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熊貓野放研究中心”位於都江堰市玉堂鎮馬家溝,占地面積2023畝,預計投資1.6億元,3至5年內建成。野放中心初步設計從外向內依次為後勤工作配套區、科研教育體驗區、野外救護檢疫區、野化飼養繁育區、半原生態野放過渡試驗區、原生態野放實驗區六大功能區,從而形成完整的大熊貓回歸自然的生態科研走廊。
野放研究中心建成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計畫分批次投放40至50隻人工繁殖的大熊貓,進行系統的移地大熊貓野放過渡研究。研究過程中,大熊貓專家將全面收集大熊貓野放的科研資料,為最終實現大熊貓放歸自然提供科學依據。
大熊貓研究專家、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張志和博士說,大熊貓繁育研究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圈養,而是將這一物种放歸自然。在目前科研繁育取得較好成績、人工圈養種群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開展大熊貓野放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此次“大熊貓野放研究中心”的開建是中國保護大熊貓的一個重大步驟,在野放中心,熊貓專家將對大熊貓回歸自然相關課題進行系統研究。
相關媒體報導
總投資1.6億 都江堰玉堂大熊貓野放中心動工
1953年,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隻野外大熊貓從都江堰玉堂鎮被人發現,救助至成都動物園,由此開始了圈養保護大熊貓的歷史;50多年後,首個專門用於大熊貓野放所修建的“學校”再次在玉堂鎮破土動工,為人工圈養大熊貓畫上了意義非凡的一筆。昨日下午,國家相關領導、省市領導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熊貓保護權威專家、保護組織代表和全球熊貓冬粉代表會聚在都江堰市玉堂鎮馬家溝口,見證大熊貓災後重建項目之一、大熊貓野放研究中心項目“中華熊貓谷・成都大熊貓繁育野放研究中心”奠基啟動。
據介紹,大熊貓野放中心最
終定名為“中華熊貓谷・成都大熊貓繁育野放研究中心”,首期占地面積2023畝,總共預計投資1.6億元,近期投資6000多萬元,先期建設及野放研究設施建設投資為6000萬元,將在3-5年內建成。據悉,今年年底,適應區或將迎來首批入駐的來自成都大熊貓基地的學員,這些學員都將是經嚴格挑選的“亞成體”,它們將在這裡適應當地的環境。
將如此重要的野放中心選址玉堂,其中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說起都江堰玉堂鎮與大熊貓的結緣,前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李光漢還有印象,據他回憶,1953年正是玉堂鎮的農民發現了第一隻病餓野生大熊貓,並將它送到動物園,開創了近代飼養大熊貓的序幕。李光漢認為,從最初大熊貓走出玉堂,到現在建立起野放中心,意味著大熊貓人工圈養已從攻克繁育難關轉移到野化放養階段,具有標誌意義。
又訊本次奠基儀式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將陸續開展“凝聚愛心,重建家園―2010我為熊貓建新家的全球公益活動”,將舉行設計方案建議、中華熊貓谷LOGO設計徵集、組織重建熊貓家園國際論壇及網路直播、招募“重建家園熊貓親友團”、組織大熊貓棲息地考察、為大熊貓捐植竹子等一系列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