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執念放下,萬般自在;不貪不嗔,修身歡喜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
順其自然,上善若水。無欲無求,無為而為。
反思人生,深入人性,構建一片樸素自然的自由天地。
道家思想高屋建瓴,從宇宙天地和人的完整生命的巨觀角度,來思考人應當度過一個怎樣的生命征途,超越了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的局限。站在天道的中心和人生的邊緣來反思人生,深入人性,為人們構建一片樸素自然的自由天地。
作者簡介
慧鈺
幼時流離瑣尾,艱苦備嘗,而養親樂道,處之泰然。一直以來淡泊名利、積善行德,願意跟從師父正化人心,救度世人。
圖書目錄
上篇:任心而見素抱樸,我們該這樣做自己
第一章道者詩性生存——回歸本真才是快樂
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4
2.適時做擅長的事/8
3.乘風萬里,順勢而為/12
4.因環境而改變/15
5.功成則主動隱退/18
6.滿足肚子而不是眼睛/22
7.寵辱不驚,心安則快樂/25
8.俗人昭昭,我獨昏昏/29
第二章性情歸嬰兒——浮躁世界這樣養心
1.木秀於林,風必摧之/34
2.安靜勝於煩躁/38
3.接受事實遵天道/41
4.回歸自然,淨化心靈/45
5.無知乃大智/48
6.閉目塞聽做“嬰兒”/51
7.簡化生活,返璞歸真/54
8.等視萬物歸混沌/58
第三章物我兩忘得清淨——道家教你學修身
1.博大仁愛/64
2.達身輕盈/68
3.外養神內養氣/72
4.忘我修身得清靜/76
5.不避死,坦然視之/80
6.行事有弛有張/83
7.不掛聖人之網/86
8.無欲以靜,身自定/90
中篇:人當如水潤萬物,為人處世圓中有方
第四章道法天地合大道——處世也要順其自然
1.糾紛要和解/98
2.與人交,信為美/101
3.恕己必先寬人/105
4.要有容忍之量/110
5.以德報怨/114
6.強人所難逆天道/117
7.後其身而身先/121
8.以退為進/124
第五章處卑守己弱勝強——地低為海,人低為王
1.順人而不失己/128
2.外化而內不化/132
3.不為外物所賦役/135
4.謙卑不是卑微/138
5.低姿態,高人品/142
6.低調處世,真誠為人/145
7.示弱的迂迴處世法/150
8.先公後能私/154
第六章德者上善若水——圓潤變通好交往
1.心若淵,多傾聽/160
2.切忌以“我”觀物/163
3.自恃己能難成功/166
4.利萬物不求報/170
5.待人言行有禮/173
6.交往時心平氣和/177
7.仁善待人得真心/181
8.如水調治萬物/185
下篇:無為即是有為,如此做事更成功
第七章智者不爭為爭——過分強求食苦果
1.盈滿則缺,做事別太滿/192
2.韜光養晦成功之道/195
3.不為天下先/199
4.外其身而身存/203
5.金玉莫能守/206
6.不尚賢,無煩憂/210
7.知足才能常樂/214
8.樂極生悲,莫張狂/218
9.不求才能有得/222
第八章多言則數窮——少說還要多做
1.多說無益/228
2.話多令人困惑/232
3.行不言之教/235
4.耐住性子多行動/240
5.輕諾必寡信/244
6.不親不仁,辦事公道/248
7.做事要厚積薄發/252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56
第九章無為方能有為——做事有分寸煩惱消
1.無為才能無不為/262
2.此消彼長,掌握分寸/266
3.趨利避害好辦事/272
4.以無為用,成功沒阻礙/274
5.道法自然,依時而動/277
6.凡事有陰陽兩面/281
7.常無心,不走歧途/285
8.不露鋒芒沒煩惱/288
序言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人復興傳統文化的願望越來越強烈。而且,眾多學者也都呼籲、提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一時間,掀起了一股國學熱。
中國5000年的傳統文化流傳下來的遺產,可謂汗牛充棟,但說到涵蓋整個人生大智慧的經典,毋庸置疑首推老子的《道德經》。它被梁啓超譽為“道家最精要之書”,既是個人修身養性的指南,也是政治家治國安邦的參考。
《道德經》一書是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的著作。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他是一個頗有聲望的智者,其學識舉世聞名。他做周政府守藏室的史官(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時,孔子曾到周政府所在地洛陽去向他請教過關於“禮”的問題,並稱他為“龍”。
由於周王室的衰弱和不斷內亂,老子棄官歸隱,跨青牛而去。行至函谷關,老子應守關者關尹的請求,便寫了《道德經》這本書。
《道德經》共5000餘言,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講解宇宙本原、天地變化、陰陽變幻等問題;下篇為《德經》,闡述人在天地宇宙中的處世方法、進退之術以及長生久視之道。
全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在書中,老子以其獨有的視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國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和政治問題。發前人所未發,述前人所未述,並且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著名的哲學概念,成為中國哲學的基石之作。
老子認為,“道”衍生宇宙萬物,是一個形而上的實體,孕育和推動宇宙萬物;它無形、無象、無聲,恍兮惚兮,若有若無,超越時空而又確實存在。這使得老子的思想充滿了形而上的深邃與魅力。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睢陽蒙縣人,曾做過漆園吏,後厭惡仕途,隱居著書。莊子學派的學術結晶匯集在《莊子》一書中。《莊子》又稱《南華經》,被譽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學著作。其中的《逍遙遊》、《齊物論》和《大宗師》等集中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
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學說,他認為“道”是無限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滅,否認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法因素,看到一切事物都處在“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中。他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
《莊子》以其怪誕神異的人物形象、變幻莫測的故事情節、恣肆汪洋的行文風格和渾然天成的藝術境界,贏得了無數文人雅士的交口稱讚,被後人譽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被魯迅先生嘆為“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老子的《道德經》和莊子的《莊子》,是道家學派最重要的兩部經典力作。因莊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學說是一脈相承的,故二人被後世並稱為“老莊”。
道家思想高屋建瓴,從宇宙天地和人的完整生命的巨觀角度,來思考人應當度過一個怎樣的生命征途,超越了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的局限。站在天道的中心和人生的邊緣來反思人生,深入人性,為人們構建了一片樸素自然的自由天地。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道家所構築的這種質樸溫馨、純真自然、安閒自適的社會生活圖景正是人們所期待的。
其實,道家的思想很早就受到國內外思想家的重視,各種專門對道家的研究著作層出不窮。近幾年,國外甚至出現幾次對道家研究的熱潮,一大批學者專家置身其中,樂此不疲。德國哲學家尼采稱《道德經》“像一個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俄羅斯漢學家伊莎·李謝維奇說“老子是國際性的”,美國學者蒲堯明肯定《道德經》“是未來大同世界家喻戶曉的一部書”。
道家思想之所以能夠千年不衰,是因為它幫助人們在出世和入世之間找到了平衡點,既取得了世俗的成功,又不失去自我的精神家園。可是,它深奧玄妙,艱澀難懂。如果讀者從《道德經》和《莊子》的原文讀起,並不是一個聰明的方法。
如果不是進行嚴謹的學術研究,只想從道家思想中學到生存的智慧,不妨從《老莊之道》中體悟世間大道。本書將《老子》和《莊子》輯錄在一起,總結了道家的智慧精華。從生死、機心、名利、養生、自由等幾個方面,以理論和事例相結合的形式將老子和莊子的智慧闡述出來。希望以此來安頓人們的心靈,啟發人們超脫現實世界的物慾之海、名利之場,過上一種合理節慾、有利身心的生活,提高大家的生命質量。
另外,本書還從眼界、修身、道德、積累、進退等幾個方面論述成功的真諦,為您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鑑的處世經驗、成功哲理。它將是您摒棄浮躁心態,順利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希望讀者能夠藉助這些經驗和哲理在現實生活中無往不利,實現自己的夢想。
人生於天地之間,只有研習大自然的規律,洞悉世間的道理,才能盡人事,完成自我的修為、功業,走向通途大道。為此,不妨從道家的思想中獲取有益的啟示。道家智慧博大精深,對它作任何解釋描述都是掛一漏萬,本書也不例外。因此,紕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朋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