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鮃魚

大菱鮃魚

大菱鮃魚是一種鮃類硬骨魚,又被稱為蝴蝶魚,原產於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大西洋北部海域,為底棲性冷水性魚類。其身體扁平近似圓型,雙眼位於左側,有眼側呈青褐色,具少量皮刺;無眼側光滑白色,背鰭與臀鰭無硬體且較長;頭部及尾鰭均較小,身體中部肉厚,內臟團小、出肉率高。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大菱鮃魚大菱鮃魚
大菱鮃又稱為蝴蝶魚,在魚類分類學上隸屬於硬骨魚類(Osteichthyes)、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鰈亞目(Pleuronectoidei)、鮃科(Bothidae)、菱鮃屬(Scophthalmus),英文名turbot,音譯名(兼商品名)“多寶魚”,拉丁名Scophthalmusmaximus(Linnaeus)。原產於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大西洋北部海域,為底棲性冷水性魚類。屬於鰈形目,鮃科,菱屬,其身體扁平近似圓型,雙眼位於左側,有眼側呈青褐色,具少量皮刺;無眼側光滑白色,背鰭與臀鰭無硬體且較長;頭部及尾鰭均較小,身體中部肉厚,內臟團小、出肉率高,整個身體的可食用部分比同類魚多。大菱鮃是一種名貴魚,具有許多十分誘人的優點:性格溫馴、體型優美、肌肉豐厚白嫩、骨刺極少、內臟團小、出肉率高,其鰭邊含有豐富的膠質、口感滑爽滋潤,有近似甲魚的裙邊和海參的風味,營養價值很高,是理想的保健和美容食品。其幼魚色彩斑斕、絢麗多姿,有“肉味象冷水性魚類,而身姿卻似熱帶魚”的美譽。故除可供食用外.尚可作觀賞魚。近年來,相繼成為歐洲各國開發的優良海水養殖魚類之一,鮮活大菱鮃市場十分看好,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優良養殖品種。

生活習性

大菱鮃對溫度等海水指標要求較嚴。其最高致死溫度為28~30℃;最低致死溫度為1~2℃;最高生長溫度為21~27℃;最低生長溫度為7~8℃;最適生長溫度為14~17℃,其對鹽度的耐受力最高為40‰,最低為12‰,適宜鹽度為20‰~32‰之間,最適宜鹽度為25‰~30‰。
大菱鮃雄性一年達到性成熟,雌魚二年達到性成熟,自然成熟期在每年5~8月份。人工培育的親魚,在控溫控光的條件下,全年都可獲得成熟的卵子、精子,進行人工授精。
大菱鮃在自然環境狀態攝食習性為肉食性,幼魚期攝食甲殼類,成魚則捕食小魚、蝦等。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經馴化後,主要用鮮雜小魚為粘合劑與魚粉、各種維生素及專用粉末飼料製成軟顆粒投喂,餌料係數一般在1∶1~1∶1.5之間。日投餵量:體重200克以下每天投餵3~4次,體重200克以上每天投餵2~3次,體重300~500克每天投餵2次,每天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5%~2%。
大菱鮃生長迅速,正常情況下從體長5厘米小苗進行養殖,7個月即可長到尾重500克左右,達到商品規格。
人工飼養大菱鮃一般提倡溫室大棚養殖、工廠化養殖、流水養殖和網箱養殖。
養殖的苗種體長要求在5厘米以上,魚體色澤正常,活力強,無病害、畸形。養殖水質要求無污染,可抽取地下海水直接注入養殖池使用,用自然海水必須進行過濾、殺菌。為保證清新水質和溶氧,每天要加大換水量。

預防患病

為防止病害隱患,每隔10~12天要對大菱鮃魚進行藥浴,使用甲醛濃度為1∶6000~1∶5000,浸泡1.5~2小時。藥浴時,應對養殖池連續充氣,每3~4平方米可使用一個氣石。
在養殖過程中,大菱鮃易患弧菌病和車輪蟲病。

弧菌病

症狀表現於鰭充血,體表有淤斑,皮膚和肌肉組織出血或腸道發炎等,可投餵抗菌素藥餌進行治療,一般每千克魚體重用藥量75~100毫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