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鼠膏帖

天鼠膏帖

《天鼠膏帖》“天鼠”二字字形相同,均上疏下密,主筆呈三角形。用筆爽利勁挺,“天”字一撇不作掠筆,一捺也不作磔筆,而是將力直貫到底,揭腕外鏇,覆腕頂筆作長點,瞬間翻筆,落點寫下一字。

法帖簡介

【名稱】天鼠膏帖  
天鼠膏帖天鼠膏帖

【作者】王羲之
【書體】草書
【時代】東晉
【材質】紙本墨拓
【規格】2行,16字
《十七帖》叢帖第9通尺牘。

法帖釋文

天鼠膏治耳聾有驗不?有驗者乃是要藥。

相關考證

考證資料一
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所附《十七帖疏證》中認為:“天鼠即今飛鼠,毛赤而尖,蒼白,似黑狐,蜀產也。以上三帖當是一書。虞安吉者,昔與共事,常念之,今為殿中將軍,前過雲,與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與足下為下寮,意其資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遠及。”註:文中“以上三帖當是一書”中的“三帖”是指《旃罽胡桃帖》、《服食帖》、《天鼠膏帖》。
草書平安帖草書平安帖

考證資料二
《草書平安帖》)刻帖後半部分還有一處言及王羲之“吾近患耳痛”。關於王羲之身患各種疾病,從他的尺牘中多有反映,如“腳痛”、“腰痛”、“胛痛”、“頭痛”、“齒痛”、“腹痛”、“腫痛”、“腫疾”、“瘧疾”、“嘔吐”、“下痢”、“脾風”等。通過此帖還可知他患有“耳痛”病。王羲之在《十七帖》的《天鼠膏帖》中曾詢問“天鼠膏治耳聾,有驗不?有驗者乃是要藥”。這也可以間接證明王羲之患有耳疾,故很關心天鼠膏治療耳聾是否有效果。

相關資料

十七帖簡介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寫給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因為第一封信開頭是“十七”二字,於是統稱為《十七帖》。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公元347年,周撫為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鎮蜀,《十七帖》寫作上限就是這一年,它是右軍中年以後的作品,《書譜》說:“右軍書法,末年多妙。”
王羲之王羲之

《十七帖》是寫給家人朋友的私人書信或便條,每封都是寥寥數行。王羲之寫時既不以其為作品,也無發表之念頭,完全是放鬆心態下的隨意揮灑,內容無軍國大事,“吊哀候病,敘暌離,通訊問”,家常得近於瑣碎,卻令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讚嘆:“使驟見驚絕,徐而視之,其意態如無窮盡,使後世得之,以為奇玩,而想見其為人也!”[8]

十七帖目錄

目錄依據孔氏岳雪樓本《十七帖》。此本為“僧權”全本,直接摹刻於梁內府所藏原跡。藏香港中文大學。
根據此本的帖名和順序,《十七帖》叢帖的二十九帖目錄如下:
01、郗司馬帖;
02、逸民帖;
03、龍保帖;
04、絲布衣帖;
05、積雪凝寒帖;
06、服食帖;
07、知足下帖;
08、瞻近帖;
09、天鼠膏帖;
宋拓十七帖宋拓十七帖

10、朱處仁帖;
11、七十帖;
12、邛竹杖帖;
13、蜀都帖;
14、鹽井帖;
15、遠宦帖(省別帖);
16、都邑帖(旦夕帖);
17、嚴君平帖
18、胡母帖;
19、兒女帖;
20、譙周帖;
21、漢時講堂帖;
22、諸從帖;
23、成都城池帖;
24、旃罽胡桃帖;
25、藥草帖
26、來禽帖;
27、胡桃帖;
28、清晏帖;
29、虞安吉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