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基本信息
作 者:孫皓暉-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6-1
- 版 次:1
- 頁 數:全18卷
- 字 數:5050000
- 印刷時間:2013-6-1
- 開 本:16開
- 紙 張:膠版紙
- 印 次:1
- I S B N:9787208112940
-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大秦帝國(全新修訂版)》洋洋五百萬言,六部十一卷,將戰國後期齊、楚、燕、秦、韓、趙、魏七國群雄並起的歷史蒼勁地鋪展開來,描繪了近200年的戰國風雲與帝國生滅。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於列強環伺之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從秦孝公開始,歷一百六十餘年六代領袖堅定不移的努力追求,經商鞅變法、張儀“連橫破縱”、范雎“遠交近攻”、白起長平大戰、呂不韋攝政、李斯蒙恬護法等重大事件,最後秦王嬴政完成了一場偉大的帝國革命。秦掃六合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這部鴻篇巨著還原了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再現了一個國家一步步實現自己夢想的悲壯歷程。書中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著智慧方略、陽謀政治的風骨,奮發惕勵、強勢生存的精神,充滿著來自中國原生文明時代的英雄風骨與本色靈魂。第一部《黑色裂變》
秦孝公、商鞅變法圖強。秦國由弱變強收復失地開始崛起。在群雄逐鹿、山河日變的“大爭之世”,在英雄輩出、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華夏大地的西陲正經歷著一場亘古未有的“黑色裂變”。
公元前362年,秦獻公在大戰中身中毒箭而亡。嫡子嬴渠梁靈前即位,史稱秦孝公。秦國此時國力虛弱,遭列強蔑視。山東六國會盟,圖謀分秦。內憂外患中,二十二歲的年輕君主秦孝公血書國恥碑,向天下廣發求賢令,誓以變法強國。在與入秦士子的反覆切磋度量之中,商鞅脫穎而出。渭水船頭,商鞅一展為政主張,以法家思想折服了秦孝公。秦孝公拜商鞅為相,開始了君臣二十年的大變法。商鞅帶領著秦國一步一步地接近他理想中的法家治世。秦國新軍練成,國富民強,百姓勇於公戰,平民爭立軍功。
常年為國事操勞,秦孝公和商鞅雖不足五十歲,都已是心力交瘁。秦孝公召回了流放二十年的太子嬴駟,撒手而亡。嬴駟即位,史稱秦惠王。六國趁機向秦國施加壓力,要求秦國殺商鞅以謝天下。為避免秦國陷入內亂,商鞅交出政權兵權,坦然入獄,被老世族車裂身亡。嬴駟借勢掃清所有反對變法的舊貴族,將商鞅之法立為萬世國法。鹹陽皇宮裡,一個比他任何先輩都要更加冷峻的年輕君主,正在謀劃著名強國崛起的新局。
第二部《國命縱橫》
六國合縱抗秦。秦以張儀為相,連橫破縱,在強國崛起中謀求更大的發展。秦惠王與變法勢力同心結盟,鐵腕鎮壓舊貴族叛亂,並整肅朝局,起用忠實於新法的年輕棟樑,形成了生機勃勃的新一代權力中堅。時山東六國陷入混戰亂象,秦國新軍乘機東出,接連大勝,對六國構成強大威脅。
鬼谷子門下新一代名士出山。蘇秦、張儀師兄弟評點天下,約定各謀大國,然均遭受重大挫折而一時鎩羽。蘇秦忍辱苦修三年,洞察天下大勢,重新入世提出合縱抗秦大戰略;從燕國突破,成功遊說六國結盟,以六國丞相身份,與戰國四大公子合力組成六國聯軍,對秦國形成強大壓力。秦國決意對抗六國,尋覓並起用已經對破解合縱成竹在胸的張儀入秦為相。張儀提出連橫大戰略,主持秦國與山東六國展開縱橫大戰。六國聯軍攻秦,終因根基不穩內訌多出而頻頻失利,合縱宣告失敗。蘇秦被舊貴族買兇殺害。
此時,秦國內政發生變化:秦惠王身患不明病症,狂暴太子與長史甘茂合謀排斥異己,上將軍司馬錯被迫卸職隱退,張儀為免遭罷黜而掛冠離秦退隱田園。尚武好戰的秦武王率領大軍東進洛陽,將秦國再度推向危險的境地。
第三部《金戈鐵馬》
秦以范雎為相,實行遠交近攻戰略;以白起為將,取得長平之戰的重大勝利。六國開始衰落,秦國確立霸主地位。秦軍東進,洛陽周天子君臣驚慌迎接。宜陽之戰,千夫長白起嶄露頭角。秦武王進軍洛陽,舉鼎暴死;白起率孤旅一支冒險入燕,迎回人質王子嬴稷,並與甘茂、魏冄等將士結盟,合力粉碎公子嬴離的奪位政變,擁立嬴稷繼位,史稱秦昭王。嬴稷生母宣太后撥亂反正廓清朝局,起用族弟魏冄為丞相,親自攝政穩定秦國。
齊湣王欲圖霸天下,鼓動山東六國滅秦。危難關頭,宣太后起用白起為將,鏊兵中原,大破六國聯軍。又連戰魏韓,奇襲楚國,秦國一舉成為戰國超強。此時燕國秘密聯結五國聯軍大舉攻齊。田單即墨抗燕六年,火牛陣大破燕軍。齊燕一齊衰落。其間,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國力大增,秦國與趙國開始了長期的對峙。飽受奸佞陷害的名士范雎入秦,襄助秦昭王親政,提出“遠交近攻”大戰略,秦國形成新的合力。趙國與韓魏合謀,欲居高臨下壓制秦國。歷時三年的長平大戰層層展開,趙國全部精銳五十餘萬一戰覆滅。
戰後秦昭王進入晚年,白起被逼自殺,范雎心懷憂懼。更大危難在於太子孱弱多病且無嫡子,諸王子皆平庸無能,嫡子遴選希望渺茫,秦王室第一次陷入了後繼無人的危機狀態。
第四部《陽謀春秋》
呂不韋入秦,數次化解秦王室權力交接危機,推行呂氏新政。後以文信侯之身領國攝政,輔助少年繼位的嬴政站穩根基。秦國國力空前強大。范雎舉薦蔡澤為相,自己辭官隱退,南下遊歷時結識呂不韋。呂不韋北上邯鄲,巧遇充當人質的秦國公子嬴異人而生從政雄心,最終決意棄商入秦,呂氏傳奇由此展開。呂不韋以雄厚資財入鹹陽周鏇,使公子異人成太子嫡子;趙國平原君率軍追殺,呂不韋得百名義士血戰掩護與嬴異人脫險歸秦。
秦昭王病逝,老太子嬴柱(孝文王)繼位一年又病逝;異人繼位(秦莊襄王),任用呂不韋為丞相推行新政。莊襄王在位三年病逝,十三歲的少子嬴政繼位。呂不韋以“仲父”身份與太后共同攝政。其間呂不韋兩次主持交接大局、穩定朝野、拓展國土,聲望大增,但與太后趙姬之曖昧糾葛卻惹來王族元老非議。呂不韋以非常手段解脫自己,使胡人嫪毐與趙姬私通,趙姬以攝政太后權力封嫪毐為長信侯,專權淫亂宮闈,蓄謀政變奪位,釀成秦國歷史上的最大醜聞。
少年嬴政與呂不韋聯合,一舉剷除嫪毐叛亂勢力,貶黜軟禁太后。嬴政二十一歲親政,呂不韋召集門客作《呂氏春秋》確立王道治國方略。嬴政堅持商鞅法制與呂不韋政見嚴重對立。呂不韋決意公布《呂氏春秋》,欲以朝野公議決定治國方略。秦王嬴政面臨巨大壓力。秦國又一次面臨轉折危機。
第五部《鐵血文明》
秦王嬴政罷黜呂不韋兼併六國修萬里長城。“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應運而生。呂不韋於鹹陽四門張掛《呂氏春秋》,公然懸賞改一字賜千金。王翦李斯蒙恬與秦王同心結盟,形成新的政治軸心。呂不韋門客城下論戰,國人公開駁斥《呂氏春秋》,引發朝野關於治國之道的大論爭。秦王嬴政以“壞法亂政,蠱惑國人”之罪罷黜呂不韋,呂不韋被迫自殺於洛陽。
此後秦王嬴政正式拉開帝國創建大幕:第一階段整肅軍政,超拔新銳,一大批年輕將領與主政大臣形成新生代勢力,同時大力建設秦國腹地的水利工程鄭國渠,使秦川成天府之國;第二階段展開統一中國的連綿大戰,將六國逐一滅亡;第三階段,秦王登基為帝,號稱始皇帝,架構完整的華夏文明體系,發動徹底驅趕匈奴的陰山大戰,建造萬里長城與其他大型工程;第四階段,始皇帝勤政巡視天下,積勞成疾而依賴方士奇術救治。第六次巡視時突然病重,死於巡狩途中(沙丘)。
秦國出現巨大的權力真空,野心與陰謀蠢蠢欲動。
第六部《帝國烽煙》
一曲帝國絕唱。始皇帝死後,帝國權力分裂。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攻入鹹陽,帝國二世而亡,驟然覆滅。秦始皇驟然客死沙丘,趙高、胡亥密謀政變,總領國政的功勳丞相李斯被利誘挾持加入密謀,終使人才濟濟久經錘鍊的秦帝國最高權力層發生巨大的黑洞變異:長公子扶蘇自殺,掌握軍權的蒙氏兄弟被害,胡亥稱帝,趙高領政。秦帝國權力發生劇烈質變:二世集團殘殺帝國功臣元勛,剷除皇室異己勢力,推行一系列暴虐昏政,大大激化了秦始皇時期潛藏的各種社會矛盾。
陳勝吳廣大起義爆發,六國舊貴族趁勢而起形成天下反秦的燎原之勢。帝國對農民軍作戰勝利,但對以六國舊貴族為根基的反秦勢力卻反攻失敗。劉邦項羽進入鹹陽,風雨飄搖的帝國宮廷再次政變,胡亥趙高集團一朝覆滅。恢復秦王稱號的子嬰投降,帝國政權終結。
項羽大軍將帝國財貨擄掠淨盡,而後焚燒鹹陽宮大火三月不滅,整個關中盡為八百里廢墟,秦帝國驟然灰飛煙滅!
作者簡介
孫皓暉,共和國同齡人,生於陝西三原,曾任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現任西北大學特聘教授、秦文明研究院院長。中國當代四大歷史小說家之一。同時以創建“中國民族強勢生存”、“中國原生文明”理論,成為整體研究中國文明的重要理論家。歷時十六年,創作了長篇小說《大秦帝國》。最新著有《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上中下)、《中國文明正源新論》。
2011年,《大秦帝國》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並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提名和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最新著有《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上中下)、《中國文明正源新論》。
目錄
第一部 黑色裂變(上)中國文明正源的強勢生存———序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
楔子
第一章 六國謀秦
第二章 國恥昭昭
第三章 安邑風雲
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
第五章 衛鞅入秦
第六章 櫟陽潮生
第七章 瓦釜雷鳴
第八章 政俠發難
第一部 黑色裂變(下)
第九章 霹靂手段
第十章 蒹葭蒼蒼
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
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
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
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
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
第二部 國命縱橫(上)
楔子
第一章 鐵腕平亂
第二章 山東雄傑
第三章 西出鎩羽
第四章 談兵致禍
第五章 天地再造
第六章 風雲再起
第七章 大成合縱
第二部 國命縱橫(下)
第八章 連橫奇對
第九章 縱橫初局
第十章 張儀風雲
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
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
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
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
第三部 金戈鐵馬(上)
楔子
第一章 無妄九鼎
第二章 艱危鹹陽
第三章 東方龍蛇
第四章 鏖兵中原
第五章 冬戰河內
第六章 滔滔江漢
第七章 興亡縱橫
第八章 幽燕雷霆
第三部 金戈鐵馬(下)
第九章 孤城血卜
第十章 胡服風暴
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
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
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
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
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
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
第四部 陽謀春秋(上)
楔子
第一章 暮政維艱
第二章 商旅大士
第三章 邯鄲異謀
第四章 鹹陽初動
第五章 情變橫生
第六章 子楚還國
第七章 流火迷離
第四部 陽謀春秋(下)
第八章 風雨如晦
第九章 呂氏新政
第十章 合縱回光
第十一章 仲父當國
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
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
第五部 鐵血文明(上)
楔子
第一章 初政颶風
第二章 大決涇水
第三章 乾坤契約
第四章 風雲三才
第五章 術治亡韓
第六章 亂政亡趙
第七章 迂政亡燕
第五部 鐵血文明(下)
第八章 失才亡魏
第九章 分治亡楚
第十章 偏安亡齊
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
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
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
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
第六部 帝國烽煙
楔子
第一章 權相變異
第二章 棟樑摧折
第三章 殺戮風暴
第四章 暴亂潮水
第五章 殘政如血
第六章 秦軍悲歌
第七章 帝國烽煙
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
跋 無極之外復無極也
全新修訂版跋 秦統一文明的光焰永恆照耀中國
媒體評論
中國文明正源的強勢生存——序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節選)
大秦帝國是中國文明的正源。
大秦帝國所處的時代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個時代。
不幸的是,作為統一帝國的短促與後來以儒家觀念為核心的官方意識形態的刻意貶損,秦帝國在“暴虐苛政”的惡名下幾乎湮沒在歷史的沉沉煙霧之中。有限史料所顯示的
中國文明正源的強勢生存
——序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節選)
大秦帝國是中國文明的正源。
大秦帝國所處的時代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個時代。
不幸的是,作為統一帝國的短促與後來以儒家觀念為核心的官方意識形態的刻意貶損,秦帝國在“暴虐苛政”的惡名下幾乎湮沒在歷史的沉沉煙霧之中。有限史料所顯示的錯訛斷裂且不必論,明清小說《東周列國志》、《二十四史演義》等通俗史話作品,對秦帝國的描述更是魯莽滅裂,放肆褻瀆,將這段歷史塗抹得猙獰可怖面目全非。這種荒誕的史觀,非但是官方正統意識形態的形象化,而且流布民間,形成了中國民眾源遠流長的“暴秦”口碑。事實上,對於酷愛說古道今的中國老百姓而言,話本小說、評書戲劇、民間傳說等對民眾意識所起到的浸潤奠基作用,遠遠大於晦澀難懂的史書。兩千年來,在對秦帝國的描繪評判中,舊的正統意識形態與舊的民間藝術異曲同工,或刻意貶損,或肆意塗抹,悠悠歲月中眾口鑠金,中國文明正源的萬丈光焰竟然離奇地變形了。
這是中國歷史的悲劇,也是中國文明的悲劇——一個富有正義感與歷史感的民族,竟將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偉大帝國硬生生劃入異類而生猛撻伐!
悲劇的深遠陰影正在隨著歷史的進步而漸漸淡化,儒家式的惡毒咒罵也已經大體終止了。但是,國人乃至世界對秦帝國的了解,依然朦朧混沌。儘管萬里長城、兵馬俑、郡縣制、度量衡以至我們每日使用的方塊字(請注意,人們叫它“漢字”),都實實在在地矗立在那裡,人們觀念的分裂卻依舊如斯。
秦為何物?老百姓還是不甚了了。即或在知識階層,能夠大體說叨秦帝國來龍去脈與基本功績的,也是鳳毛麟角。
於是,就有了將秦帝國說叨清楚的衝動。
在漫長艱苦的寫作中,這種衝動已經慢慢淡了下來,化成一個簡單的願望——將事實展現出來,讓人們自己去判斷。
雖然如此,還是想將研究與寫作過程中形成的一些基本思想大體說說,給讀者與研究家們提供些許談資,以做深究品評。
通常意義上,“帝國”是一個歷史概念。它一般包含三個基本特徵:其一,統一遼闊的國土(小國家沒有帝國);其二,專制統治或高度集權(民主制沒有帝國);其三,強大的軍事擴張(無擴張不成帝國)。秦在這三個方面都表現得極為鮮明,可算是典型的古典帝國,而不是一個普通的王朝。
所以,這部描述秦興亡生滅過程的長篇歷史小說,就叫了《大秦帝國》……章節試讀
公元前362年秋,黃河西岸的少梁山地,打了一場罕見的惡仗。
戰事已經結束。秋天的暮色中,紅色衣甲的步兵騎兵已經退到主戰場之外的南部山頭,大纛旗上的“魏”字尚依稀可見。主戰場北面的山頭上黑蒙蒙一片,黑色旗甲的兵團整肅地排列在“秦”字大纛旗下嚴陣以待,憤怒地望著南面山頭的魏軍,隨時準備再次衝殺。南面山頭的魏軍,也重新聚集成步騎兩陣,同樣憤怒地望著北面山頭的秦軍,同樣準備隨時衝殺。血紅的晚霞在漸漸消退,雙方就這樣死死對峙著,既沒有任何一方撤退,也沒有任何一方衝殺,谷地主戰場上的累累屍體和丟棄的戰車輜重也沒有任何一方爭奪。就像兩隻猛虎的凝視對峙,誰也不能先行脫離戰場。
這是一次奇特的戰爭,沒有勝負,兩敗俱傷。
黑色軍團由秦獻公嬴師隰親自統率,半日激戰中斬首魏軍五萬。嫡子嬴渠梁率死士三百,直突敵陣中心,一舉俘獲了魏軍統帥公叔痤。按照戰國初期的用兵規模和評價標準,這算是一場特大勝利了。出人意料的是,魏軍在統帥被俘後非但沒有潰散,反而拚命回卷,力圖搶回統帥。秦獻公眼見長子嬴渠梁的三百死士陷入紅色魏軍的汪洋大海,情急之下,長劍揮動,親自率領五千精銳騎兵沖入敵陣接應。兩軍會合,士氣大盛。嬴渠梁一馬當先,率死士衝出重圍。秦獻公斷後阻擊,眼見要脫離魏軍,卻被一支冷箭射中背心。秦獻公痛徹心肺,一聲低吼,幾乎跌落馬下。此時嬴渠梁已經將公叔痤交於後軍大將,率死士反身殺回。秦軍在嬴渠梁率領下大舉衝殺,一氣將魏軍殺退到三里之外。回來再看公父,秦獻公背心的箭頭竟深入五寸有餘,周圍已經滲出一圈黑暈。隨軍太醫急得大汗淋漓,卻不知如何下手。
秦獻公面色蠟黃,伏在軍榻低聲道:“渠梁,撤軍……櫟陽。”便昏了過去。
“是否毒箭?”嬴渠梁滿眼淚光,卻沒有慌亂。
太醫急忙點頭:“這是魏國的狼毒箭,一時難解。”
“敢拔除么?”
“近箭疾射,鐵鏃深入五寸有餘,斷不可拔。”太醫搖頭。
嬴渠梁環視廳中大將,向一員威猛的將領拱手道:“大哥,斷箭吧。”
青年將領是秦獻公的庶出子,嬴渠梁的長兄,叫嬴虔。他手中那柄彎月形的長劍極為奇特罕見,聽得嬴渠梁招呼,他走到公父身後,拔出長劍立定,雙手不禁微微顫抖。要知道,箭鏃深入肉體,箭桿的受力處便在背心傷口,稍不留神使箭桿晃動帶動箭鏃,公父立時便有性命之憂。況且魏國的兵器打造得極為精細,長箭桿用上好的硬木製作,又反覆刷過幾遍桐油大漆,鋥亮光滑,尋常刀劍根本難以著力。縱然這柄彎月長劍是神兵利器,可也沒斬削過此等箭桿,安知沒有萬一?嬴虔緊張得頭上冒汗,內心暗暗禱告:“天月劍也天月劍,救公父一命了。”凝神定力,揚起天月劍輕輕一揮,只見一道光芒閃爍——劍刃尚未觸及,箭桿已被劍氣悄無聲息地切斷!嬴虔左手疾伸,凌空抓住斷開的箭桿,再看公父,竟是絲毫沒有察覺。嬴虔長噓一聲,不禁跌坐地上。
廳中大將們也同時輕輕地“啊”了一聲。
嬴渠梁鎮靜如常,吩咐道:“立即班師。誰願斷後?”
嬴虔一躍而起:“斷後我來。不殺暗箭魏狗,嬴虔提頭來見!”
“大哥,”嬴渠梁低聲道,“公父重傷,目下當以大局為重,不能戀戰。敵不追,我不動。堅守一夜,明日立即撤回,萬莫意氣用事。我在櫟陽等你。”
嬴虔猛然醒悟:“好。大哥明白了,明日回軍。”
嬴渠梁立即吩咐幕府諸將:“前軍子岸開路,長史公孫賈領中軍護衛國君,其餘諸將皆隨中軍護衛,我自率三千騎士殿後。立即拔營班師。”
眾將一聲答應,大步出帳,少梁北面的山地頓時緊張忙碌起來。
烏雲遮月,秋風蕭瑟。秦軍壁壘依然是軍燈高挑,刁斗聲聲。對面山頭的魏軍也是篝火軍燈,一片嚴密戒備,等著在明日的激戰中奪回主帥。魏國軍法:主帥戰死,將士無罪;主帥被俘,三軍大將並護衛兵士則一律死罪。如今丞相兼統帥的公叔痤被秦軍生擒,不奪回主帥,誰敢撤軍?魏國將軍們判斷,秦人好戰,國君受傷後定然是惱羞成怒,來日一定會進行復仇大戰,絕沒有乘勝撤軍的道理。今夜第一等大事是養精蓄銳,明日大戰,才是真正的你死我活。那時候,人們還不大擅長偷營劫寨之類的雕蟲小技,還延續著春秋車戰時期堂堂之陣正正之旗的正面決戰傳統,休戰就休戰,絕少有一方會乘著黑夜休戰之機偷襲對方營寨。戒備歸戒備,那是大軍駐紮的必然形式,魏國軍營還是迅速淹沒於無邊無際的鼾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