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鎮

天門鎮

天門鎮位於銅陵市義安區東南部,東鄰順安鎮,東南與池州市青陽縣接壤,西南以青通河與池州市貴池區為界,西北、東北分別與郊區大通鎮、銅官區西湖鎮相連,鎮域屬低山丘陵區,東南沿山多衝。 地理中心是北緯36°53′,東徑117°54′。 鎮域總面積166平方公里,耕地39554.23畝,山場面積11萬餘畝,區內海撥最高山峰576.6米的天門山坐落天門鎮鎮南,轄1個社區、17個村委會、343個村民小組、261個自然村,共15036戶,44761人。 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包括煤、石灰石、白雲石和銅、鐵、硫等金屬礦產; 農業耕地面積40837畝,山場面積11.9萬畝,水面面積12000餘畝,其中可養水面11300餘畝,水稻、油菜、生薑、茶葉、肉禽等農產品均有一定的特色和市場份額,是國家級“生薑標準化生產基地”; 旅遊資源也較為豐富,自然和人文景觀眾多,境內有被譽為“銅陵九寨溝”的十里長沖,百鷺翔集、水波蕩漾的天目湖,冬暖夏涼、渾然天成的雙龍洞等。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1956年設董店鄉,1958年建公社,1983年復鄉。1992年2月成立董店居委會。1994年設鎮。1997年,面積87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雙龍、天門、長沖、新華、東山、舒山、陳冲、西龔、西峰、蟠壟、板橋11個村。

朱村鎮位於銅陵縣南部,1957年設朱村鄉,1959年成立公社,1983年復鄉,1994年改鎮。1996年,轄興化、興鳳、新聯、高聯、龍山、龍雲、郎坑、金塔、考澗、同心、新民、南洪、草塘、朱村14個村,同年8月成立朱村居委會。

2004年5月,撤銷朱村鎮、董店鎮,合併設立天門鎮。調整後的天門鎮轄2個居委會,25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高嶺頭。

行政區劃

1992年2月成立董店居委會。1994年設鎮。1997年,面積87平方千米,轄雙龍、天門、長沖、新華、東山、舒山、陳冲、西龔、西峰、蟠壟、板橋11個村。

朱村鎮位於銅陵縣南部,1957年設朱村鄉,1959年成立公社,1983年復鄉,1994年改鎮。1996年,面積79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興化、興鳳、新聯、高聯、龍山、龍雲、郎坑、金塔、考澗、同心、新民、南洪、草塘、朱村14個村,同年8月成立朱村居委會。

2004年5月,撤銷朱村鎮、董店鎮,合併設立天門鎮。調整後的天門鎮轄2個居委會,25個村,總面積166平方千米,總人口4.44萬人。鎮政府駐高嶺頭。

地理環境

位置

天門鎮位於義安區東南部,東鄰順安鎮,東南與池州市青陽縣接壤,西南以青通河與池州市貴池區為界,西北、東北分別與郊區大通鎮、銅官區西湖鎮相連。 天門鎮位於縣城東南14.5公里處,地理座標是北緯36°53′,東徑117°54′。

地形

天門鎮域屬低山丘陵區,東南沿山多衝,鎮域總面積166平方公里,耕地39554.23畝,山場面積11萬餘畝,區內海撥最高山峰576.6米的天門山坐落天門鎮鎮南。

地質

天門鎮耕地38632.12畝(其中水田34084.54畝,旱地4547.58畝),山場面積11萬餘畝,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以及石灰石資源極為豐富。主要農作物以水稻、油菜為主,尤以特產白姜最享譽盛名,資源主要有金、銀、銅、鐵、錳、鉛、鋅、硫等,尤為石灰石和煤儲量最為豐富,分別為35億噸和180萬噸。

水文

天門鎮東邊河、西邊河由南向北匯入順安河,後注入長江。小(一)型水庫有長沖水庫、丁沖水庫2座,庫容分別為110.6萬立方米、106.3萬立方米,小(二)型水庫有20座,塘口1373口,其中萬方以上當家塘176口。

自然資源

天門鎮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尤其石灰石資源極為豐富。

礦產資源主要有金、銀、銅、鐵、錳、鉛、鋅、硫等,尤為石灰石最為豐富,儲量達35億噸。

人口民族

2010年全鎮共14547戶,44828人(其中農業人口42748人,非農業人口2080人)。

經濟概況

農業

2008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35億元,比2007年增長5.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00元,比2007年增長15%。 天門鎮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尤其石灰石資源極為豐富。主要農作物以水稻、油菜為主,尤以特產中華白姜最享譽盛名姜,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銅陵白姜”的原產地。。鎮內已有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13家,有生薑加工企業有10家,其中以和平姜業、三泉現代農業、中華白姜公司最享盛名,農業大戶200餘家,農業專業合作組織52個。

2010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6583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696畝,單產431公斤,總產17550噸;棉花播種面積2760畝,單產80公斤,總產221噸;油料播種面積21072畝,單產100公斤,總產2114噸;蔬菜種植面積8500畝,單產1452公斤,總產12339噸;生薑種植面積2350畝,單產1400公斤,總產3290噸。2010年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4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62元,比上年增長16.2%;生薑加工企業有7家。

工業

2008年全鎮民營經濟總產值15.9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2億元,規模工業產值10.6億元,分別比2007年增長46%、22%、27%;實現民營經濟營業收入15.9億元,其中工業營業收入12億元、規模工業營業收入10.6 億元,分別比2007年增長47%、22%、28%;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4.46億元,工業增加值3.55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3.14億元,分別比2007年增長43%、22%、28%。

2010年,全鎮擁有合法煤礦8家,金屬和非金屬礦山3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民營企業實現總產值15.96億元,鎮域內規模工業企業產值143466萬元,其中規模工業企業現價工業總產值144407.7萬元,主營業務收入155981萬元,利稅總額28603萬元,利潤18859.7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億元。

2015年,天門鎮擁有金屬和非金屬礦山17家,巷探工程4家,選礦廠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完成產值13.33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82億元,占任務的110.25%;完成招商引資5.7億元,占區下達年度任務的130%,其中投資億元以上3家,5000萬元以上1家,上峰建材園項目順利簽約。

服務業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以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為基礎,最佳化服務業結構,擴大服務業總量,到2020年全鎮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億元以上。一是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進一步壯大皖韻大市場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升知名度。推進集鎮商貿服務業發展,完善配套設施,注重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商貿、零售等大型連鎖企業。二是培育發展休閒旅遊業。結合天目湖區域、十里長沖旅遊資源開發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整體推進,大力發展城鄉觀光農業、休閒農業、農家樂、一日游等。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0年,全鎮文化站1所,廣播放大站2所,文化活動室18個,農家書屋9個,圖書約36000餘冊,廣播電視公路17個村實現村村通,現有網咖2家。

教育事業

2010年全鎮有2所中心學校,2所初級中學,13所完全國小,8所幼稚園(其中7家為私人辦)。教職員工303人,在校中小學生3484人。

醫療事業

2010年,全鎮2所鎮屬中心衛生院,衛生院占地總面積124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達2581平方米,共有醫療機構19個,其中鎮級衛生院2個,村級衛生室17個,從業人員81人(其中衛生院職工35人)。

社會保障

2010年,全鎮宗教活動場所共有8處,教職人員29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為41887人,參合率達98.38%,農民住院費用實際報銷2404人次,費用實際報銷504萬元,41.87%的住院費用得到了補償,定點醫療機構有2所衛生院和17所村衛生室。新農保參保人數24837人,其中16—59周歲參保登記人數18862人,領取養老金人數5975人。

2010年,全鎮敬老院共有2所,床位86張,院民79人,現有五保戶224戶230人(其中集中供養76戶76人,分散供養148戶154人)。城鎮低保83戶173人,農村低保768戶1525人。現役軍人72人,傷殘軍人9人,烈屬10人,復員軍人45人,特困戶200戶。

2015年新農合參合率已達100%;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19190人,完成區下達年度目標比例達101.53%。在全區率先解決農村人口的安全飲用水問題,並實現與城市自來水同網同質同價。201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98元,同比增長9.6%。

交通建設

合(肥)銅(陵)黃(山)公路、繁(昌)木(鎮)公路、銅九鐵路、銅湯高速、沿江高速、順牌路、天店路、羅半路穿境而過,公路網路縱橫交錯,全鎮農村公路實現了村村通,部分村組實現了組組通、戶戶通,鄉村公路59條,通車裡程總計184.9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獲得榮譽

天門鎮相繼獲得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全國農村基層團建示範鄉鎮、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依法行政示範鄉鎮、安徽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先進集體、全省森林城鎮、省級綠色村莊示範點、全省留守兒童親職教育工作示範鄉鎮、全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全縣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及重點項目建設先進單位、全縣招商引資工作目標完成先進單位、銅陵縣土地房屋徵收工作先進單位、銅陵縣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單位、銅陵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先進鄉鎮、全縣農村清潔工程工作先進單位、全縣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風景名勝

天門鎮旅遊資源也較為豐富,境內有被譽為“銅陵九寨溝”的十里長沖,天目湖,雙龍洞等。

天門鎮風光 天門鎮風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