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概述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含義:博士後流動站,是指按照規定條件,評審出一些學術水平較高、科研和後勤條件較好的高等學校或科研機構,批准其在某些學科內招收國內外剛剛獲得博士學位的優秀年輕博士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組織。博士後制度在我國設立僅20多年,為我國高層次優秀人才的培養做出了應該有的貢獻。博士後流動站伴隨我國博士後制度的產生,是經批准設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組織。
關於制度:中國的博士後制度,是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由著名的華裔科學家李政道先生倡議,並借鑑了國外博士後制度和培養年輕高級人才的經驗,於1985年開始實行的,目的是吸引、培養和使用高層次優秀人才。
博士後制度是指在國內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或大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留學人員創業園和科研生產型事業單位里設定一些特殊職位,挑選獲得博士學位的優秀年輕人員到這裡,在規定的期限內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大連海事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簡介
交通運輸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999年2月,經國家人事部批准,大連海事大學建立“交通運輸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交通運輸工程”是交通部重點建設學科,也是我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之一。該學科整體學術水平高,科研實力強,實驗設備先進。主要的學科研究方向包括: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道路與橋樑工程等。在等離子表面技術、無刻蝕鍍鐵新技術、航海模擬技術、電子海圖數據處理、綜合顯示系統及路基路面破壞分析與壽命評價、橋樑結構設計理論與健康診斷和結構增強加固理論與實驗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
船舶與海洋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07年8月,經國家人事部批准,大連海事大學設立“船舶與海洋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現代輪機管理工程、輪機自動化與控制、輪機仿真技術、輪機污染控制技術、輪機故障預測預警技術、船機修造工程和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等7個研究方向。該學科師資隊伍整體水平高,科技攻關能力強,科研成果突出,2007年以來承擔縱向科技項目9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3項,省部級項目41項,獲得科技活動經費7743萬元,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5項,獲國家授權專利10餘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檢索論文161篇,出版專著18部。該學科已發展成為我國海上交通領域解決輪機工程學科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基地以及輪機工程學科重要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07年8月,經國家人事部批准,大連海事大學設立“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作為交通部和省重點建設學科,主要的學科研究方向包括:水上交通安全信息系統、移動通信與寬頻網技術、圖像與信息處理以及光電信息處理等4個研究方向,師資隊伍整體實力強,科技攻關能力突出,到2013年擁有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1個遼寧省高校重點學科領域研究生培養基地。該學科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果,2007年以來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縱向科技課題30餘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在水上交通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09年9月,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准,大連海事大學設立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商法、國際法、民商法、刑法、憲法與行政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等。法學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完整,至2013年擁有國際法學、民商法學二個省級重點學科,國際海事法律研究中心為遼寧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該學科科研能力強,科研成果豐富,2007年以來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7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教育部項目5項,法務部項目8項,交通部項目6項,遼寧省社科基金項目32項,出版學術著作64部,在檢索源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40餘篇,先後獲得國家級優秀成果2項,省部級優秀成果獎19項。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可根據課題需要為每位進站工作人員提供一定數量的科研經費和包括基本生活用品的周轉住房,解決子女入托、入學等問題,提供較好的後勤保障和良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