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椰

大王椰

大王椰(學名:Roystonea regia),別名王棕、文筆樹、大王棕、常綠喬木,是最高大的椰子類植物之一,主幹淺褐色,生長速度緩慢,廣泛套用於南方城鎮道路綠化,作行道樹、園景樹等。大王椰子為高大喬木,高達20米,胸徑30-40厘米,莖灰白色有環紋,中部常膨大。葉鞘綠色,光滑,葉羽狀裂,長3-4米。肉穗花序分枝多而短,長40-60厘米。果球形。著名熱帶觀賞植物。[1] 大王椰為棕櫚科常綠喬木,我國南部熱區常見栽培,樹形優美,廣泛作行道樹和庭園綠化樹種。果實含油,可作豬飼料。

基本信息

 簡介 

大王椰
大王椰
常綠 喬木,棕櫚科,大王椰子屬。乾單生,圓柱狀,高達10~20m。是目前最高大的椰子類 植物之一,莖具整齊的環狀葉鞘痕,幼時基部 明顯膨大,老時中部膨大。葉聚生於莖頂,羽狀全裂,裂片條狀披針形,端漸尖或2裂, 排列不在一個平面上,葉鞘 光滑。肉穗花序三回分枝,排成圓錐花序式,佛焰苞2枚,外面一枚短而早落,裡面的一枚舟狀。果球形,成熟後紅褐色至紫黑色。花期4~6個月;果期7~8個月。
高溫多濕的熱帶氣候,耐短暫低溫。喜充足的陽光和疏鬆肥沃的土壤。
樹姿高大 雄偉,樹幹通直,為世界著名熱帶風光樹種,作行道樹或群植作綠地 風景樹。
原產於 美國佛羅里達洲與古巴。

形態特徵

樹幹:與其他 棕櫚科植物同樣為高大不分枝的喬木,
大王椰
大王椰
最高可達30米,樹幹高大而且表面光滑。樹幹頂部近葉處為綠色,其餘部份呈淺灰色,中間部份特別肥大。

葉子:四季常綠,葉子為羽狀複葉,葉鞘綠色,表面光滑,最長可達3米,螺鏇形排列於樹幹頂部,形成外形略為凌亂的樹冠。

花:花為白色。雌雄同株,雄花較長約6~7厘米,三點較雌花為大。穗狀花序,肉穗花序分枝多而短,長40~60厘米。花期約10~5月,為蜂類的蜜源食物。

果:核果,卵圓形,比檳榔小,種子卵形,長約1.2厘米。

生態習性

原產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及美國佛羅里達南端。中國華南各地普遍栽培。

喜溫暖濕潤氣候,陽性植物,生長初期緩慢。 適生於排水良好,濕潤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的粘性土壤。能通過一種“自殘”方式來保護自己,在遭受颶風襲擊時,能很快通過部分羽狀葉的葉柄基部的折斷而減小樹冠的受風面,從而保護植株不被颶風所颳倒。

園林用途

主要用途

大王椰子是是理想的南方庭園觀賞樹種,被廣泛套用於廣場、道路分隔帶或河邊林蔭小道等、園景樹最高大壯觀的椰子類植物。 是南方城鎮的園林綠化的主要樹種之一。大王椰是目前在熱帶地區最常見的一種風景樹,然而在數個世紀之前,它作為糧食儲備物和建材而受到保護。

美中不足

大王椰
大王椰

大王椰樹葉稀少,對於南方熱帶地區的炎炎夏日來說,起不到遮蔭作用,且存在“落葉問題”,大王椰的落葉和枯枝容易脫落,掉落行道上易砸中過往的行人和車輛,形成安全隱患,對此,城市綠化部門應該注意防範,加派人手看管大王椰,定期巡查景觀樹的落葉和枯枝,將大王椰發黃的葉子摘除。有關專家稱,城市綠化宜少種植大王椰。

繁殖 

大王椰多採用播種繁殖,外果皮由青色變為紅褐色至紫黑色,種子胚乳硬實,說明種子成熟,即可採收。種子採收後,浸水或用稻草堆約一周,待果皮鬆軟,用水洗擦去果肉,即可隨播或置沙中貯藏(不宜曝曬或脫水過乾)。播種時,氣溫宜20℃以上,如春季。播後注意保濕並搭蓋蔭棚,保持透光度30~40℃為宜。據實驗記錄看,大王椰子的種子含有營養豐富的胚乳,比較高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老鼠喜食,故播後需蓋好防鼠網或農藥以免損失。

育苗

大王椰子是鬚根的淺根性樹種,對水份反應靈敏,從沙床移至畦地時,往往因部份根系受到損傷使吸水機能減弱,導致葉子枯黃或枯死。大王椰子的種子含有營養豐富的胚乳,在發芽後一段時間內,可以不依靠外來養份而生長,所以在發芽生根初期較易移植。針對這一情況,發芽1個月後,根部只長出1—2條根時,就應擇陰雨天氣及時將沙床苗移植於畦地。

栽培管理

栽植地應選擇土層較深、排水良好、濕潤疏鬆、肥沃的酸性或微酸性土。應選4~5月間和8~10月的氣候條件下栽植,這時氣溫適宜,栽後成活率較高。移植後,淋足定根水,在苗木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保持圃地土壤濕潤,但不能讓地表積水多。栽植密度視培育苗木大小而定,一般以80厘米×80厘米為宜。苗木成活後,於生長季節每月追施氮肥一次,9月份以後增施磷鉀肥。雜草可採用噴施除草劑的方法 ,濃度視雜草種類及除草劑而定,一般草甘磷用量為0.5—0.7兩/30斤水,一年噴施2次即可。

病蟲害防治 

有關大王椰【王棕】主要的病害是乾腐病,炭疽病,葉斑病,灰斑病,流膠病,蟲害主要有介殼蟲。
乾腐病防治
【症狀】乾腐病病菌主要從樹幹基部侵入,也可以中部或頂端侵入。病斑黃褐至黑褐色,橫切樹幹,切面可見許多點狀褐色斑,而縱向解剖樹幹,則木質部出現黑褐色條斑,但外表皮層往往尚未表現症狀,感病的樹幹乾形收縮變細,呈灰暗色。嚴重時莖基部組織呈糊狀腐爛,並且臭味。在潮濕的條件下,病組織上長出白色霉狀物。老人葵也有此病發生。
【病原及發病特點】大王椰子乾腐病是由棕櫚疫霉侵染引起的。病害大多發生於4~10年生大樹。雨季末期特別是颱風雨後,病害發生最重。重露或濃霧的天氣有利於病害的擴展蔓延。因此2~6月高濕多雨季節是病害高峰期。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病重。路樹的初侵染源,主要來自帶菌的植株。
【防治方法】
加強管理,多施有機土雜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能有效減輕病害發生。
嚴格檢疫,栽植時汰除病株。發病後砍除重病株,集中燒毀。
發病後可交替噴灑70%錳鋅·乙鋁500~6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500~700倍液,或40%乙膦鋁200~300倍液,或65%甲霜靈600~800倍液。
炭疽病防治
防治上首先要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植株抗病能力,發病初期可噴好生靈500倍,50%多菌靈800倍,75%百菌清500倍,冠菌銅600-800倍代森鋅500倍,福美800倍等,連續幾次。
葉斑病防治
大王椰子葉斑病幼苗、幼樹和大樹均能發病。幼苗和幼齡樹發病比較嚴重,發病初期葉片出現退綠綠黃色小點,逐漸擴大為圓形或橢圓形斑點,直徑2-10毫米,中央灰白色,邊緣橙黃或紅褐色,多在葉片背後散生稀疏小黑點。
病原為Leptosphaeriasp.屬腔菌綱,孢腔菌目。無性世代為Septoriasp.病菌的子囊殼在病葉內越冬,夏秋颱風頻繁,多雨發病嚴重。
防治:A、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及鉀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B、發病期間,可用代森錳鋅(大生)6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800-1000倍液;或用40%滅病威400-500倍液防治。
大王椰子灰斑病
灰斑病在大王椰子發生相當普遍,病菌侵害葉片後引起大量葉片變色、凋萎、最後脫落。發病初期在羽葉上出現橙黃色的小圓點,以後擴展成灰色條斑,長約50毫米以上,病斑中心轉灰白或暗褐色條斑,許多條斑匯聚一起成不規則的灰色壞死斑塊。若病情繼續發展,可致使整張葉片乾枯、皺縮如火燒狀。病斑邊緣有暗褐色條帶圍繞,外圍有黃暈,病斑上散生圓形或橢圓形小黑點,即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
病原為PestalotiapalmarumCooke屬腔胞菌綱、黑盤胞目。本病的發生與樹齡有關。幼齡樹的葉片很少發生,成年或大樹的老葉發生較嚴重。
防治:同大王椰子葉斑病一樣。
大王椰子流膠病
大王椰子樹頭分泌出一種透明的褐色樹膠,時間一長,柔軟的樹膠變成塊。樹膠有異味,狀如桃流膠病流出的桃膠。
防治方法:
應對初發病植株用防毒礬對水500倍,或用乙磷鋁300倍液添加40%洗衣粉灌心。
預防該病應做到挖掘苗時應減少對根系的損傷,傷口用殺菌劑消毒處理。土球和樹幹要進行妥善包裝,以免在裝車運輸程受損。
栽植後用多菌靈、百菌清等殺菌劑進行一次全面噴灑,可防止包括疫霉病在內的多種病原菌的侵害。
介殼蟲防治
防治方法:
刮除害蟲 發現後套用小刀或刷子將成蟲刮掉,並將多蟲葉子剪掉燒毀。
藥劑防治 在若蟲期噴灑20%滅掃利5 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劑80O-1000倍液。

相關的種 

與“王棕 Roystonea regia (Kunth) O. F. Cook”相關的種有:
菜王棕Roystonea oleracea (Jacq.) O. F. Cook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