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重慶大足竹編歷史悠久,花色繁多,工藝精湛,素有“竹編之鄉”的美稱。大足竹源豐富,竹編工藝發
達,早在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大足申報《路孔河水災》文中有“棲篾簟千家,無舉火之廚”一語。簟即竹蓆,可見當時大足竹蓆已廣為民用。清鹹豐以後,其竹編業日興,產品漸及省內許多市縣和雲、貴、湖、廣等省。解放後,大足竹編有了很大的發展,銷售區域擴大到江蘇、浙江、河南、陝西、安徽、山西、河北、內蒙等省區。大足竹編髮展
新中國後,大足竹編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有了長足的發展,據統計1950年,全縣產竹蓆40多萬張,到1978年達到260多萬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竹編經營變成多渠道經營,民間竹編產品的銷量得到迅猛的發展,1991年,全縣竹蓆年產量達400 萬張,在全國中產量占較大比例。
1959年三驅鎮織席能手李緒根、吳成周等創造的“水波浪”、“木瓜心”、“長城圖”和多種字畫等精美圖案花席藝術品,獲四川省竹編藝術優質獎。近年來來隨大足竹編產品美譽度的提高和擴大和大足石刻等旅遊產業的開發,大足旅遊業迅速發展,也促進了竹編產品產量的不斷創新,花色新穎、圖案精美的各種花樣竹蓆、竹墊、帳簾等竹編產品,深受用戶歡迎。
近年來,竹編產品的產量和銷量不斷增大。大足旅遊業的發展,促進了竹編產品的不斷創新,花色新穎,圖案清晰,美觀大方的多種圖式花席、枕套、帳簾、門帘、蚊帳、畫屏、提包和公文包等,篾薄、條細、柔軟可摺疊,攜帶輕便,頗受用戶歡迎。有的產品送展廣交會獲得好評,有的被中外遊客視為珍品購買,顯示了大足竹編業的美好前景。
大足三驅、鐵山兩鎮和周邊鄉鎮的許多農民,男女老幼皆會織席,兩鎮的產席量約占全縣竹蓆總產量的60~70%,遠銷江蘇、浙江、河南、陝西、安徽、山西、河北、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
竹編種類
大足縣常見的竹編製品,除大宗的青席、黃席外,還有曬席、斗席、圍席、枕席、竹籃、竹囤、竹桌、竹椅、竹床、竹几、竹簍、竹包、竹扣、竹篦、竹簾、竹扒、竹籠、竹篆、竹罩、籮篼、提篼、背篼、鴛篼、筲箕、撮箕、簸箕、筆筒、蒸籠、鍋蓋、蝦扒、亮罩、巴籠、刷把等,每一品種還分多種規格和花色。1959年三驅織席能手李緒根、吳成周等,織“萬字格”、“水波浪”、“木瓜心”、“滾繡球”、“長城圖”和多種字畫等精美圖案花席,獲四川省評比優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