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內容
目前,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 3299 所,其中高校 4 所,普通中專 15 所(含成人中專 9 所),中師 1 所,獨立高中 14 所,完全中學 34 所,職業學校 19 所,獨立國中 132 所,附中 75 所,國小 2958 所(含教學點 609 所),盲聾啞學校 1 所,幼稚園 46 所。 在校學生 72.27 萬人,其中高校 1.1 萬人,中專生 8383 人,中師生 2873 人,高中生 4.1 萬人,職業學校學生 9528 人,國中生 17.9 萬人,小學生 43.8 萬人,學前兒童 3.3 萬人。教職工 3.1 萬人。其中:國小專任教師 1.55 萬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 1.02 萬人;職業中學專任教師 611 人,幼稚園專任教師 859 人;盲聾啞學校專任教師 32 人,全市中國小校校舍面積 218.2 萬平方米,生均 3.26 平方米。全市有企業辦學校 42 所,社會力量辦學校 24 所。 全市完成高中招生 17460 人,占年計畫的 112.6% ;國中招生 6.43 萬人,占年計畫的 97.3% ;國小招生 8.4 萬人,占年計畫的 112% ,中師和進修學校招生 863 人,職業學校招生 3606 人,為高等學校輸送新生 9408 名。
職責簡介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擬訂全市教育規章制度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全市各級各類教育的統籌規劃和協調管理,指導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負責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負責教育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和發布。
(三)指導全市的教育督導工作,負責組織和指導對中國小教育、普及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的督導檢查和評估驗收工作,指導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發展水平、質量的監測工作。
(四)指導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負責市內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設定、教學評估等工作,負責中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五)負責舉辦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的審批工作,考察核准民辦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校長任職,組織、指導全市教育方面的對外合作交流。
(六)負責本部門教育經費的統籌管理,參與擬訂全市教育經費籌措、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的政策。
(七)指導教育項目的爭取、論證、審定、實施、監督、檢查等工作。
(八)指導少數民族教育工作,協調對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縣區的教育援助。
(九)指導民辦教育的發展,協調規範民辦學校辦學行為。
(十)指導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德育工作、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工作及國防教育工作。
(十一)主管全市教師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實施教師招聘和中專、中國小、幼稚園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組織、指導實施教師資格認定和教師培訓、評優選先,指導教育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和校長隊伍建設。
(十二)負責全市各類高等學歷教育和中等專業學歷教育的招生考試工作,指導全市普通中國小和職業學校招生工作,參與擬訂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政策,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十三)指導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協調、指導教師參與和承擔國家、省、市重大教育科研項目、課題研究,指導教育科研成果交流推廣工作。
(十四)協調、指導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電化教育、遠程教育,指導學校實驗設備、儀器、器材的配置、使用、管理。
(十五)擬訂全市語言文字工作的政策規劃,負責語言文字規範和標準的監督管理,指導推廣國語工作。
(十六)負責全市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學籍管理及畢業證書發放工作。
(十七)承辦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廳交辦的其他事項。
機構設定
辦公室
負責局機關各科室工作的綜合協調,督查落實局黨委和行政的重大決策部署;負責統籌全市教育宣傳,辦好《天水教育信息》,完成信息報送和採用任務;負責機關政治業務學習、精神文明建設、綜合治理、計畫生育、公文處理、檔案整理保管、印信管理、保密等工作;負責機關車輛、辦公網、雙向視頻系統、水暖電、通訊工具管理和辦公用品採購配發、會議籌辦、來客接待等工作;負責對局屬單位目標責任完成情況的督查、考核工作,提出獎懲意見;統籌協調有關科室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負責教育外事及教育合作交流工作;負責局黨政工作計畫、總結及綜合性重大材料的起草工作;負責局系統黨員統計和黨費收繳使用管理工作。
發展規劃與財務科
擬訂全市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負責中國小布局調整工作;承擔教育事業基本信息統計工作;擬訂教育經費籌措政策;負責教育撥款和直屬單位國有資產、預決算、財務管理工作;指導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
人事科
參與擬訂全市教師隊伍建設規劃,會同有關方面擬訂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實施教師招考工作和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機構編制、幹部人事、人才工作;指導縣區校長隊伍建設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基礎教育科
指導全市基礎教育工作;指導全市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鞏固和提高;擬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措施並組織落實;指導中國小幼稚園德育、安全教育、校外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承辦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安排的有關工作;負責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巨觀管理;擬訂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措施並組織貫徹落實;指導民族教育、基礎教育科研和中國小幼稚園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導中國小幼稚園圖書館和實驗設備設施的配備、使用、維護等工作;組織實施民辦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及校長任職的考察評估工作。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
統籌管理與指導全市中等職業學歷教育;擬訂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政策措施並指導實施;指導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建設、專業建設;承擔職業高中學校設定、更名、撤銷和調整工作;承擔民辦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評估和校長核准工作;負責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驗發職業中專(高中)學生畢業證書;指導中等職業學校的實訓基地建設;制定職業教育專項經費使用方案;負責成人繼續教育等相關工作。
教育項目管理辦公室
負責全市教育基建工程項目的巨觀管理;承擔各類教育基建項目的論證、審定、申報、監督檢查、評估驗收等工作;指導各類教育基建項目的實施工作;負責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工作;承辦教育基建項目統計工作。
師資管理科
負責擬訂全市教師隊伍建設規劃;負責全市教師管理和教師教育、校長培訓工作;負責全市師德教育;指導教師繼續教育中心、教師進修學校的建設、專業設定和教學改革;負責教師資格認定和推薦、表彰先進工作以及教師節慶祝活動;指導教育系統的學術交流。
法制與審計科
參與擬訂全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政策措施,並就重大問題進行政策調研;承擔機關有關規範性檔案的合法性審核工作以及依法行政有關工作;承辦全市教育系統法制宣傳、法制教育及民眾來信來訪案件查處工作;負責對有關教育項目、教育經費投入及直屬單位財務進行審計;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治理教育亂收費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工作。
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科
指導全市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學校體育、衛生與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國防教育工作;負責制定加強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相應措施並組織實施;指導相關專業師資培養、培訓;協調各級各類學校學生參加有關體育競賽和文化藝術活動。
語言文字管理科(掛天水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牌子)
擬訂全市語言文字工作的政策、措施和辦法;擬訂全市語言文字工作的中長期規劃;組織協調並監督檢查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實施;指導推廣國語和國語測試工作;承辦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安排的具體工作。
九年義務教育
秦城、北道兩區和武山、甘谷、秦安三縣已實現“兩基”、“普九”鄉鎮(街道辦事處)累計達到 145 個,占全市鄉鎮總數的 90.6% ,人口覆蓋率達到了 87% ,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 99.13% 和 98.4% ,畢業生升學率 92.2% ;入學率 89.64% ,國中階段適齡少年鞏固率 96.9% ,
基礎教育
市政府於 3 月底召開了全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制定出台了《天水市人民政府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各縣區基本實現了教師工資由縣級財政統一發放,教師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按照農村稅費改革的要求,制定了《天水市農村教育布局調整方案》,進一步最佳化農村教育資源的配置。
實施素質教育
①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實驗工作。制定了《天水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驗推行工作方案》,在武山縣、局直逸夫中學、天師附小進行課程改革實驗,實驗工作得到了北師大有關專家和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檢查組的肯定和好評。②舉辦了第三屆電教、實驗優秀論文、自製教具和計算機課件評比活動,共有 337 節課例、 230 篇論文、 47 件自製教具和 15 件計算機課件獲獎。③改革考試制度和考試辦法。實行國小畢業生免試直升國中,減少考試次數,淡化考試成績的評比功能,一部分學校已實行等級分制,基本制止了用考試成績給學生排名,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定教師工作優劣的錯誤做法。④突出辦學特色,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突出辦學特色,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省、市組織的學生體育藝術等級測試中,有 107 名學生達到體育一級和藝術 A 級,有 340 名學生達到體育二級和藝術 B 級,學生體質檢測人數 12000 多人。通過推進素質教育,全市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新的發展。國中畢業會考“六合率”達到 40.8% 。全市高考上線 11100 人,錄取 9408 人;國中中專報考 10804 人,錄取 8261 人;為大中專院校輸送了一大批合格人才。
職業技術教育
一抓招生。全年全市職業高中招生人數達 3606 人,比上年增長 10.4% ,普通中專招生 8261 人,比去年增長 47.02% 。二抓培訓。年內共培訓各類人員 1.2 萬人次,其中公務員培訓 4600 人次,教師等人員計算機套用培訓 1260 人次,農業技術培訓 2800 人次 , 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 1100 人次 , 其它專業技能培訓 2200 人次 , 與 2001 年同比增長 36.8% 。三抓就業。 2002 年市縣屬職校畢業生 1662 人,其中升入高職學院 373 人,其餘 1290 人,本、異地就業 1048 人,就業率 81.2% ,比 2001 年增長 7.8% 。以市衛生職校為依託,成立了“天水市職業教育培訓就業服務中心”,為全市今後畢業生就業服務。四抓骨幹。全市職校中已建成國家級重點 1 所,省級示範校 2 所,合格學校 9 所。
成人教育
全年累計報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人數達 36996 人,累計報考科次 79490 科,累計畢業生 1720 人。成人高校招生共有 6412 人參加統考,其中文史類 2296 人,理工類 2094 人,師範類專升本 1373 人,非師範類專升本 649 人。全市共錄取新生 4613 人 , 研究生報名人數 395 人。全市農村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 97.3% 。
〔高中教育〕 一是抓擴建。共實施 7 個項目,總投資 2443 萬元,建築面積 2.8 萬平方米。二是市、縣區重點中學全部剝離國中。三是將高考補習班從完全中學剝離。四是甘谷一中、鐵一中兩所學校順利通過了省級示範性高中的驗收。五是在校舍充足、辦學水平較高的初級中學恢復高中招生。國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達到 36.1% 。
信息技術教育
狠抓邊遠山區 VCD 教學放像點工作。創建 VCD 放像點示範校 9 所,建成放像點 685 個。對兩年多來全市 VCD 教學放像點的工作進行了回顧總結,形成了《天水市實施電教扶貧工程的初步探索》的總結材料,製作了《為農村教育架起銀橋》紀實專題片,及時報送省教育廳和教育部,得到了省教育廳的充分肯定,天水的做法和經驗在全省推廣。截止 2002 年底,全市已有 193 所學校擁有計算機,建成計算機教室 176 個, 135 所學校開設了信息技術教育必修課,計算機總數達到 5994 台,建成 K2 波數字衛星地面站 36 個, 9 所學校建成計算機校園網。
教育綜合改革
一是推進辦學體制改革,扶持和鼓勵社會力量辦學。 2002 年,接收企辦學校 5 所,並對岷山子弟學校接收後提出改制的思路,和長沙、昆明、岳陽、太原四個城市共同承擔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新時期城市教育綜合改革研究》的課題研究工作。
教育投入
一是爭取項目。 2002 年全市爭取和實施的教育項目共有 63 個,主要是二期“義教工程”項目、危房改造項目、國債投資職教項目、高中擴招項目和邵逸夫、田家炳捐款項目、多媒體教學項目等,總投資近 10461.2 萬元,校舍建築面積 13.0889 萬 m 2 。二是在農村稅費改革中,爭取到省上加大轉移支付中用於教育的資金 7083 萬元。三是徵收市級城市教育費附加 337.5 萬元。
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激活教師隊伍。 4 月份,對武山縣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和全面總結。 9 月中旬,市委、市政府在武山縣召開了全市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經驗交流會。全市已實行人事制度改革的中國小達 343 所,公開選拔和聘任校長 99 名,聘任教師 3216 人,有 232 名教師落聘,有 124 名教師進行了順向分流,有 24 名教師因不履行教師職責而被解聘。二是培訓教師 2.6 萬人次,其中市教育局培訓 2138 人,參加國家、省上培訓 130 人。三是全市共認定了 8000 名教師的資格,同時完成了中國小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按比例設崗和核編工作。全市國小、國中、高中責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 92.57% 、 85.08% 和 51.16% ,有 22 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被評為“省園丁”, 82 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被評為“市園丁”;推薦評選特級教師 16 名,省級骨幹教師 57 人。
勤工儉學
開展勤工儉學活動的學校 2944 所,開展率達到 98% 以上,勤工儉學總收益達到 1371 萬元,其中農業純收入 224 萬元,工業企業及建築業利潤 227 萬元,第三產業純利潤 330 萬元,其它勤工儉學收入 590 萬元。用於補助教育經費 1172 萬元,比上年增長 137 萬元。
工作動態
市教育局五項舉措保學生暑期安全
一是強化安全警示教育。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在放暑假前集中對學生進行一次以防溺水、防雷電、防火災、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為重點的假期安全知識教育,使學生增強安全意識,防患於未然,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是建立家校聯防機制。要求以縣區為單位統一印發《告學生家長書》,督促家長切實擔負並履行好監護人的責任,管好自己的孩子,與學校共同做好學生暑假期間的監管和安全教育防範工作。
三是嚴格外出活動管理。嚴格對學校組織的外出集體活動把關,嚴禁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商業性慶典和演出活動。凡學校組織外出活動,要堅持“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則,由一把手負總責,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和應急預案,責任到人。
四是加強離校返家交通安全管理。及時協調公安、交通部門,加大對運送學生車輛的安全管理,加大對車輛超載、超速和使用非法營運客車接送學生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
五是切實防範學生溺水工作。要求各縣區教育部門主動協調有關部門對本轄區內的河流、水庫、池塘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河流、水庫、池(坑)塘及時進行整治,並設定警示標誌;在事故多發水域安排安全巡視員或監督管理員進行巡查,確保學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