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精武體育會

天津精武體育會

天津精武文化以霍元甲出生地為世界矚目,他的周邊集聚了大量有深厚武術承傳的的武林人士而為外界關注,霍元甲家族綿延至今的文化承傳是天津精武地位不可超越基礎,天津精武會成立為一里程性標誌,天津精武事業不斷向上。在天津成立精武體育會是精武先驅早有的夙願,由於歷史上的多種原因,這一願望一直未能實現。直到1990年6月30日,天津精武體育會才正式成立,會址設在精武創始人霍公元甲的故鄉——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

基本信息

天津精武體育會的成立
霍元甲宗師《精武始創者》霍元甲宗師《精武始創者》
精武以體,智,德三星會旗和三星會徽為標記精武以體,智,德三星會旗和三星會徽為標記
天津精武體育會是為繼承愛國武術家霍元甲先生的遺志,為弘揚“愛國、健身、正義、助人”的精武
台灣精武體育會成立~台灣精武體育會成立~
精神而建立;為崇尚武德,振興國術而集群有志之士,各界朋友於一體,於1990年六月成立。天津精武體育會是民間體育團體,會址在霍元甲家鄉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小南河村。
在建會的全過程,承蒙各級領導的關懷,各界友人的協助,眾武界各位朋友的支持,聯絡海內外武界朋友,藉以促進中華武術之振興。在“精武”的旗幟下,各界仁人志士眾人捧柴,共揚“精武”精神,共揚民族精神;在“精武”的旗幟下,武界朋友以尚武之志,續“精武”歷史。
天津精武會的成立標誌霍氏幾代人的夙願的實現,標誌精武事業完整發展的起點
近代愛國武術家霍元甲生於1869年1月19日(清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七日),卒於1910年9月14日(清宣統二年八月十一日),享年42歲。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東光縣,世居天津小南河村(即今天津市西郊區南河鎮小南河村)。
霍元甲生活在中國備受外國列強欺侮的年代,他憤世道之不平,抑強扶弱,行俠鄉里,口碑栽道,且廣為交遊,更進一步提高了武術的造詣,鑄成了愛國之心,成長為傑出的武林志士:他為洗雪“東亞病夫”之恥,爭中華民族之光,在上海展神威驚走英國大力士,施絕技大敗東洋眾武魁,同時更以“強種強國”之志,集南北拳派之大成,創上海精武會。積極提倡體育,以振我民族,鑄我國魂。所以在霍公遇害逝世之後,其精神仍活在人們心中,承其志者與日俱增。其後他的弟弟與兒子繼承他的遺志與全國各界有識的愛國人士不斷努力,將精武事業發揚光大直至把精武事業拓展到南洋,乃至世界。孫中山先生對霍元甲“以武保國強種”的膽識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精武會成立10周年之際,孫中山親臨大會,為“精武”會刊撰寫序文,他親筆題寫的“尚武精神”四個大字至今鼓舞著精武人,鼓舞著武林人士,乃至中華兒女。霍元甲的次子也是他精武事業的主要繼承人霍東閣在一九三五年春夏之交歸國。他這次歸來是想實現想往已久的一樁心愿——在老家天津成立精武體育會。來津後,他在特一區大營門中央影對院對過租了一間臨街的房子,掛牌為“東閣藥房”,為落腳之地。他結識了廣東旅津中學校長及廣東音樂會的負責人麥君健,得到他的支持,借廣東音樂會(在勸業場附近美麗川菜館樓上)表演武術,介紹精武會在國內及南洋的發展情況,動員家鄉同胞贊助並加入精武。由於當時的歷史情況他的宏願沒能達成,回到南洋後繼之而來的抗戰阻斷他再次回國的機會。一九五六年四月十八日,霍東閣不幸病逝,終年六十二歲。霍東閣生前的一位好友——印尼萬隆清華國小校長劉錦毅給霍東閣兒子霍文亭來信介紹了其父逝世前的情況,信中說:“我跟令尊認識多年……一月前,我曾介紹他看《新觀察》雜誌的氣功療法,他很高興,說他以前練過,可惜住家嘈雜,不能入靜,他試做練習,病況有些好轉。他還表示要傳授給我,可惜臥病太久,元氣日虛,……”霍東閣逝世後,萬降中華總會、長黃公會、南華學會、中華藥商聯合會、華僑婦女會等華僑團體聯合發出訃告,表示深切哀悼。雅加達、蘇臘巴亞(泗水)、三寶壟等大城市的友人,紛紛致唁或登報悼念。他的葬禮十分隆重,送葬隊伍蜿蜒長行,直至墓地。霍東閣被埋葬在印尼萬隆的芝芽律墓場,在異國異邦的土地下安息了。霍東閣雖已與世長辭,他為精武事業,為華僑福利事業所做的貢獻,將讓我們更加銘記心中,也為他沒能達成最後夙願而惋惜。
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百廢待興,武術事業不斷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的復甦,霍元甲影視的廣為傳播為天津精武會的事業帶來了新的契機。自從天津精武會1998年在馬來西亞接過國際精武武術文化交流大會的會旗後,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並給予有力的支持,西青區政府和小南河村村委會為了使計畫要求得到實施,也做了巨大的投入。天津承辦了第六屆國際精武武術文化交流大會,它也是天津市成功舉辦世乒賽、世體賽之後,又一次舉辦的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天津精武事業從此得到真正啟動。
天津大批深厚武術承傳的武林人士是天津精武事業的優勢
武林重要門派拳種少林拳、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番子、武當拳、螳螂拳、南拳、查拳、迷蹤拳、通備拳、華拳、戳腳、八極拳、八極拳、彈腿等在天津均有廣泛流傳,其傳人在全國武林界享有重要位置,他們的技藝與霍元甲的迷蹤拳護為影響。迷蹤拳的最大特點是“實用”。霍元甲那時的民族災難太深重,中國人太受外國列強的欺負,霍元甲改革迷蹤拳的目的就是為的讓他有實戰效果,能打敗敵人。霍元甲繼承、創新的迷蹤藝是總括少林、鷹爪、螳螂、八卦、形意、太極、等各派精華而成。此拳套路精練,一招一式常有出乎意料之外的變化,不愧有迷蹤藝之稱。霍元甲在編練此拳時,尤其注重攻防效果,步法使用利於攻防的四、六步,招式以攻擊為核心,整個72式過程中多次使用抹(ma)腮捫心掌。此招是霍元甲獨創,前人沒有過的,便是家傳絕技中也沒有過的。所謂抹腮是有左手去抹對方的臉腮,造成對方緊張防守時,右手鐵砂掌閃電出擊,重創對手心臟。一招不成緊跟著換手再進攻,連連緊逼對方。此招為霍氏練手拳核心,也是迷蹤藝核心,當為霍元甲的經典之作。童子拜佛的招式也相當厲害,雙手合十成拜佛式,豈知那是在蓄勢待發,瞬間雙撩掌,向對手襠部上方打去,這一手也是十分厲害的。
天津主要外姓傳人有邊、馮兩支。邊壽祺能吃苦,跟霍元甲學得很認真,深得迷蹤藝真傳。後來,霍元甲去上海創辦了精武體育會,邊壽祺在天津北大關也開設了自己的武館,取名“英武國術社”。英武國術社辦得很成功,培養出大批武術人才。現已過世的天津著名武術家天津體育學院的武術教授劉萬福,曾獲全國武術大賽金牌的天津武術協會秘書長鄧洪藻,都是邊壽祺的得意門徒。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英武國術社才停辦。邊壽祺1963年去世,徒弟遍津城。現在,家住天津河西區尖山街的孫振坤和家住天津紅橋區子牙里的李庭吉都是他的高足,他們都繼承了霍家絕技迷蹤藝的真功。霍元甲在天津懷慶藥棧做事時,經常回家。那時沒有交通工具,都是步行。霍元甲在回家時要路過於台村,便總是在馮宗義家歇腳打尖,切磋技藝。這使馮宗義在武術的改革和創新方面難免受到霍元甲的影響。馮宗義將迷蹤拳傳授給了兒子馮兆祥和馮兆慶。馮兆祥後來被袁世凱招募,成為在小站練兵的武術教師。馮兆祥手下弟子眾多,不但遍布小站兵營,民間也有不少。他的弟子有不少人參加過義和拳和抗擊八國聯軍的戰鬥。馮兆慶一直在於台居住,他將迷蹤拳傳授給了本家馮玉生。馮玉生今年84歲,仍每天堅持練武,身體非常結實。馮玉生十幾歲就跟師傅馮兆慶學武。他清楚地記得,1935年,霍元甲的次子霍東閣從南洋創辦精武體育會勝利歸來,很想在家鄉天津也成立精武會,於是,在天津三義莊開了個“東閣藥房”,以為立身之本,然後在勸業場附近租下場地表演武術,宣傳精武精神。馮玉生隨師傅馮兆慶常去三義莊霍東閣處,向他學習技藝,有時也去表演場地去幫場。馮玉生習武很快成材,1953年,被選拔參加全國武術表演賽獲廣泛好評;1958年,被聘為北京軍區武術隊教練,並在當年的各大軍區武術比賽中獲總分第一名,因此被提升為武術隊總教練。之後又多次參加表演賽並獲獎。後來,馮玉生又將迷蹤拳傳授給了三個兒子,即長子:馮良友;次子:馮良俊;三子:馮良才。現在,他們馮家父子都還在堅持練功,尤其精通迷蹤拳。迷蹤拳至今在全國影響日隆,2007年在山東鄆城縣舉辦的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鄆城會盟”當今中國武林界最富影響力和傳奇色彩的少林拳、太極拳、武當拳、螳螂拳、八卦掌、詠春拳、查拳、迷蹤拳、紅拳、峨眉拳、形意拳、華拳、戳腳、八極拳、蔡李佛拳、彈腿等16個拳派的傳人、掌門人和拳派學者共一百多人,齊聚水滸故里的鄆城宋江武校,武林論壇進入到了第二天,天津迷蹤門代表團的“迷蹤現世”一出場就贏得個滿堂彩。天津體育學院武術教授、霍元甲文武學校訓教處主任高文山在表演時對迷蹤的招式進行了講解,來自天津的兩位霍元甲的再傳弟子李庭吉,馮兆雖已年過花甲,但他們用出神入化的迷蹤拳,征服了在場的眾多武林門派的豪傑。
霍家的家傳絕技還流傳到了青縣。李玉川在所著《迷蹤拳》一書中說:青縣清和莊劉寶祥和下伍村張金堂自幼在當地學練拳術,二十來歲時練就一身功夫。二人慕名靜海小南河霍恩第武功高強,便前往切磋武功,結果二人均敗給霍恩第。二人深感霍恩第功夫精深,真誠向霍恩第求教拜師,要學迷蹤拳。霍恩第感其誠,便收他們為徒。經過五、六年的苦練,二人武藝均達上乘。劉寶祥“鐵臂功”、“鐵掌功”絕倫,一掌拍下,摞起的十餘塊青磚破碎,人稱“鐵胳膊”、“鐵巴掌”。二人在青縣一邊做保鏢行當,一邊授徒。張金堂常去東北大道保鏢,有“鏢神”的稱號,威鎮東北武林。以劉寶祥、張金堂為代表的迷蹤拳在青縣代代相傳,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受戰爭形勢的影響,青縣學練迷蹤拳達到高潮時期,練拳的村莊有60多個,達5000多人。練迷蹤拳者,有被官方重用的,有在軍隊中為國效力的,也有去上海精武體育會任教練的。
天津精武體育會
天津精武會常務副會長是世界武術冠軍郎榮標。郎榮標又是霍元甲文武學校校長天津精武會常務副會長是世界武術冠軍郎榮標。郎榮標又是霍元甲文武學校校長
霍元甲雕像及紀念館霍元甲雕像及紀念館
霍元甲紀念堂霍元甲紀念堂
天津精武會常務副會長是世界武術冠軍郎榮標。郎榮標又是霍元甲文武學校校長,因此,精武會和文武學校的工作是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的。
近年來,天津精武會取得了非常矚目的成績,經過努力,精武會培訓學員近千人。會員先後在國際精武比賽、全國青少年武術錦標賽,天津市青少年武術錦標賽及天津市第八屆全民運動會上共獲得35項第一名。在積極培養後備人才的同時,天津精武會與國內外精武友會之間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以期達到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精武會4次組團赴馬來西亞、英國參加精武嘉年華會,也參加了國際精武武術大匯演和會慶活動。尤其是1994年,我們組成25人的天津精武武術技巧義演團赴馬來西亞做巡迴義演。義演團在馬來西亞8個地區表演13場,團員們的精湛表演受到各地觀眾們好評。多家報刊載文報導天津精武義演團演出,精妙絕倫、嘆為觀止、出神入化等讚譽之詞接踵而來,並說沒有看到表演的人將是終身遺憾。天津精武會還組織3次赴上海,一次到廣州參加國際精武比賽,鍛鍊了參賽隊員,開闊了眼界。天津精武會還舉辦過“紀念霍元甲逝世八十周年”、“92中國天津國際精武武術邀請賽”兩項活動,不光檢驗了舉辦國際大型活動的能力,還增進了與各友會之間的友誼。
文武學校的在校學生已由建校初期的50餘名發展為1500多人,先後向全國各大專院校、公安武警部隊、人民解放軍、專業武術隊等單位輸送了數百名優秀畢業生。在校學生先後參加世界、全國和天津市的大型武術比賽上百場,共榮獲各種獎牌2000餘枚。其中,獲得世界冠軍的學生3名,全國冠軍上百名,省級冠軍800多名。學校學生先後隨團出訪20多個國家進行武術交流,同海內外眾多精武會、武術團體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
霍元甲陵園牌坊霍元甲陵園牌坊
霍元甲陵園大門霍元甲陵園大門

馬來西亞精武總會
馬來西亞從1921年開始到2003年先後成立了20個精武友會。為加強各地友會的團結,互相合作,以共同的步伐與精神發展精武事業。
1953年,馬新精武總會在新加坡宣告誕生(1993年9月5日新加坡精武會正式退出後,改稱馬來西亞精武體育會總會)。從此,馬來西亞各精武會在總會的領導下,發揮出更強大的力量與影響力,不但鼓勵及協助友會的會務發展,同時還主辦各種大型活動,如主辦精武武術大匯演、精武嘉年華會、精武集訓營、精武武術統一考試、基本拳統一招式研討會、收集精武高級拳種運動、出版錄影帶、參與政府主辦宣揚旅遊計畫文化表演、聘請中國教練教導武術、游泳、歌唱等。
馬來西亞精武總會是一個合法的註冊團體,每兩年由各友會派出8名中央代表選出理事會,而理事會也定期召開會議研討各項事務,包括研討每兩年由各友會輪值的全國精武嘉年華會,研究會務今後發展,及對世界精武的各項事務。總會理事通過各項會議,主辦活動,得以經常交換意見,互相交流,彼此合作愉快,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全國性組織,深受各界的尊重。
自世界精武聯誼機構成立以後,總會積極配合世界精武發展的步伐,密集地與世界精武各地友會保持聯繫,交換心得,包括參加研討如何推廣精武傳統武術與套路。如何適應當今新式武術的進展。培訓本身的教練、裁判,開發散打項目等計畫。並且努力地鼓勵與支持友會辦好每一屆的世界精武武術文化交流大會等事務。製造更多機會促進友會之間的互相接觸、了解。增進聯誼與合作。以為精武未來的發展鋪墊下康莊大道。
2010年11月,總會組成馬來西亞精武聯合隊125人的龐大隊伍,出席天津與上海的霍元甲逝世百年祭、精武百年大慶和參加第十一屆世界精武武術文化大會。
怡保中國精武體育會
馬來西亞怡保中國精武體育會創立之動機,緣起於上海精武特使盧煒昌、姚蟾伯、羅嘯璈、葉書田籌辦遊藝會於金寶埠,演出精彩,極受歡迎,當時怡保礦商林六經、陳沛雄、陳熾雄對精采絕倫之中華武術,大力讚賞,嘆為觀止。於是林、陳三君,親捐巨款,聘請精武特使,集金寶、檳城、吉隆坡精武會友百數十人開盛大遊藝晚會兩天,免費公開表演,當時萬人空巷,情況熱烈,遂怡保中國精武體育會誕生。
後來,會務如日初升,會員日增,乃計畫籌建會所。1939年發動會員彩券,連續開8期之多,共籌得十多萬元巨款,後等待機會另行籌款以完成建會心愿。
1941年,日軍南侵,精武會隨著馬來西亞淪陷而宣告停頓3年余。光復後,和平降臨,春回大地,會務迅速發展。經後數年,一批社會賢達,熱心社會工作者陸續歸隊和加入,壯大了陣容。致力復興精武。因此醒獅隊、基本班、太極班、童子隊、雄辯團、籃球隊、少林班、桌球隊、羽球隊、舉重科、歌詠隊、圖書科、象棋組都陸續恢復活動,形成一間文武俱全的文化體育機構,會務蓬勃,極一時之盛。
1977年,在新加坡嶺光國術研究社的協助下,成立舞龍隊。120尺長的七彩長龍,在會友們的自力更生,同心協力下,製作完成,並送上金馬侖之萬佛寺由本道法師主持點睛開光,成為怡保市第一家擁有舞龍隊的團體。
1978年尾,在一連串的籌款運動後,一座富麗堂皇,象徵“文化堡壘”耗資六十多萬元的精武大夏,終於建立起來。精武大廈的落成,不但是所有愛護精武的社會熱心人士及會友們的心血結晶,並且更象徵華人文化的精神長存,永垂不巧。
精武會友以青年人占絕大部分,因而促使精武更擔負起社會教育的使命。我們除了重視會友各項活動上表現他們的責任感與歸屬感以外,更重視會友對精武精神的反應。故此精武在推動各種活動中都致力貫徹精武三德、三育與精武十式為基本目標。我們不但鼓勵參與各項有意義的文化體育活動,以期做到言行一致的地步;同時更設了紅新月會救傷隊、輸血組及語文小組。以便會友在吸收新知識,更進一步地開展服務範圍。對救濟貧病者及地中海貧血症病人,我們會友付出誠懇的愛心,盡力協助。尤其是輸血自1983年開始,已捐獻超過9000品脫以上的血液予中央醫院和華人接生院。以上的活動將能協助會友體會“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諦,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怡保精武會將以不屈不撓的精神,繼續秉承先賢創會的宗旨,為製造一個健康、和平、有道德觀念的社會以達至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理想而努力。
英倫精武協會
英倫精武協會成立於1987年,自創辦以來,李育文教練一直領導著協會前進發展。他是英倫著名全職專業教練,除鑽研和傳授中國武術,特別是精武武術的傳統和哲學以外,更積極倡導和參與當地社群的一般體育活動。
李育文在其設於倫敦西北部的各教館每天向由少到老年齡不等的學員教授健身和精武武術技巧。此外,他還不遺餘力地向當地市民推介其他中國傳統藝術。
每年七月,協會參與為倫敦奧民街兒童醫院籌款而舉辦的慈善木球比賽。每年會員和其他友好募捐一般超過一千英鎊。每年夏天,協會都舉辦深受歡迎並以中國烹調為主題的野餐會。
在多套著名電影包括《MortalCombat》、《星球大戰》、《X人》和《Ballistic》等參與演出的瑞帕克為協會最有名的學員。
2006年,英倫精武協會在倫敦主辦第九屆世界精武大賽和文化節。活動獲當地華洋電視台播出。
加拿大卑斯省精武會
加拿大卑斯省精武會是由溫哥華著名武術家,中醫針灸師,原廣東精武傳人伍世龍先生於2008年初創立的非牟利組織。
該會繼承了精武會“乃文乃武,唯精唯一”的宗旨,結合傳統武術、中醫、中國書畫和傳統音樂、龍獅等多種形式,積極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養生概念。成立以來,該會在社區舉辦了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如國慶獅藝遊行、中醫和中國功夫系列免費講座,省政府舉辦的“五月傳統亞洲文化節”之精武功夫表演等等。讓加拿大西岸的社群感受到精武會“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大同精神。
上海精武體育會上海精武體育會是1910年由霍元甲先生創辦的,是我國清末建立最早的體育社團。
精武會的愛國精神為世人所傳頌,孫中山先生1915年出席精武會舉辦的第三屆運動會,在會上發表演說時肯定了精武會所取得的成績。1920年,孫中山參加精武會建會十周年時,為精武紀念特刊《精武本紀》撰寫序文,並題寫了“尚武精神”的橫匾給予鼓勵。1949年上海解放,精武會積極參加勞軍活動,陳毅元帥為精武會題詞“勞軍模範”予以表彰。
上海精武會是最早有組織地向社會推廣傳統武術的社團,是最早將西方體育觀念和訓練方法引入中國,借鑑西方的手段來改造傳統體育的體育社團,也是最早有組織、有目的地向海外傳授中華傳統武術的體育社團。發展至今,在世界上已有包括美國、英國、瑞士、荷蘭、俄羅斯、捷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眾多國家、地區建立了精武體育會。
上海精武會從1996年開始成立了培訓部,在學校,在公園,在社區,廣泛開展武術普及活動。上海精武體育館不但向社會開放,開辦了健身班和各種武術、體育輔導班,同時還根據海外武術愛好者的需要,給予各種傳統武術培訓的服務。
上海精武會在體育產業化方面逐步進行了探索,目前精武會已註冊了和體育相關項目的商標。精武會還同義大利服飾Zegnas服裝公司合作,用武術形式進行時裝表演,使武術走向T型舞台。精武會還編排了整套藝術武術,準備隨時為各企事業服務。精武會的教練員還走進企業為白領階層輔導太極拳。
精武會建立了上海精武紀念館,向學校各社會團體和旅行社開放,接待參觀交流活動。編輯出版了《精武會史》,同時定期出版《精武會訊》和上海精武網(www.chinwoo.org.cn),向社會、向世界傳遞信息,為推動中華武術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香港精武會香港精武體育會創辦於1922年。創辦人凌四參,創會的過程頗為曲折。
凌氏幼年體弱,習武之後大有改進,於是有志於武術。知道上海有精武會,就立下宏願,要在香港建立精武分會。當時志同道合的有其弟餘子侁,及簡超凡、陳炳勛、郭榮耀、李祿等人。
多年以來,香港精武體育會致力於推廣傳統武術,要使武術走向全世界:首先是團結各地的體育界朋友,促成建立精武會,廣州、佛山、餘姚、陸豐等地紛紛創會;海外的台灣、紐西蘭、荷蘭、美、加、日本等地的精武會也接著辦起來,與此同時,上海精武會卻因政治運動的原因而暫停活動、香港會勉為其難地擔負起繼續發展會務的工作。在此期間,從香港培訓人材派往美、加,協助當地發展武術運動。其後,又聯絡各地武術朋友,成立世界精武聯誼會,出錢出力,促成兩年一次國際精武武術文化交流。
為了把武術推向全世界,香港精武會踏踏實實地做了一些工作。
1988年,國際武術比賽的新套路已經成立,香港精武會第一個把這套路帶到台灣,協助台灣武術界朋友進行培訓,又請他們來港,請北京教練為其培訓,並與港隊一同切磋。1990年第11屆亞運在北京召開,以新套路為正式比賽項目。台灣的武術界朋友因為事先有了準備,因此也順利參加了比賽。以武會友,從此開始,直到今天,他們取得了不少佳績,仍念念不忘精武。
香港精武會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為武術推向世界而努力,既團結各地的朋友,也團結各家各派的武林人士。
近年來,香港精武會進行了多項大型活動。1992年華東水災,精武會主動組織武術界進行義演籌款救災。
1994年,精武會主辦中國嵩山少林寺武僧團訪港演出,一連演了八場爆滿,轟動一時,創香港之先河。
1997年,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精武會主辦了國際武術邀請賽。
2002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五周年紀念,精武會各師傅門下的學員,大規模匯集港九海旁表演,作為慶祝活動,表現了精誠團結、弘揚武術的昂揚精神。同日,眾多的會員還參加了油尖旺區的國慶巡遊。
2008年,精武會抱著一棵熱誠的心與香港武術界聯合主辦了為四川地震賑災籌款表演大會,籌得善款20多萬,當晚便送到相關部門轉交。
精武會一貫愛國愛港,弘揚武術,為振興中華出力。
美國精武總會
美國精武總會由JimmyK.Wong(王國強)先生在1987年7月25日,正式創建於美國德州的達拉斯城。王國強先生最先在馬來西亞雪蘭莪精武會跟隨葉書紳老師學習武功。1977年,王先生到美國休士頓大學接受大學教育;不久即開始在學校教授成人精武少林功夫。
1981年王先生以電腦科技學士畢業,1983年搬到德州達拉斯,以便繼續在德州大學進修企管碩士。1985年王先生常常拜訪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精武學會,並與精武教練磋商武術及舞獅。精武會同人非常賞識王先生全心全力、任苦任勞的精神,加上對武術精湛的了解;因此大力支持及鼓舞王先生將精武傳到美國。多年努力的結果,終於在1987年7月25日正式在美國成立精武武術學院。
1990年王先生放棄工程師的事業,到中國全心發揚精武及專心學習中醫。1994年世界精武總會在中國上海成立,並任王國強先生為美國的代表。
由於王先生在少林功夫、太極拳及舞龍舞獅方面有獨到的見解、深厚的功力和豐富的經驗,加上身為國內外無數協會的委員,以及擁有多項榮譽頭銜,因此能經由美國精武在美國發揚武術。這段期間,美國精武的成果如下:
訓練出多位美國國內武術冠軍,並且贏得多項國際的武術冠軍,包括在中國的武術比賽。
1991年和1995年,美國精武帶領美國舞獅團到馬來西亞和香港參加國際舞獅錦標賽。
2000年美國精武帶領24位選手到中國的邯鄲,參加第七屆國際永年太極拳文化錦標賽。同時王先生在武氏太極創始人武禹襄的故鄉,建造四座紀念塔來頌楊武氏太極創始人武禹襄及其傳承的貢獻。這個歷史性的建築,全由美國國家精武總會贊助。
2001年王先生成為中國北京國際舞龍舞獅總會的美國執行委員。
2002年從七月十一日至十四日,美國國家精武總會很榮幸地舉辦第七屆世界精武武術文化錦標大會。這是西方國家有史以來第一次舉辦世界錦標賽。
美國精武總會從不間斷地尋求更進一步發揚中國武術的途徑。從1987年創會至今,經過多年努力下,更於1998年躍居於美國舉辦中國武術錦標賽最大規模的主辦單位之一。美國精武總會至今已主辦了十年的“太極瑰寶國際武術錦標賽”,目前正在舉辦第二周年的世界武林名劍大會武術錦標賽。
最近,美國精武總會作為籌劃總部,對泛美精武總會的成立亦有貢獻。
台灣精武體育會
台灣精武體育會成立於1996年1月~會長為黃連順台灣精武體育會成立於1996年1月~會長為黃連順
台灣精武體育會成立於1996年1月.台灣精武體育會成立於1996年1月.
.
台灣精武體育會成立於1996年1月,會長為黃連順,副會長唐人屏,秘書長李志明。該會致力於國內外最新武術太極拳氣功養生訊息,海峽兩岸武術交流事宜。海峽兩岸武術論壇,歷屆中華台北武術代表隊參賽事宜,近代中華武術名家專訪等也是該會關注的重點。
台灣精武體育會會長亞運金牌教練黃連順最高榮譽:1997年1998年2001年總統府元首召見中華民國體育代表團有功人員. 學歷:北京體育大學武術系研究生院畢業(高訪學者)。 1955年2月生,字嘯玄,台灣省台北人。1964年開始習武啟蒙老師陳金寶大師,並加入九九健身會前中央國術館副館長陳泮嶺宗師門下學習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1968年磕頭正式拜前青島國術館副館長高芳先宗師門下學習北派少林拳。1992年台灣第一位進入中國體育最高學府—北京體育大學武術系研究生部深造學習,指導教授為中國武術開拓者張文廣宗師.武術太極拳泰斗門惠豐宗師.陳氏太極拳泰斗闞桂香教授.研究生部主任鄭吾真教授.北京武術院院長吳彬大師。生命的旅程中能有今日的成就,要感激的人太多,懷著回饋感恩的心,進一己棉薄之力,為國術薪火相傳而努力,傳承的大事,對後輩的教導是責無旁貸,也是心靈豐滿喜悅的來源.付出越多,收穫越大,生命是一個大圓圈大太極,愛別人就是愛自己,付出什麼,收到就是什麼。
瑞士精武會
瑞士精武會於1975年在蘇黎世成立。開始時,協會只是在Ramibuhl市內一個很小的團體。通過三年不懈的努力,第一個工作室於Oerlikon市Gibelhang街上建立起來。
1989年,精武會搬到Altstetten市的Fluea街。最終在1992年,遷到蘇黎世Badener街569號。到目前為止,精武館在全瑞士已有12家分館。瑞士精武會在促進弘揚中華文化和武術理念的同時,也強調了武術是當今社會一種強身健體的健身項目。自從它建立以來,許多瑞士當地人從中了解了中華武術、太極拳及獅子舞等項目。
澳大利亞新州精武體育會澳大利亞新州精武體育會主席是伍少梅,副主席伍漢偉、蔡漢傑、羅光榮,行政總裁DRGREGORYJ.BERRY,會長ZACWALTERS,MICHAELDARCY,署理會長翁文南,副會長周志恆、李碧清、陳卓輝。
澳大利亞新州精武體育會在李耀齡宗師帶領下,於1976年正式成立,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為中國武術和霍元甲先生的尚武精神而開枝散葉。經過三十多個寒暑的努力,精武精神已漸漸推廣到澳洲社會之中。理事會和會員來自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種族背景,這正好成就了該會成為多元文化的武術組織。
近年來,該會積極籌劃多項武術活動,其中更包括悉尼市政府每年舉辦的《中國農曆新年花燈大巡遊》,與十萬名觀眾一同分享武術的喜悅。與此同時,該會亦致力推動武術訓練,將武術活動普及化,為本地發掘及鍛鍊出具有潛質的武術精英,以參加各類型認可的公開比賽和各項表演活動。
荷蘭精武體育基金會
荷蘭精武體育基金會成立於1993年6月,屬下有精武武術學校和精武文化機構兩部分,以推廣中華武術、文化為主。
在武術方面,每年參與國際、荷蘭本國的各種賽事,成績顯著。曾在2001年獲得由荷蘭武術協會主辦的全國散打賽最佳散打隊獎盃。在2002年荷蘭賽事機構RINGS的MMA賽事中獲得90公斤級拳王腰帶。
在文化方面,2009年開始,該會創辦了荷蘭文的太極拳雜誌,現已出版了三期。
自1995年以來,該會總共接受了1053名會員,主要從事太極拳,形意拳,蔡李佛拳,散手及紫凝易筋經等武術、中華養生功法教學和中文教學。
會長及總教練趙秋榮是原中國拳擊隊教練,原廣東武術隊教練和首批武林雜誌社編輯。1989年11月,受聘廣州精武體育會拳擊總教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