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村委會

大灣村委會

大灣村委會該行政村隸屬潞西市芒市鎮,地處芒市鎮北邊。現有農戶1207戶,有鄉村人口5753 人,其中農業人口 5743人,勞動力406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381人。 全村國土面積34.1平方公里,海拔950米,年平均氣溫19.5℃,年降水量1476毫米,適合種植甘蔗、水稻等農作物。該村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內道路為砂石路、土路,需要硬公路。需修建垃圾堆放場地及生活排水溝渠。修建蓄水池,解決部份民眾飲水困難問題。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村莊一角
該行政村隸屬潞西市芒市鎮,地處芒市鎮北邊,距芒市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芒市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潞西市11公里。東邊與中東村委員會接壤,南與東北里接壤,西與拉懷村委員會接壤,北與下東村委員會接壤。轄街坡、大灣、木康等1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207戶,有鄉村人口5753 人,其中農業人口 5743人,勞動力406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381人。
全村國土面積34.1平方公里,海拔950米,年平均氣溫19.5℃,年降水量1476毫米,適合種植甘蔗、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7822畝,人均耕地1.36畝,林地228391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557.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30元。該村委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石榴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822畝(其中:水田5073畝,旱地2749畝),人均耕地1.36畝,主要種植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2435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7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5畝,主要種植柚子、檸檬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146畝,其中養殖面積1039畝。

基礎設施

排水溝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村有1211戶通自來水,有4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3.46%)。有1211戶通電,有1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24%和98.8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00戶(分別占總數的66.06%和66.06%)。
該村到芒市鎮已通公路;進村道路為柏油馬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9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1輛,拖拉機514輛,機車138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73畝,有效灌溉率為64.8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05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1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1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21戶。全村有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5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9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2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83萬元,畜牧業收入988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109頭,肉牛194頭); 林業收入102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90萬元, 工資性收入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2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8人 ,在省內務工82人,到省外務工1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25萬元, 該村發展柚子、檸檬、手工藝品特色產業,計畫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1234戶,共有村人口5867人,其中男性2973人,女性2894人。其中農業人口5840人,勞動力4060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4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07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街坡、廣相、木康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城郊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4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85人,中學生44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2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959.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08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77000個(勞均1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552萬元,有固定資產38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3個,黨員總數74人,黨員中男黨員65人,女黨員9人。 團員57人。

發展重點

該村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內道路為砂石路、土路,需要硬公路。需修建垃圾堆放場地及生活排水溝渠。修建蓄水池,解決部份民眾飲水困難問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種植業及第二、三產業;引進先進技術,發展畜牧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