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小曲

天水小曲

天水小曲是一種古老的地方戲曲。小曲和歷史上的漢大曲、唐宋大曲有一定的淵源關係。唐代大曲《濮陽女》就是天水地方的民間歌舞節目,唐詩人岑參《醉後戲與趙歌兒》詩云:“秦州歌兒歌調苦,偏能立唱濮陽女……”即為其證。小曲在民間流傳非常久遠,在我國,從元、明以來甚為流行。小曲俗稱地攤秧歌,在天水地區各縣流行十分廣泛,數量很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以秦安小曲最有代表性。

基本信息

起源

秦安小曲相傳形成於明代,興盛於清代,分為花腔與老腔兩大類型。小曲用當地民間方言演唱,只唱無白;器樂主要以塞子(即碰鈴)敲擊節奏,以三弦隨腔伴奏,或以鑼鼓、鑔、四片瓦等器樂伴奏。現存傳統曲目有《八仙慶壽》、《薦諸葛》、《白猿盜桃》等60多個。

現狀

1979年,秦安縣秦劇團根據越劇移植的秦安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十里相送》一場,贏得了廣大民眾的讚揚。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的天水市戲劇調演中,秦安縣秦劇團曾將傳統劇目《雙鐲記》再次移植成秦安小曲搬上舞台,深受戲劇工作者的讚揚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