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鑰

樓鑰

樓鑰(1137~1213年),字大防,又字啟伯,號攻媿主人,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南宋大臣、文學家,樓璩第三子。 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及第,授溫州教授,遷起居郎兼中書舍人。韓侂胄被誅後,起為翰林學士,拜吏部尚書,遷端明殿學士。嘉定初年,同知樞密院事,升參知政事,授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嘉定六年(1213年),卒,諡號宣獻,贈少師。有子樓淳、樓濛(早夭)、樓潚、樓治,皆以蔭入仕。 大定九年(1169年),隨舅父汪大猷出使金朝,按日記敘述途中所聞,寫成《北行日錄》。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樓鑰頭像 樓鑰頭像

樓鑰,出身書香門第,樓璩第三子,母為汪思溫長女。少好讀書,潛心經學,融貫史傳,有兄長樓鐊、樓錫,與袁方、袁燮師事王默、李鴻漸、李若訥、鄭鍔等人。隆興元年(1163),中進士,為胡銓所知賞,稱讚他為“翰林才”。初任教官,後調溫州教授。光宗繼位,奏請愛護百姓,保養元氣,提升為起居郎兼中書舍人。樓鑰敢於直諫,無所避忌,就連宋光宗都說:“樓舍人朕亦憚之。”繼遷給事中。朱熹論事忤韓侂胄被罷官,上疏要求挽留。宋寧宗即位,韓侂胄執掌朝政,不肯依附,遂改顯謨閣直學士,出知婺州,移知寧國府。後告老歸家,家居13年,讀書授徒。韓侂胄被誅後,起用為翰林學士,升為吏部尚書兼翰林侍講,遷端明殿學士。嘉定初年,同知樞密院事,升參知政事,又授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卒贈少師,諡號宣獻。

主要功績

藏書

樓鑰《題徐鉉篆書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樓鑰《題徐鉉篆書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樓鑰學宗朱熹,性喜藏書,祖父樓郁家中藏書萬餘卷,築東樓於月湖畔,藏書樓名“東樓”。好書不倦,自六經至百家傳記,無所不讀,家藏書萬卷,手抄居半。貫通經史,酷嗜典籍,如諸子百家、音訓國小諸書,悉究其淵奧。聚書逾萬卷。凡精槧著本、刻本、抄本,必一一收藏,皆手自校讎,甚至動員奴婢亦參與校書之事,稱善本者頗多。至晚年為得潘景憲的八十二篇《春秋繁露》一書,仍轉輾訪求,得而後快,是當今傳世的唯一之本,《崇文總目》中所載只30篇。歷幾十年之聚集,東樓藏書逾萬卷。內有樓鑰隨使金時所撰《北行日錄》和深得世人推崇的樓鑰名著《攻媿集》一百二十卷。時東樓經常接待讀者:“客有願傳者,輒欣然啟帙以授。”(光緒《鄞縣誌》)。“門前莫約頻來客,坐上見觀未見書。”(樓鑰詩句,王應麟札)。藏書樂於出借給他人觀覽,有願抄錄者,則欣然啟帙以授。其“東樓”藏書,與同邑藏書家史守之稱為“南樓北史”。藏書印有“四明樓鑰”。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東樓藏書終隨改朝換代而漸漸散失。至明末更全數敗落,舊宅多歸王家墩湯氏所有。

文學

樓鑰因長期供職於內廷,擅長內外製及書奏啟札之類套用文字。他博通經史,講求實學,在訓詁國小諸方面能縱貫古今,論述大多可信。其題跋文字尤以原原本本、證據分明而為後世所重。《北行日錄》為其早年作品,按日記敘使金時行程見聞,反映了中原殘破及人民生活的狀況,表現了傷時憂國的情緒。

他的詩中也有這種感情的流露,如“中原陸沉久,任責豈無人”(《泗洲道中》)、“膏腴滿荊棘,傷甚黍離離”(《靈壁道中》)。其寫景詠懷之佳作,古體詩多雄奇壯美,如《大龍湫》、《連雲亭望海中諸山》等,而近體詩則工於聲偶,往往流麗,如“行盡杉松三十里,看來樓閣幾由旬”(《同王原慶知道游天童》)、“一百五日麥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風”(《山行》)之句,皆為後人激賞。但餞送酬答,與人唱和而風格平庸的作品,為數也不少。

所著《攻媿集》,原為120卷,流傳中有所散佚,清四庫館臣復刪去“青詞”數卷,編定為今本112卷。前14卷為古、今體詩,以下為狀札、表箋、奏議、外內制、序記書啟、墓誌等套用文,末兩卷為《北行日錄》。有武英殿聚珍版本,《四部叢刊》影印聚珍本及《叢書集成》本。

宋史文載

樓鑰像 樓鑰像

樓鑰,字大防,明州鄞縣人。隆興元年,試南宮,有司偉其辭藝,欲以冠多士,策偶犯舊諱,知貢舉洪遵奏,得旨以冠末等。投贄謝諸公,考官胡銓稱之曰:“此翰林才也。”試教官,調溫州教授,為敕令所刪定官,修《淳熙法》。議者欲降太學釋奠為中祀,鑰曰:“乘輿臨辛,於先聖則拜,武成則肅揖,其禮異矣,可鈞敵乎?”

改宗正寺主簿,歷太府、宗正寺丞,出知溫州。屬縣樂清倡言方臘之變且復起,邑令捕數人歸於郡。鑰曰:“罪之則無可坐,縱之則惑民。”編隸其為首者,而驅其徒出境,民言遂定。堂帖問故,鑰曰:“蘇洵有言:‘有亂之形,無亂之實,是謂將亂。不可以有亂急,不可以無亂弛。’”丞相周必大心善之。

光宗嗣位,召對,奏曰:“人主初政,當先立其大者。至大莫如恢復,然當先強主志,進君德。”又曰:“今之網密甚矣,望陛下軫念元元,以設禁為不得已,凡有創意增益者,寢而勿行,所以保養元氣。”

除考功郎兼禮部。吏銓並緣為奸,多所壅底。鑰曰:“簡要清通,尚書郎之選。”盡革去之。改國子司業,擢起居郎兼中書舍人。代言坦明,得制誥體,繳奏無所迴避。禁中或私請,上曰:“樓舍人朕亦憚之,不如且已。”刑部言,天下獄案多所奏裁,中書之務不清,宜痛省之。鑰曰:“三宥制刑,古有明訓。”力論不可。會慶節上壽,扈從班集,乘輿不出。已而玉牒、聖政、會要書成,將進重華,又屢更日。鑰言:“臣累歲隨班,見陛下上壽重華宮,歡動宸極。嘉王日趨朝謁,恪勤不懈,竊料壽皇望陛下之來,亦猶此也。”又奏:“聖政之書,全載壽皇一朝之事。玉牒、會要足成淳熙末年之書,幸速定其日,無復再展,以全聖孝。”於是上感悟,進書成禮。

試中書舍人,俄兼直學士院。光宗內禪詔書,鑰所草也,有云:“雖喪紀自行於宮中,而禮文難示於天下。”薦紳傳誦之。遷給事中。乞正太祖東向之位,別立僖祖廟以代夾室,順祖、翼祖、宣祖之主皆藏其中,祫祭即廟而饗。從之。

朱熹以論事忤韓侂胄,除職與郡。鑰言:“熹鴻儒碩學,陛下閔其耆老,當此隆寒,立講不便,何如俾之內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復還講筵。”不報。趙汝愚謂人曰:“樓公當今人物也,直恐臨事少剛決耳。”及見其持論堅正,嘆曰:“吾於是大過所望矣。”

宋寧宗受禪,韓侂胄以知閣門事與聞傳命,頗有弄權之漸,彭龜年力攻之。韓侂胄轉一官,與在京宮觀,龜年除待制,與郡。樓鑰與林大中奏,乞留龜年於講筵,或命侂胄以外祠。龜年竟去,樓鑰遷為吏部尚書,以顯謨閣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尋知婺州,移寧國府,罷,仍奪職。告老至再,許之。

韓侂胄嘗副樓鑰為館伴,以樓鑰不附己,深嗛之。韓侂胄誅,詔為翰林學士,遷吏部尚書兼翰林侍講。樓鑰年過七十,精敏絕人,詞頭下,立進草,院吏驚詫。入朝,陛楯舊班諦視鑰曰:“久不見此官矣。”時和好未定,金求韓侂胄函首,鑰曰:“和好待此而決,奸凶已斃之首,又何足恤。”詔從之。

趙汝愚之子趙崇憲奏雪父冤,樓鑰乞正趙師召之罪,重蔡璉之誅,毀龔頤正《續稽古錄》以白誣謗。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升同知,進參知政事。位兩府者五年,累疏求去,除資政殿學士、知太平州,辭,進大學士,提舉萬壽觀。嘉定六年薨,年七十七,贈少師,諡號宣獻。

樓鑰文辭精博,自號攻愧主人,有集一百二十卷。

代表詩作

【題孟東野聽琴圖因次其韻】

誰歟住前溪,夜深以琴鳴。天高顥氣肅,月斜映疎星。

橡林助蕭瑟,泉聲激琮琤。彈者人定佳,能使東野聽。

束帶不立朝,遙夜甘空庭。龍眠發妙思,神交窮杳冥。

不見彈琴人,畫出琴外聲。郊寒凜如封,作詩太瘦生。

恨不從之游,撫卷空含情。

【月夜泛舟姚江】

秋暑不可耐,幾思泛中川。晚來興有適,溪船偶及門。

涼月才上弦,平潮可黃昏。倚楫縱所知,臥看龍泉山。

長虹跨空闊,過之凜生寒。坐穩興益佳,夜氣方漫漫。

草蟲鳴東西,飛烏相與還。仰頭數明星,垂手搖碧瀾。

坐客惜此景,不及攜清樽。無酒要不惡,徜徉足幽歡。

幽歡有何好,叩舷澹無言。

【大龍湫】

北上太行東禹穴,雁盪山中最奇絕。龍湫一派天下無,萬口讚揚同一舌。

行行路入兩山間,踏碎苔痕屐將折。山窮路斷腳力盡,始見銀河落雙闕。

矩羅宴坐看不厭,騷人弄詞困搜抉。謝公千載有遺恨,李杜復生吟不徹。

我游石門稱勝地,未信此湫真卓越。一來氣象大不侔,石屏倚天驚鬼設。

飛泉直自天際來,來處益高聲益烈。從他倒瀉三峽流,到此誰能定優劣。

雁山佳趣得要領,一日盡游神惡褻。驪龍高臥喚不應,自愧筆端無電掣。

輪囷蕭索湍不怒,非霧非煙亦非雪。我聞凍雨初霽時,噴擊生風散空闊。

更期雨後再來看,淨洗一生煩惱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