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資料
- 擁有及營運者:東日本旅客鐵道
- 路線走向及總長度:野邊地-大湊(58.4km)
- 軌距:1,067mm(窄軌)
- 車站數目:11(含起、點站)
- 雙線路段:無(全線單線)
- 電氣化路段:無(全線非電化)
- 閉塞方式:特殊自動閉塞式(軌道迴路檢知式)
- 總指揮室:盛岡輸送指令室
可交會列車站:1(陸奧橫濱)
運行形態
大湊線除了有各站停車的普通班次外,還有來往東北本線青森、八戶和大湊的快速列車“下北”(しもきた)和團體列車“閃亮陸奧(きらきらみちのく)”運行。在“下北”每天4.5班對向班次中,有2.5班在大湊線內為快速班次。大湊線的運行極速為85km/h。但因為大湊線沿海岸而建,且彎道較少、車站距離較長,加減速損失的時間很少,故線內列車的平均速度反而較高。其中快速列車“下北”是線內行駛速度最高的列車,達70km/h,這高速在日本非電氣化支線來說是非常罕見的。
全線由キハ100系200番台(八戶運輸區所屬)運行。列車只有負責駕駛的車掌操作,故採用“後上前下”的制度。列車途中只有在陸奧橫濱站待避逆向班次。臨時列車會採用キハ40系,採用國鐵標準的雙車掌制度運行。
大湊線面向西邊的陸奧灣,東邊在下北半島較低的山地,由於強風每年有幾次停開的狀況。停開時馬上有巴士代替行駛(野邊地~大湊間巴士代開約1小時30分)。代行巴士由下北交通和JR巴士東北2間公司運行。冬天常有停開或是慢速行駛的狀況。
在東北新幹線最後一段——八戶至新青森通車後,原有的東北本線八戶至青森段根據法例轉交第三部門鐵道型態移交給青森鐵道管理。大湊線與其他JR路線完全切斷聯繫,成為JR集團中唯一的“孤立路線”。沿線居民對此感到非常不安。2007年11月,JR東日本表示新幹線延伸後仍繼續營運大湊線。因此,青森鐵道允許持用日本鐵路週遊券(JR Pass)與青春18等車票的旅客在青森車站、野邊地車站及八戶車站搭乘青森鐵道線的列車往來大湊線而無需另補車資,但不能在其他中途車站上下車。
歷史
- 1921年(大正10年)3月20日 【開業】大湊輕便線 野邊地~陸奧橫濱 【車站新設】有戶、陸奧橫濱
- 1921年(大正10年)9月25日 【延伸開業、全通】陸奧橫濱~大湊 【車站新設】近川、田名部、大湊
- 1922年(大正11年)9月2日 【訂立路線名稱】大湊線
- 1939年(昭和14年)12月6日 【車站新設】下北(本日大畑線開業成為分歧站)
- 1943年(昭和18年)3月20日 【車站新設】吹越
- 1946年(昭和21年)6月10日 【車站新設】有畑
- 1948年(昭和23年)12月1日 【站名改稱】田名部→赤川(同時大畑線本田名部站改稱田名部站)
- 1953年(昭和28年)6月10日 【車站新設】金谷澤
- 1958年(昭和33年)12月20日 【車站新設】北野邊地
- 1968年(昭和43年)10月1日 青森~大湊間急行“夏泊”(なつどまり)開始行駛
- 1974年(昭和49年)10月1日 【廢止貨物業務】下北~大湊
- 1978年(昭和53年)10月2日 “夏泊”降格為快速
- 1984年(昭和59年)2月1日 【廢止貨物業務】野邊地~下北
- 1985年(昭和60年)7月1日 大畑線轉換為下北交通
-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 【業務繼承】東日本旅客鐵道(第1種?野邊地~大湊)
- 1988年(昭和63年)3月14日 快速“夏泊”改稱為“宇曾利”(うそり)、開始一人運轉
- 1993年(平成5年)12月1日 成立大湊線營業所、並引入Kiha100系柴油車、快速“宇曾利”改稱為“下北”
- 1999年(平成11年)12月4日 特殊自動閉塞化(CTC)、廢止通票閉塞
- 2001年(平成13年)4月1日 下北交通大畑線廢止
- 2002年(平成14年)7月 團體列車“閃亮陸奧”開始行駛
- 2002年(平成14年)12月1日 東北新幹線八戶站開業,快速“下北”行駛區間增加大湊~八戶。
車站一覧
- 全部車站位於青森縣。
- 快速“下北號”、快速“閃亮陸奧下北、青森”的停車站請參照相關條目。
- 站名旁有 # 號表示該站允許會車或待避。
過去的接續路線
- 野邊地站:南部縱貫鐵道南部縱貫鐵道線
- 下北站:下北交通大畑線
參考文獻
- 今尾惠介. 日本鉄道旅行地図帳 2號?東北. 日本鉄道旅行地図帳. 新潮社. 2008. ISBN 978-4-10-790020-3.
- 廣田尚敬、廣田泉、坂正博. 日本電車大集合1338. 人人. 2008. ISBN 978-986-711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