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廟[河南省信陽市大王廟]

大王廟[河南省信陽市大王廟]

大王廟,又名金龍寺,位於羅山縣河口街。始建於明初,距今已有800餘年歷史。自古以來香火旺盛,每月初一、十五前來禮佛的信眾數以百計,以每年元宵節最為繁盛。 廟宇北部緊靠淮河,是明清時期重要的渡口。戲樓位於中軸線上,座南朝北,南牆中央有一門為寺院大門。戲樓系單檐歇山式建築,屋頂覆以灰瓦,脊上有脊獸,戲樓背面(南面)大門上有磚雕圖案。戲樓大額枋與平板枋上透雕人物(八仙圖)、雲龍、花卉等。斗拱椓飛裝飾與河南北方建築有所不同。正面(北邊)檐下立四根石柱,柱高2米,寬40厘米,有的呈八角狀,有的呈圓形。戲樓旁邊的八卦台、西看台已毀,現僅存東看樓。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農曆二月二日是寺院一年一度的廟會,為縣文化監察大隊、鎮派出所、鎮工商所、鎮文化中心聯合打造,每年廟會期間,均有大型遊樂設施,馬戲團,戲劇舞台入住河口街,人山人海,廟會規格較高。

來歷

大王廟得名於金龍四大王(大王爺),且主供大王爺。金龍四大王,原名謝緒,生於1250年,卒於1276年,祖籍浙江杭州錢塘縣。明朝朱元璋打天下,慣用神道之手段,利用各地民間信仰,詭稱受神靈佑護,從而取信於民也為常事。四大王之封,或始於明初?然謝生本投身子江,而明清祀為黃河、運河神,亦匪夷所思耳!明、清重漕運,便以四大王兼為運河神。所以當時無論官民,皆虔奉之。這金龍四大王,就是相傳大王中的一個,管轄運糧河,南起江淮,北到直隸通縣,南北二二千里,都在他的勢力範圍之內,兩岸多建廟宇,按時祭祀。

大王廟 大王廟

明清時期,湖北黃陂眾姓商人水運路過河口碼頭,不巧天公不作美,大船突然陷入漩渦之中,眼看情況不妙,商人立刻許願,若能度過此關,必將在南岸修建廟堂,供奉河神金龍四大王的金身。最終果真幸免於難,故修建金龍寺大王廟以祭之。我國凡江河碼頭地方,多有大王廟,所敬的河神,稱之為大王。據北方傳說,大王特別喜歡聽戲,所以凡有大王廟的地方多建有戲樓,按時唱戲給大王聽。若問大王是什麼神,大都回答日:乃是一條小長蟲,它能管住江河中風浪的事,凡行船,無不小心長蟲,並奉祀。

歷史

大王廟處於竹竿河與淮河交匯處,明、清時期為水運食鹽竹木聚散地,是湖北商人為祭水而修。在清朝中葉,河口寨很有名氣,在信陽排為四大名鎮之一。因為這個寨子北臨小潢河,東瀕竹竿河,處於三縣交界處。寨里百貨、布匹、日雜、醫藥、菸酒等攤鋪琳琅滿目,糧油購銷、竹木加工、貿易貨棧、牲畜交易、飲食服務等充足齊全,貨通有無,頗為繁盛。寨口有一個水上港灣,各路鹽船停泊在碼頭,晝夜川梭,商賈雲集,素有“小香港”之稱。在此期間大王廟每年八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都要舉行十天廟會,人聲鼎沸,煞是熱鬧。加上這一帶河塘堰壩盛產黃鱔,粗壯肥胖,銷路很遠,有的直接運往港澳等地。人們說這裡風水很旺,能聚集人氣財氣,特別是出好漢的地方,其中張軫將軍就是典型代表。後來,由於陸路交通日漸發達,而此地亦日漸冷落。文革時期寺院遭毀,20世紀90年代後由河口村出資修繕。

重修鳥瞰圖 重修鳥瞰圖

結構

大王廟一共有三進。第一進是戲樓,系單層歇山式磚木結構,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戲樓兩邊各有一間耳房,東耳房供奉大王爺、財神爺及藥王爺,西耳房供奉玉皇大帝、送子娘娘及土地爺;第二進是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及地藏王菩薩,釋迦牟尼佛左右侍有阿難、迦葉兩位弟子,另有韋陀、韋力兩金剛護法,兩側牆壁張貼有十八羅漢壁畫,釋迦牟尼佛背面懸掛海島觀音畫像一幅,大雄寶殿是該寺進行佛事活動的主要場所;第三進是接引殿(念佛堂),中間供奉西方三聖,分別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兩側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接引殿東側為觀音殿,觀音殿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面容慈祥,造像精美。此外,中軸線兩邊分布著齋堂、客堂、廂房等附屬建築。

部分殿堂及佛像 部分殿堂及佛像

建築

大王廟為江南傳統徽派建築風格。傳統社會後期,隨著徽商的崛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徽州村落、祠廟、園林和宅居等建築有了矚目的發展,隨著徽商走出徽州本土,影響了很多地方並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建築流派。 徽州建築在其形成過程中受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觀念的影響,顯示鮮明的區域特徵,從布局到色彩都給人一種較為統一的格調和風貌。既具和諧美與韻律美,又是深厚的徽州文化的載體。 馬頭牆是徽州建築中最明顯的特徵,後人又稱之為“封火牆”。徽派民居高大封閉的牆體,因為馬頭牆的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靜止呆板的牆體,因為馬頭牆而顯出一種動態的美感。

景觀

戲樓

據寺內殘碑記載,大王廟在清代嘉慶十五年時已存在,系湖北眾姓弟子共同修建。戲樓建在大門上,坐南面北,系單檐歇山式磚木結構,樓頂為灰色筒瓦鋪成,檐下斗拱排列有致,十分漂亮。雕龍畫鳳工藝精良。戲樓通高約十米,舞台前場突出,三面敞開,平面呈凸字型,台面鋪以木板,台寬八點九米,深七點五米,台口高三米,台基高二點七米。後台深三點三米,與兩側耳房相通,有木隔扇將前後台分開。戲台下中部為寺門過道。戲樓與拜殿相對,中間場院長、寬各為二十六米,可容納觀眾約五千人。拜殿兩側有對稱的東西看樓,看樓坐北向南,東西走向,現僅存東看樓。看樓為二層,下層高二點六米,上層高一點七米,頂高約二米,深六米,前沿深九十公分處有木製欄桿,高一米。戲樓現為縣文物保護單位、信陽市第二批文化遺產,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戲樓 戲樓

木雕

十八羅漢彩繪與木雕 十八羅漢彩繪與木雕

十八羅漢彩繪與木雕位於接引殿的牆壁上,為清朝年間所塑,栩栩如生, 活靈活現,為金龍寺增添了幾分靈氣與色彩,令人讚不絕口。

古柏遺址

文革期間,寺廟遭到破壞,大雄寶殿、佛像、佛經、古畫等文物被毀於一旦,柏樹也難於倖免。柏樹是建廟時種植的,至文革同逾數百年歷史。據當地老人的回憶,當年的柏樹,高數十丈,粗幾人合圍,粗壯繁盛,頗有靈氣。

報廟

大王廟常年對需報廟者開放,並有法師和居士們為死者念經超度。所謂“報廟”,就是指人死後,家人捧著死者的靈牌到土地廟、城隍廟或五道廟裡把死訊向土地做報告,因為亡魂要到鬼神那裡去報到。白孝子雙手捧一木盤,盤上放有紙錢、香、供之類東西,孝子在前,孝眾在後,邊走邊撒紙錢,號淘痛哭。到在廟裡,孝子用紙錢在牆角處投貼,紙錢如在某牆角處停住,就認為亡魂即在此處安歇。隨後即在這個位置焚香燒紙叩拜。

重修

大王廟進行大修,負責人是靈山學悟法師。

1、2014年3月2日,靈山學悟法師主持“大王廟重修大典”,當天起唱大戲一周且舉辦文藝晚會。

2、2014年8月15日,工人們開始拆除廂房、廚房等老房子,之後陸續拆掉了大雄寶殿等建築。

大雄寶殿奠基法會 大雄寶殿奠基法會

3、2014年10月1日,大王廟舉行“羅山縣金龍寺大雄寶殿奠基法會”,並且邀請了縣長、縣宗教局局、鎮書記、華聯董事長李傑、羅山縣靈山寺方丈學悟大和尚、信陽賢隱寺方丈妙德大和尚、信陽遊河祝佛寺方丈昌盛大和尚、光山朝陽寺住持演新大和尚等各位領導、高山大德、護法 居士、當地村民參加法會。

廟會

農曆二月二是竹竿鎮河口村金龍寺一年一度的廟會,為做好廟會期間的安全工作,該鎮鎮聯合縣文化監察大隊、鎮派出所、鎮工商所、鎮文化中心,對廟會上安全工作進行了檢查。

一是專門組織人員對廟宇重點部位及四周消防安全工作進行了全面檢查,添加了部分安全設施和消防器材。

二是對該廟會所有遊樂設施、馬戲團和戲曲團進行安全大檢查,重點對棚子的搭建穩定性和安全性進行檢查,現場責令三家有安全隱患的遊樂團退出廟會進行整改。

三是重點對現場秩序、攤點管理、香火燃放、交通秩序等方面進行了檢查,現場對亂擺亂放、胡亂搭建的做到立即整改,現場處罰,下達了整改通知書5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