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述

大黑馬羚棲息於熱帶森林和草原地區,集群生活,每群7~30隻,有時多達上百,由成年雄性領導,日行性,吃草、樹葉、水果。貂羚每年5~7月交配繁殖,母獸的妊娠期約9個月,每胎僅產1仔,幼羚出示2周后即可自立,哺乳期6~8個月。雌羚2~3歲性成熟,雄羚長到3、4歲會被趕出族群另覓新家,5歲性成熟,壽命14~19年。與其他羚羊一樣,大黑馬羚也是比較謹慎害羞,但也有好鬥的一面。雄性在受傷、受襲或被接近時,會變得極為 危險。在雄性之間的打鬥時,它們會避重就輕,先將前足跪下,然後僅用大角互相扭斗,傷亡的情況並不常見。水源充足的森林是它們理想的棲息之所,豐饒的植被及大樹能為他們提供大量食物。大黑馬羚是傳統的草食性動物,一些離地40至140毫米的樹葉占了它們九成以上的食材,嫩葉及草本植物也是它們的心水,一些長在白蟻丘上的則更受歡迎。
年幼的大黑馬羚會遭到豹及鬣狗等的攻擊,但成年的大黑馬羚則只有獅子才能威脅到它們。當受到驚嚇時,大黑馬羚在迅速衝刺後便會停下回望,但當發現被追殺時,它們會發足狂奔,最高速可達35英里每小時。
分類
科學分類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亞科: 馬羚亞科 Hippotraginae
屬: 馬羚屬 Hippotragus
種: 黑馬羚 H. niger
亞種: 大黑馬羚 H. n. variani
種類
指名亞種(H. n. niger):低危。大黑馬羚 (H. n. varani):分布在安哥拉中部,極危。
尚比亞黑馬羚(H. n. kirkii):分布在安哥拉中部和尚比亞西部,易危。
與人類關係
大黑馬羚是安哥拉的國家象徵,其圖像印在這個國家為數眾多的郵票、鈔票,甚至是國家的護照上。大黑馬羚在安哥拉是一種祟高的動物,當地政府及人民都對它十分崇敬,這也幫助它熬過近30年內戰。安哥拉國家足球隊的綽號就是大黑馬羚(葡萄牙語:Palancas Negras),球隊的標誌也印上了大黑馬羚的側影。與其他羚羊一樣,黑馬羚在非洲神話中代表有生氣、敏捷、優美而且漂亮。
研究

2002年4月,安哥拉政府軍與爭取安哥拉獨立聯盟之間的內戰終於宣告結束。上述研究小組也得以深入到安哥拉境內進行有關大黑馬羚的搜尋工作,他們表示在上述公園裡發現了成年和年幼貂羚留下的三個獨立蹤跡。於是,研究人員在經過了兩個星期的搜尋之後發表聲明稱:“大黑馬羚並沒有滅絕,他們還生活在安哥拉Cangandala國家公園裡。我們的研究證明,這種巨型貂羚至少有一部分存活了下來。”
安哥拉國內20多年的內戰導致了該國西南部很多名貴的動物物種數量銳減,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曾將很多頭大象殺死以獲得象肉或是象牙。所慶幸的是,在部分地區,貂羚這種動物一直被視作神聖的象徵,這使得它們獲得了一定的保護。
保護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