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真公路

1950年,首先修復宏路至融城公路(7公里)。 1952年,為了加強戰備,縣支前辦公室發動沿線民眾挖築路基,修鋪路面,突擊建造大真公路。 1953年6月,福清公路段接收融城至高山長39公里路段的養護任務,時路基寬度為7.5~8米,路面寬度為5.5~6米。

省道大真公路東起大�經高山、龍田、融城3鎮,在宏路鎮與福廈公路相交後,直抵真武殿(東張水庫壩址),全長64.2公里。
民國17年,施幼曉、唐鐵肩、陳佑山、王瑞欽、林嚇咩、王力棣等工商界人士發起修築融(城)宏(路)公路。經分段修築,民國19年竣工通車。民國20年夏,又把公路向西延伸,經真武殿、過洋接至東張街尾。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下令把全線橋樑炸塌、路基挖毀。
1950年,首先修復宏路至融城公路(7公里)。1952年,為了加強戰備,縣支前辦公室發動沿線民眾挖築路基,修鋪路面,突擊建造大真公路。同年宏路至真武殿路段也恢復通車。1953年6月,福清公路段接收融城至高山長39公里路段的養護任務,時路基寬度為7.5~8米,路面寬度為5.5~6米。同年年底公路段又接收高山至大�17公里路段的養護任務。全線路面結構原先多屬砂土路面,後經逐年改善,60年代中期先後鋪上泥結碎石,寬度統一為6米,路基基本穩定在8米。70年代中、後期運輸業日益繁榮,大真線的車輛密度增加,8米的路基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求。1978年開始,先在融城至安民,後在薛港至高山,接著又在龍田至白墓等路段陸續拓寬路基,兩側設定砌石護坡,把路基拓寬至12米,為全線路基的邊沿砌石打下基礎。同時為了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1979~1980年間新鋪設融城南門至龍田長21.5公里的瀝青油路面。並利用節約的經費,把油路面延伸6.5公里,抵達鏡頭宮。
1984年,為了解決縣城出入口道路的問題,按二級平丘公路標準改建融城――宏路路段,路基拓寬至18米,路面為三塊板結構,中間7.5米寬澆注水泥混凝土機動車道,兩側各有5米為瀝青注入式路面的非機動車道。1986年9月18日竣工。為表彰僑胞捐助修路的愛國熱忱,改路名為元洪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