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體徵
大鳳螺的成貝長15-31厘米,紀錄上最大的達35厘米,很厚及很重,有一個很鮮色及特厚的外唇。外唇上有一個“鳳凰螺缺刻”,左眼可由此處伸出。
大鳳螺的螺塔一般較其他鳳凰螺科的高。成貝近殼口的光澤表面主要呈粉紅色。這種粉紅色有時很淡色,有時顯出奶白色、桃色及黃色,甚至深洋紅色至紅色。殼皮很薄,呈淡黃褐色。幼貝呈斑褐色及白色,殼唇尖而沒有鮮色。它們很易受到海浪沖走。亞成貝的殼唇很薄且有鮮色;成貝的殼唇隨著年齡而逐漸變厚。
大鳳螺的形態會大幅受到環境因素,如地理位置、營養及溫度等,並遺傳變異的影響。
身體結構
大鳳螺的構造到1965年哥連·列圖(Colin Little)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後才被確認。頭部
大鳳螺的吻很長及可以伸縮。共有兩根眼柄,每根都有完整的眼睛,虹膜黑色,在前端上有一條細小的觸角。它們的眼睛是可以完全再生的。吻及眼柄都有深色斑點。它們的齒舌為紐舌型。
外套膜及內臟隆起
大鳳螺 的外套膜前端呈深色,向後端逐漸褪色。外膜套口一般呈橙色,而虹吸管也是呈橙色或黃色的。若將殼移走,大部份器官都可以從外部分辨,如腎臟、原腎管、心囊、生殖腺、胃部等。
足部
大鳳螺有強壯及大的足部,呈白色,有褐色和白色的斑點及斑紋。足部前端底有一個凹坑,內藏足腺口。殼蓋呈深褐色及鐮狀,連在足部後端,相連長度約為總長度的三分之一,並由中央肋骨所加固。足部後端的其餘部份呈圓形。運動時,只有前端是會接觸地面。螺軸肌很大及很強壯。
分布範圍
大鳳螺原產於北美洲及中美洲。它們分布在加勒比海的熱帶海域水深0.3-18米,包括墨西哥、科羅拉多州南部及巴哈馬群島,北至百慕達。生活習性
棲息地
大鳳螺螺棲息在海草坪及砂質地方,而很多時都會有龜草生長。幼貝會在淺水近岸的海草坪出沒。它們習慣上會聚居,數量可達幾千隻。運動方式
大鳳螺有獨特的運動方式。它們會先將足部後端的殼蓋放在地面,足部此時會向前伸展,同時將殼升高及拋向前,仿佛在跳動一樣。它們因面適於攀爬垂直面,並能阻止掠食者的追蹤。
生命周期
大鳳螺是雌雄異體的,受精是在體內發生。雌貝一般較雄貝大,兩者體型比例卻相似。雌貝會在砂地或海草上產卵,卵排列成凝膠狀的繩子般,長度可達75呎每組卵可以由多個雄貝受精,而一組卵的數量可以因環境因素所大大影響。一般而言,雌貝每季會產8組卵,每組約有18-46萬顆卵,最多更可達75萬顆卵。 孵化後,面盤幼體會在浮游生物界中生長几日,主要吃浮游植物。孵化後的16-40日會開始進行變態,直至胎殼長1.2毫米。變態後,它們畢生都會在底棲帶生活。大鳳螺約3-4歲就達至性成熟,殼長約18厘米及重5磅。它們的壽命達7歲。在深海中,它們平均壽命達20-30歲。最長可以達40歲。
食物
大鳳螺是草食性的,吃海苔及著生植物,有時也會吃腐質。共生
大鳳螺與一些腹足綱是共生的,主要有履螺屬、瓷蟹及天竺鯛屬,而天竺鯛屬會躲避在外膜套。
掠食者
大鳳螺是很多掠食性腹足綱的獵物,如蘋果骨螺、玉螺屬、無臍玉螺屬、岷答那骨螺、大西洋大法螺、鬱金香鏇螺等。另外一些甲殼動物亦是它們的掠食者,如美味優遊蟹、公雞饅頭蟹、眼斑龍蝦等。棘皮動物的掠食者包括網瘤海星,其他的包括魚類、海龜及人類。
用途價值
傳統用途
大鳳螺的外唇已被切割打磨,看起來更為整齊馬雅文明的圖象顯示它們的拳手會戴上大鳳螺的貝殼。美國科羅拉多州南部的印第安人(如德貴斯塔)及加勒比人在學懂使用金屬前,會以大鳳螺的殼唇來製作刀、斧頭及鑿。食物
在加勒比地區的很多島嶼上,大鳳螺都是主要的食物或魚餌。於1992年及2003年,其漁獲就分別價值3000萬及6000萬美元。於1993年至1998年期間,其漁獲就介乎652萬至737萬公斤,但後來於2001年就下降至313萬公斤。
裝飾及珠寶
大鳳螺是受歡迎的裝飾物,但其出口已受到規管。它們很少會有珍珠,故其珍珠價值等同寶石,會被鑲在頸飾或耳環上。它們的珍珠與一般的珍珠不同,是天然石灰結核的。
現狀及保護
大鳳螺因過度漁獵而大幅減少。過度漁獵對它們造成極嚴重的威脅,不單成貝被捕獵,連較大的幼貝也被捕獵作為食物,令它們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情況繼續的話,它們最終不能復原,例如在宏都拉斯、海地及多米尼加的數量就已經不能持續。不過,現時仍有很多非法貿易及捕獵,造成生態問題。大鳳螺自1985年起已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並於1992年列在附錄二中,其貿易受到高度規管,是被保護的第一種大型漁獲。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及鄰近的聯邦海洋,其捕獵已經被禁止。在波多黎各及處女群島,它們的生態也受到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