹟、旅遊景觀,舉辦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農事節慶活動和鄉村旅遊,串點連線,成片開發,帶動農業觀光旅遊業發展。
4.突出社會功能,打造一批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龍頭企業。利用休閒觀光農業多元化發展優勢,帶動餐飲、住宿、物流、旅遊、交通等產業發展,為更多的剩餘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
依託區域資源優勢和發展基礎,在我市境內東西山兩翼、沿汾河岸線和“三縣一市”,著力培育西北部山水人文休閒帶(萬柏林、尖草坪、晉源),南部平原田園風光體驗帶(清徐、小店),北部黃土風情領略帶(陽曲),汾河水源度假帶(婁煩、古交),東山生態農業觀光帶(杏花嶺、迎澤)“五條精品休閒觀光線路”,打造省會城市休閒觀光農業品牌。
清徐縣發揮全國休閒觀光農業重點縣示範帶動作用,重點依託汾河高效農業園區、西邊山生態旅遊區、非物資文化遺產、葡萄採摘節和醋文化節進行深度開發;小店區以無公害蔬菜觀光採摘園、現代農業與生態觀光旅遊示範區建設為核心進行打造;尖草坪區藉助目前柴西路兩側高效農業觀光園區、北部丘陵特色農家樂園、西部山區農家樂園的基礎進行提檔升級;杏花嶺區和迎澤區著力圍繞東山綠化及農業生態園區建設進行布局和發展;萬柏林區以西山萬畝生態園區為中心豐富觀光農業發展內涵;晉源區藉助古晉陽城和旅遊景點集中優勢,著力打造以“農家樂”為重點的旅遊觀光農業區;婁煩縣、古交市以汾河庫區生態建設和名人故居為依託,著力打造生態觀光旅遊和紅色旅遊度假區;陽曲縣深度挖掘農俗民情,著力打造黃土風情觀光區。
1.現代農業觀光游。以現有設施農業園區、優質葡果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等為重點,開展現代農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展示,吸引遊客在進行園內參觀、採摘、科普知識學習,將單純農業產業拓展為複合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重點打造清徐縣美錦農藝園、大禾新農業科技園、葡峰山莊、晉源區梅芝園藝、尖草坪區眾成生物工程等現代農業項目。
2.特色鄉村休閒遊。在城郊周邊交通便利地區,利用現有農業生產資源開發以認種農地、體驗農活、休閒垂釣、燒烤野營為主的體驗休閒產業,將普通農產品銷售轉變為休閒商品享受,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擴大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重點打造陽曲縣青草坡、清徐縣通和農場、晉源區天泉農業、杏花嶺區採薇莊園等項目。
3.自然生態領略游。選擇自然風景優美、氣候舒適宜人、生態優勢明顯的村莊,保持原有生態,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珍視人文資源保護性開發,推出郊遊、野營、探險等自然生態游活動,將自然風景區打造成回歸自然、休閒度假、避暑養生的理想場所。重點打造婁煩縣雲頂山、汾河庫區水系、晉源區蒙山景區、陽曲縣安陽山莊、萬柏林區王封一線天景區等項目。
4.農家度假體驗游。選擇旅遊景點所在地,結合新農村建設,利用農家庭院、民俗風情、農家生活和鄉村文化,開展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乾農家活”為主題的休閒、娛樂、體驗、旅遊活動,著力建設與鄉村旅遊度假相結合的“農家樂”休閒旅遊特色村,推進農村二、三產業聯動發展。重點發展小店區華辰高科農業觀光園、尖草坪區宇文山莊、晉源區寺底村“農家樂”、清徐縣中隱山“農家樂”、陽曲縣黃寨鎮上安村“農家樂”等項目。
5.民俗文化追憶游。抓住國家將太原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機遇,將民俗文化內涵注入休閒觀光農業進行深度開發。利用鄉村特有民俗風情、傳統工藝、文物古蹟、節慶文化、民間工藝和農耕文化等優勢,挖掘鄉村古民居、祠堂、牌坊、書院、古井、古樹、古廟等資源潛力,開展觀光、遊憩、考古、體驗、休閒等旅遊活動。重點發展清徐縣徐溝背棍文化遺產、水塔老陳醋工藝展示等項目。
三、主要任務
(一)科學編制發展規劃。各縣(市、區)政府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結合實際、合理布局,精心組織編制休閒觀光農業發展規劃,注重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農業發展規劃、生態功能區規劃、城鎮建設規劃和旅遊發展規劃的銜接。強化規劃的調控和指導作用,在充分考慮資源條件、功能效益、人文理念、產品特性、市場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定位,適度超前規劃,體現以農為本,講求區域特色,強化內部設計,最佳化分區布局和景觀設計,積極探索多種類型的產業經營模式,推動各模式間的優勢互補,避免景點同質化,實現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農業園林景觀和諧統一。
(二)培育多元化經營主體。鼓勵和支持農村集體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民營資本,通過股份、合作、獨資等形式參與休閒觀光農業發展。以“農民樂意、企業願意、政府滿意”為原則,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吸引農業龍頭企業、煤焦企業、旅遊企業轉產或投資開發休閒觀光農業,通過注入多元資本、引進先進管理、探索市場行銷等模式,精心包裝、策劃一批特色鮮明的休閒觀光農業項目,發展一批主題突出、設施配套、科技含量高的品牌休閒觀光農業產業,帶動全市休閒觀光農業向集約型、規模化方向發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完善“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科技支撐、企業組織、股份合作、農戶參與”的休閒觀光農業發展機制。市、縣兩級財政通過以獎代補形式列支休閒觀光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最佳化品種種植結構、加強農業重點項目建設、認定星級示範企業、建設休閒觀光農業行業協會、整體宣傳推介活動等。各縣(市、區)政府要用足用好土地占補平衡各項政策,完善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搞好宅地置換、耕地置換、地權入股、分戶管理和企業經營,妥善解決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用地問題。休閒觀光農業項目需要辦理建設用地手續時,可在條件成熟區域採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進行操作。鼓勵各經營主體通過對廢棄農田、林地、荒地、荒山等進行開發整理,盤活集體存量土地發展休閒觀光農業。不得以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等名義占用基本農田、破壞耕作層,更不得變相開發房地產。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進適合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的特色蔬菜、水果、花卉以及其它觀賞性動植物,提高觀光園區品味特色和科技含量。大力推廣設施栽培、生態養殖、立體種養、有機農業等高效生態農業模式,豐富休閒觀光農業功能作用、經營內容和活動項目。以滿足休閒觀光旅遊需求為導向,以完善旅遊服務功能為目標,將休閒觀光農業園區建設與農村基礎設施、生態建設、農業發展、村莊整治等項目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園區道路、通訊、水電、環保等基礎設施配套,提高旅遊綜合服務功能。
(五)加強項目監督管理。科學立項,注重項目的經濟性、科學性、適用性,突出項目的帶動效應和投資效益,避免資源浪費和重複申報,做到相對集中不零星擺布、突出重點不遍地開花,真正實現扶持一處見效一處,建設一處鞏固一處,發展一處受益一方,確保項目在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方面取得多贏效果。要對各縣(市、區)上報的項目進行調查研究和協調決策,建立全市休閒觀光農業項目庫,優先扶持集中連片和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效益型項目。加強項目跟蹤監管,促進項目穩步實施、儘快投產達效。
四、具體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分管農業的副市長任組長,農委和旅遊局牽頭,宣傳、發改、農業、財政、國土、交通、科技、環保、旅遊、衛生、水務、林業、農機、工商、稅務、科協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組,統籌推進全市休閒觀光農業發展工作。宣傳部門要組織新聞媒體對休閒觀光農業景點進行宣傳推介,發改部門要在項目安排上優先向觀光農業傾斜,
財政部門要設立扶持休閒觀光農業發展專項資金,旅遊部門要將休閒觀光農業列入全市旅遊業發展規劃深入開發,交通部門要協調搞好觀光農業景點周邊縣鄉公路硬化和維護管理,科技部門要扶持景點內農業科技引進、示範和推廣,國土部門要在土地占補平衡的基礎上按年度計畫為休閒觀光農業企業辦理用地手續,衛生部門要加強景點內衛生防疫管理,在辦理衛生許可證、健康證及衛生場所檢測時,按成本收取費用;農業部門要搞好巨觀指導和技術服務,扶持企業申請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及原產地地理標誌和註冊名優農產品商標,公安部門要做好景點內消防管理,水務部門要將水利配套設施優先向景點安排,農機部門要將現代農業機械設施配套安排到景點農業生產中,工商部門要為景點辦理營業執照提供優惠,環保部門要為景點申請辦理環境影響評價開闢綠色通道、減免相關費用,稅務部門要最佳化服務、簡化手續,及時落實各項稅收減免政策,電力部門要為休閒觀光農業企業提供電力服務並執行農業生產電價,市科協要為休閒觀光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服務和相關宣傳工作,金融機構要為休閒觀光農業企業提供信貸服務;各縣(市、區)政府要將有關部門扶持休閒觀光農業發展成效列入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
(二)搞好指導服務。切實加強對休閒旅遊農業的指導,強化服務意識,按照科學規劃、有序開發的思路規劃指導休閒觀光農業場所開發、建設。要結合我市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消費能力,準確定位休閒旅遊農業規模、檔次和水平,加強項目開發指導,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戶一特”發展格局,避免雷同化、單一化。積極組織開展市場拓展、人員培訓、行業交流等活動,加強從業人員素質培訓,不斷提高服務質量、規範化運作水平和文化品位。
(三)規範行業管理。加強休閒觀光農業經營場所管理,加快制定和完善休閒觀光農業行業標準和運行規則,重點在經營場地、接待設施、經營規模、從業資格、環境保護、服務質量、特色項目等方面提出具體標準和要求。要重視休閒觀光農業示範項目建設,樹立品牌意識,努力培育一批具備獨特風格、擁有自主品牌、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休閒觀光農業企業,積極打造農業特色旅遊精品。加強休閒觀光農業行業管理、行業自律和服務組織建設,積極培育發展休閒觀光行業協會、休閒觀光農業專業合作社及中介服務組織,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和行業自律能力。
(四)星級評定管理。實行休閒觀光農業市場準入和淘汰制度,出台認定辦法和驗收標準,認真組織實施休閒觀光農業星級評定創建工作。對符合要求的景點實行掛牌制和評星制,對經營管理差、服務水平不高或遊客投訴多的單位,堅決吊銷其經營資質。全市每年評出3-5個星級園區。對市級以上休閒觀光農業創建單位,採取以獎代補形式給予扶持。
(五)積極宣傳推介。各縣(市、區)政府要研究策劃觀光休閒農業主題推介活動,做好形象設計、包裝宣傳和推介工作,創建休閒觀光農業品牌,創新宣傳促銷活動方式,充分利用豐富的土特產資源、傳統飲食和民間工藝等,大力開發“農家樂”休閒觀光商品,滿足不同層次遊客消費需求。各新聞媒體要加強對休閒觀光農業的宣傳報導,開設專題宣傳節目和欄目,共同營造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太原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七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