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洪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洪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北省中北部,地處隨州、荊門兩地結合部,總面積305平方公里,其中隨州境內127平方公里。1988年8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5年4月,市委市政府批准設立隨州市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管委會下設辦公室、景區管理局(規劃建設環保局)、農村工作局、財政局、國土資源分局、公安分局、林業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大洪山主峰——寶珠峰海拔1055米,為“楚北天空第一峰”。景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為豐富,有開發價值的景點73處,有觀賞價值的景觀景物3400多個。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大洪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洪山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內森林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十分優美,植物和野生動物種群繁多,山巒起伏,茂林修竹,鬱鬱蔥蔥;山水相依,溪流縱橫,泉水淙淙,充滿靈性;林間小道,迂迴曲折,曲徑通幽。叢林相映,山水成趣。森林公園風景資源類型複雜多樣,呈現出泉醇、峰俊、林幽、洞奇、湖美五大特色,其重點風景資源主要有“鄂中屏障――寶珠峰”、“鄂中瑤池――白龍池”、以及“神奇溶洞――兩王洞”三處。

“寶珠峰”,是大洪山脈主峰,海拔1055m,相對高差超過800m,有如鍔刀刺天,雄居群山,形成了一山獨秀的雄姿。山頂可觀日出,賞夕陽,看雲海。登臨主峰憑高望遠,群峰鼎立,層巒疊嶂,林壑幽深,百里綿亘,眼底千里丘陵、橫橋沃野,腳下“河流如束帶,田舍若棋盤”、“峻岭橫屏曉霧開”。真正讓遊客欣賞到“橫亘西南壓萬峰,踏破白雲山外山”的勝景。

“白龍池” 是中國四大火山口湖之一,位於寶珠峰,齋公岩喚狗山三峰之間的天然泉水湖,海拔高程為850m,湖面20700m2,水深10m-15m,水質優良,池水碧綠如鏡,終年不涸,一年四季,從早到晚總是霧氣騰騰,哪怕大旱十年八載,池中的水總是那么多。它中流飛瀑,地吐溫泉,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蒼松翠柏長生地,綠水青山古洞天”,如一面明鏡懸掛於藍天白雲之間,故稱為“空中懸湖”。是湖北境內海拔最高和最大的高山泉水湖泊。

“兩王洞”地處海拔860m處,洞深1000m,洞外上方為鬱鬱蔥蔥的林木,洞頂刻有“兩王洞”三個大字。洞內幽深,共有4廳。洞穴類型屬於飽水帶洞穴承壓水帶洞穴滲流帶洞穴三大類型中的飽水帶洞穴,由降水通過岩層中的裂隙下滲不斷地溶蝕、擴大裂隙的空間形成。裡面洞連洞,洞復洞,洞洞有景,上有景,下有景,處處有景,形成迷宮形洞穴,景觀豐富神奇。

山體地貌

典型的歷史遺蹟典型的歷史遺蹟

大洪山寶珠峰四周懸崖峭壁,十分壯觀,峰頂古有寺院,故素有“漢東地闊無雙院,楚北天空第一峰”之稱。森林公園溝壑縱橫,迂迴曲折;峽谷深潭,瀑布高懸;茂林修竹,曲徑通幽;珍禽異獸,林野物豐;氣候涼爽,風景宜人。山上林木蒼翠,鳥語花香;山澗溪流潺潺,漫石穿隙;壁潭飛瀑,銀河掛天。

森林公園的溶洞稱奇,兩王洞、白龍洞洞洞奇觀。有的能容納數萬人,有的幽深莫測,走不到盡頭。洞內景象瑰麗多彩,山水並存,廳堂寬廣。洞頂石筍,參差危聳,將墜不墜,粒粒珍珠滴,洞壁嶙嶙然,都塑成鳥狀人鬼形。燈光四起,煙霞散彩,日月搖光,玲瓏剃透,足下彩雲生萬道,身邊瑞氣護千層,一片福地洞天。

其中典型的地文景觀資源有:

(1) 兩王洞:位於齋公岩東南面,以西漢末年綠林軍起義領袖王匡王鳳曾經在這一帶屯兵而得名,海拔高度為860m,洞口寬2m,高3m,洞長1000m,有4個洞廳,第一廳有較大的空間,廳頂石幔如珠簾高懸。堂內有似觀音打坐的蓮台和形似各種神態的佛像;第二廳以石柱高大、石筍眾多,中央有一數人合圍的大石筍,高50餘米,頂天立地,周圍數十根細如杯口的小石筍競相爭立,形似八百羅漢;第三廳有一個似銀龜的石鐘乳高踞一坎上,背上似片片魚鱗其間自然點綴著如透明的寶石,右壁上有一石幔附壁而下,如巨龍下海;第四廳石柱、石鞭、石花、石筍、石桃、石塔光彩奪目、交相輝映,還可見溪流泉水。現已部分開發,洞內景點集中,色彩豐富,敲擊石幔,珠圓玉潤,屬於一種響石洞,洞中鐘乳石林立,泉水叮咚,石柱,石鞭,石花,石珠,石筍,石桃,石塔,千姿百態,美不勝收,頗有觀賞價值。

(2)白龍池:白龍池位於寶珠峰,齋公岩,喚狗山三峰之間,海拔850m,面積20700m2,水深15m,為寒武紀晚期(約5億年前)大洪山地區大規模火山爆發後,火山口成湖,是中國四大火山口湖之一,水質優良,終年不涸,至今在其附近仍有很多礫石,如在高爐中冶煉過一般,順山坡被流成一條條小脊樑,四處可拾到一種赤紅色石頭,呈蜂窩狀,放入水中漂浮不沉。

(3) 龍斗崖:石板石橋處山背55m高的兩崖對峙,如刀削斧劈一般,形成兩道絕壁,相距30m,猶似兩龍相鬥,登上龍斗崖方能體味到“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意境。

(4) 白龍洞:為1990年修林區公路時發現,洞口寬3m(目前未完全探明)。它處於白龍池邊緣,故暫擬名“白龍洞”。所在之山為齋公岩。人在岩上,有嗡嗡足音,常以為此山為空山,據分析,有可能與兩王洞連成一片。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5) 群蛙鬧春:位於兩王洞以北1公里處,此處石林重疊,其形態酷似一隻只張嘴鳴叫的青蛙,平均高15m、長20m、寬6m,人們形象的稱之為群蛙鬧春。

(6) 伏獅石:老龍洞附近路邊上立一塊巨石,高25m,寬,厚,均2m,其身嶙峋,其頂狀如巨獅張口。

(7) 龍頭灣石林:位於白龍池以南500m處,有一處面積20畝的石林,高度為10-50m不等,怪石崢嶸,似盆景,似雄鷹,石筍林立,趣味橫生。

(8) 鷹嘴石:白龍池西南3公里處有一巨石,高80m,寬20m,長150m,高高聳立,岌岌可危,其狀如鷹嘴,其形態酷似一隻蒼鷹坐臥,注目前方。

天象景觀

大洪山脈主峰大洪山脈主峰

雲霧:大洪山春夏季降雨充沛,山中多雲霧,由於地形變化因素,山中雲霧積聚,急劇流動。形成瞬息萬變的雲濤霧海,看雲霧,賞霧瀑,有時山上霧罩細雨,山下則陽光明媚,雲蒸霞蔚,有如仙境。

日出日落:登上鼓樓峰,可觀日出,賞夕陽,可以欣賞到“橫貫西南壓萬群”,“踏破白雲山外山”的勝景。漫天的雲霧和層積雲,隨風飄移,時而上升,時而下墜,時而舒展,千變萬化,蔚為壯觀。風平浪靜之際,白雲茫茫,雲鋪深壑,無數山峰淹沒在雲海之中,只剩下幾個峰尖。轉瞬之間,風起雲湧。雨雪天氣之後,日出或落日的"霞海"光華絢麗,色彩斑斕,涌金流銀,織絲鋪綿,尤為壯觀。

水域風光

水域風光水域風光

公園內地勢變化較大,出現了多處瀑布、跌水和深潭。大洪山山頂藏“瑤池”,山腰流飛瀑,山腳吐溫泉,海拔880多米的老龍池,清澈透明,常年不涸,海拔850多米的白龍池,水面20700平方米,鑲嵌在寶珠峰,喚狗山和筆架山之間,山水交融,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被譽為“鄂中瑤池”,古有“蒼松翠柏長生地,綠水清山古洞天”的碑文,白龍池水順流而下,進入山谷,形成橋河九潭疊翠,劍口飛瀑等景點,十分壯觀。¬¬¬

其中典型的水文景觀資源有:

(1)黃龍池:寶珠峰上黃龍池,地處海拔1000m處,水面面積20m2,是一基岩裂隙泉,水深3m,水質清醇甘爽,終年不涸。1986年7月曾經抽水3.5小時測試,水位下降60cm,52小時後恢復原狀,為一罕見的豐富的高山水源,現整修成電勢差轉台和微波站的供水水井。

(2)七潭疊水:橋河山谷中兩山夾峙,河床比降較大,山溝中亂石參差,迭迭磊磊,溪流沿著山岩而下,形成了七潭疊水。總長度300m,寬度5m,落差40m,從下游迭瀑中望去,泉水從黑黝黝岩石上激射而過,亂石一線,凝綠聚翠,有靜有動,有聲有色,是一副難得的山水畫面。盛夏時節,山風習習,水聲隆隆,芳草如茵,蟬鳴雀躍,潭邊小憩,涼意自生。

(3)一碗水:位於靈觀廟西北約50m處,此處有一泉眼,有碗口大小,碗內泉水不溢不降,朝夕與碗口持平。

(4)老龍池:位於公園西南300m處,海拔880m,水面面積200 m2,水深3m這裡地形開闊,樹木繁茂,在此池中種植荷花,睡蓮形成蓮花池,泛舟蕩漾其間,可領略到“蓮葉何田田,魚戲蓬葉間”的景色。

生物景觀

森林植被景觀

公園樹木種類繁多,林相各異,季相分明,形成了森林公園獨特的森林格局。樟樹,烏桕,胡枝子,柏樹,椴樹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其林下分布有報春花、杜鵑花、黨參、天麻等各種奇花異早和名貴中藥材等;海拔500-700m為殼斗科落葉闊葉樹及青檀、鳳尾竹等,海拔700-1000m為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主要是化香、櫟樹和松杉混交林;1000m以上為松科純林。

縱觀大洪山森林植被,春天,百花開放,爭芳鬥豔,林濤花海、徑幽思遠;夏季,松杉鬱鬱蔥蔥,野草交茵,異獸歡躍,珍禽齊鳴;秋季,萬頃紅葉如染,碩果在枝頭搖曳,松鼠在樹間跳躍,燦爛繽紛的仲秋繡著豐富的喜悅;冬季,松柏挺立,雪壓枝頭,寒光流瀉,銀裝素裹,一派蒼茫的北國風光。

森林植物景觀

(1)原始林海,入園後向東南3km,有一片面積2000畝的原始林,主要樹種有楠木,香果樹,椴木,楓樹等,平均林齡在100年以上,平均樹高在20m以上,平均胸徑30cm以上,同時還可以採到何首烏,杜仲,重樓等名貴藥材,是研究大洪山植物資源的天然園地。

(2)松、杉人工林海,在白龍池景區齋公岩南側及兩王洞景區東部,有面積4600畝的松杉人工林,林相整齊、生長旺盛,平均林齡30年,平均樹高25m,平均胸徑30cm.其中尚存胸徑40至60公分的台灣松處女林120畝,林木茂盛,樹齡皆在100年以上,置身此處,可穿林海,賞植物,採藥材,拾野味,是不可多得的休閒療養場所。

(3)竹園:在徐家溝景區內有一片150畝楠竹園,遠遠望去,幼竹萬簇,微風吹拂,竹海綠浪,一排山野風光。

(4)花卉盆景園:在公園避暑基地附近的花卉盆景園50畝,收集了60多種珍貴的花草和盆景,如:杜鵑園,月季園,牡丹園,芍藥園,蘭草園,盆景園等, 還有白龍池山石縮影圖,遊客在此可觀群芳鬥豔,賞盆景藝術。

(5) 紅葉林:在靈觀埡公園入口處建一面積為1000畝的烏桕,楓葉樹紅葉林區,樹齡皆在30年以上,樹高在20m以上,胸徑30cm以上,秋高氣爽之時,欣賞大洪山紅葉林,體味“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勝景,別有一番情趣。

(6) 花叢林海:公園境內花卉資源豐富,每當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之際,幾乎所有林地都有迎春花,櫻桃花,杜鵑花,蘭花,金銀花等爭奇鬥豔。自然景色甚為壯觀,漫步於花叢林海,令人無酒自醉。

古樹名木景觀

(1)千年銀杏

洪山寺旁有一顆千年銀杏,據考證,其樹齡在1000年以上,胸徑3.1m,需6個成人才能合抱,樹高35m,冠幅600m2,與洪山寺一起見證了人間千來的興衰榮辱。

(2)台灣松處女林

沿兩王洞石階而下向東2公里處,有胸徑40至60公分的台灣松2000多株,林齡在100年以上,每當秋天到來,這裡楓葉火紅,松樹蒼黛,櫟樹褐黃,竹林青翠,顯的熠熠生輝。

公園內還遍布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水杉,二三級保護樹種杜仲、核桃、大葉木蘭、鵝掌秋、金錢松、大別山五針松、楠木、厚朴、天目木蘭、天女花、香果樹、水松、華南五針松等。

野生動物景觀

野生動物中珍稀動物有金錢豹、金錢龜、娃娃魚、紅嘴相思鳥等,分布不均,在公園的密林或者溪流深處偶有發現。在公園遊覽區的森林內,常見動物有紅嘴相思鳥、雉雞、布穀、黃鶯、松鼠、野兔等。偶見物種為喜鵲、穿山甲、果子狸。

人文景觀

歷史遺蹟

歷史遺蹟歷史遺蹟

大洪山森林公園的人文景觀源遠流長。其地理位置險要,有“鄂中屏障”的美譽,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西漢末年的“綠林軍”,元代的“紅巾軍”,清代趙邦璧等農民軍起義都以此為根據地。漢代王匡、王鳳率綠林兵曾屯兵於此,留有綠林軍起義的古戰場遺址。

唐朝寶曆二年建的洪山寺,在歷史上頗有盛名,曾有殿堂百餘間,僧侶700餘人,是我國佛教的重點叢林。其佛法《語錄》,《菩提心戒》,《曹洞宗派》等遠傳日本印度等國。曾是湖北的佛教勝地之一。早在清朝就被列於全國120座名山之一。

大洪山是一座歷史的豐碑。景區內分布多處歷史文物遺蹟和考古發現,從三里崗冷皮埡和京山屈家嶺出土的彩色陶器,生產工具來看,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大洪山地區的燒陶技術和農業技術就已經非常先進。它在考古上的地位可以與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相提並論。公園內還保存有“屈家嶺”“冷坡埡”等新古器文化遺址。

革命戰爭期間,李先念,陶鑄,錢英,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戰鬥過,領導的新四軍在此創建了不朽的英雄業績,留下了他們光輝的足跡。這些先輩的活動,都留下了豐富的人文景觀資源。

其中典型的歷史遺蹟:

(1)大洪山寺廟,據《大洪山志》記載,大洪山寺院始建於公園826年,為佛教勝地,分上下兩院,該院主持多為歷代高僧,這裡有“大洪山山連山山山相接,洪山寺寺接寺寺寺相連”的讚譽。一千多年來,洪山寺屢建屢毀,現建園中已經重建部分寺廟建築群,洪山寺在重建過程中實現了古典樣式和現代工藝的完美結合,其飛檐琉璃、金壁輝煌、氣勢宏大、是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寺院之一。

(2) 橋河古道:橋河山谷中,有一條2000年以前用石板砌成的古道,長約12km,寬2m。據傳說,當年綠林軍大營駐紮在大洪山主峰一帶時,這條古道是將士們進出大洪山腹地及主峰的軍事要道。唐朝以後,因主峰山頂建起寺院,這條山溝便成了“神道”。為香客遷往進香的通道,世事滄桑,時過境遷,用石板砌成的古道仍保留著原樣,漫步橋河古道,既給人以悠遠的思緒,又能領會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神韻。

(3)石板古橋:觀賞林的下方有一座石橋,長3.5m,寬1m,高2.5m,原來是兩塊長3.5m的石條架起來的,不知何年有塊石條斷塌,沖那風化的痕跡中足能證實它歷史悠久,傳聞李自成,三聰兒,等農民起義軍和賀龍元帥曾涉足此橋。

(4)靈觀廟:橋河以西的靈觀埡處,曾有一靈觀廟,每逢祭日,香客絡繹不絕,毀於文革期間,正在予以修復。

(5)狀元塔:在老龍池的附近有狀元塔,仙人塔,曬書台等遺蹟。現基本保存完好,是宋代進士鄭獬的讀書處,鄭獬為宋英宗時期翰林學士,金兀朮侵犯鄂中時,鄭獬舉兵抵抗,失敗後歸隱大洪山中,狀元塔塔高2.8m,呈六邊形,內室1.3×1.5m,內有石桌,石凳,塔為青石板拼成。另一塔在白龍池場部後200m處,式樣同狀元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