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理感通茶是雲南比較早的歷史傳統名茶,因產於大理感通寺而得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感通寺後記載:“中庭院外,喬松修竹,間作茶樹,樹皆高三四丈,絕與桂相似。”清代余懷著《茶苑》,記有:“感通山崗產茶,甘芳纖白,為滇茶第一。”傳統制曬青或烘青綠茶,現有全炒青綠茶。產地
感通茶生長在感通寺方圓近10平方公里聖應峰(又稱盪山)、馬龍峰山肢一帶,處在莫殘溪、龍溪之間。茶樹特點
大理茶的典型特徵是,葉片卵圓,葉尖尾狀,葉面平坦,革質泛光,嫩枝、芽鱗、葉背、花萼、花瓣、花絲均無毛,惟子房有毛,花柱5裂,凡未知茶樹的形態與之相同者皆可認為是大理茶。品質特點
由於茶區具有雪山、雲霧、清泉、沃上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加上悠久的種茶、制茶傳統,所產的感通茶經沖泡後,湯色嫩綠清沌、茶香濃郁、滋味醇甘,經久耐泡,歷來被列為待客的上品,感通碧玉茶更是上品中的珍品。感通茶也是白族三道茶中的“台柱茶”。歷史
早在明代大理茶就是當時雲南的三個歷史名茶之一(另兩個歷史名茶是普洱茶和鳳慶產的太華茶)。據記載早在南昭、大理時期感通寺的僧侶已開始栽茶、制茶,茶已成為寺僧之業。經宋、元、明,感通寺的名聲更大。明代有眾多的文人在自己的著作有大理感通茶的記載。感通茶在明代盛極一時,可惜從清代開始,感通茶逐漸消聲滅跡了。不過如今當地政府以及有關茶廠已在恢復歷史名茶-感通茶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