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陽金龍寺

河南信陽金龍寺

金龍寺,當地又稱大王廟。位於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竹竿鎮河口村北街,地處竹竿淮河入河口,始建於元末明初,距今有800餘年歷史,自古以來,香火鼎盛,是祭水防患的聖地。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紛紛前來上香拜佛,為豫南地區著名古剎之一。

歷史

金龍寺,位於羅山縣河口村北街,此地為竹竿河與淮河交匯處。明、清時期為水運食鹽竹木聚散地,相傳為湖北商人為祭水而修。寺院分為前,中,主三殿。主殿始建於明朝初年,前殿建於道光4年(即1824年),戲樓為湖廣商人於乾隆三十六年所建。廟址寬約30米,長約60米。後來,由於陸路交通日漸發達,而此地亦日漸冷落,90年代後由河口村出資修繕。

山門 山門

結構

寺碑 寺碑

金龍寺為三進三側布局,第一進是戲樓,天王殿和黛王殿,二進為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三進為接引殿念佛堂。三側為觀音殿,齋堂,客堂廂房。布局較為合理。

景觀

戲樓

據寺內殘碑記載,大王廟在清代嘉慶十五年(1810)時已存在。寺廟和戲樓系湖北黃陂及兩廣商人籌款修建。戲樓建在大門上,坐南面北,系單檐歇山式磚木結構,樓頂為灰色筒瓦鋪成,檐下斗拱排列有致,十分漂亮。雕龍畫鳳工藝精良。戲樓通高約十米,舞台前場突出,三面敞開,平面呈凸字型,台面鋪以木板,台寬八點九米,深七點五米,台口高三米,台基高二點七米。後台深三點三米,與兩側耳房相通,有木隔扇將前後台分開。戲台下中部為寺門過道。戲樓與拜殿相對,中間場院長、寬各為二十六米,可容納觀眾約五千人。拜殿兩側有對稱的東西看樓,看樓坐北向南,東西走向,現僅存東看樓。看樓為二層,下層高二點六米,上層高一點七米,頂高約二米,深六米,前沿深九十公分處有木製欄桿,高一米。戲樓現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戲樓 戲樓

十八羅漢彩繪與木雕

十八羅漢彩繪與木雕位於接引殿(後殿)的牆壁上,為清朝年間所塑,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為金龍寺增添了幾分靈氣與色彩。

十八羅漢彩繪與木雕 十八羅漢彩繪與木雕

白果樹

殿堂與佛像 殿堂與佛像

文革時,寺廟遭到破壞,佛像被砸,白果樹也慘遭推倒。據說,古白果樹高大繁盛,幾公里外都可以看到該樹,就算是三壯男環抱也難以夠到。

重修

目的

為弘揚佛法,搶救古建築,大王廟2014年起進行重建,由靈山寺方丈釋學悟主持工作。投資2千萬餘元用於建寺同時打造大王廟廣場,歷時3年左右。致力打造成豫南名剎之一!

規劃

未來建成之後,寺中心軸依次為山門、翹角戲樓、天王殿、大王殿、大雄寶

2014重修效果圖 2014重修效果圖

殿(中殿)、藏經樓法堂、接引殿(後殿),其次寺內附有偏殿若干(觀音殿、地藏殿、祖堂等以及塑道教神仙若干。)

目標

通過歷時三年最先進的重修,勢必將大王廟打造為豫南名剎之一。

旅遊貼士

開放時間

早上7:00-下午7:00(初一十五及廟會時間可能會有所調整,具體以實際情況為準)

乘車路線

信陽-羅山-竹竿-河口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