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之首有《皇明大一統地理之圖》,繪有各個省區的位置、重要城市,以及長江、黃河等重要河流。北部的長城畫得十分突出,長城之外,基本按“外夷”地區標示,與周邊自立為國者圖例類同。對周邊國家,也大略標示其位置,即在該處以一方框寫上國名,如南方有安南、占城、暹羅、滿剌加,東有朝鮮、日本、琉球等等。這表明時至明代,地理視野雖然擴大,但在一般學者與社會民眾之中,關注點仍然僅僅是長城以內地區。《皇明大一統地理之圖》之後,依次繪有《周地理之圖》、《漢地理之圖》、《唐地理之圖》、《宋地理之圖》,粗陋極甚,只是用一個個方框填寫地區名。似乎作者有考察歷史地理的意識,並且欲將明朝與以往大一統政權的統治區域相比較,但歷史地理知識不足,編輯成書又相當倉促,僅僅聊為示意而已。明朝後期,一種趨於狹隘的正統論觀念日益流行,秦、西晉、隋、元等朝代,或因殘暴短祚,或因得位不正,或因少數民族政權,皆被排斥於正統之外。本書只列有周、漢、唐、宋等前代的地理之圖,反映出作者接受的正是比較狹隘的正統觀念。各卷之首都繪有本省區的《山川大勢圖》、《州縣鱗次圖》,凡刻印地圖之頁版面不再分欄。省區的這些地圖繪製較為細緻,但仍不能把各縣的地區範圍準確表達,僅能標示位置,蓋一則是受到當時的測繪技術所局限,二則是本書作為普及性讀物,未將較高的學術標準作為編纂宗旨。
《皇明一統紀要》編纂上十分簡明,各卷內容之前先列本省區目錄,即排列各府、州名稱,各府、州之下列各縣名稱。這樣不僅刻可以依目錄順序查閱內容,而且從目錄上即可看出一省包括幾府幾州,府、州各轄哪些縣,行政編制一目了然。正文內容亦簡明扼要,分地區敘述地理、沿革、轄屬、戶口、經濟、駐軍、官制、土產、人物等,亦有學校、倉庫、驛站一類事項,間或以小字採錄歷代有關係的詩詞、傳聞軼事、歷史典故等等。府、州、縣層層條列,大小區劃互相配合,不重複也不遺漏。
《皇明一統紀要》雖是從《大明一統志》刪略縮編而來,但自有其編纂意圖,它使內容結構簡明化,改分類敘述為突出行政區劃的線索,將建置沿革等內容大加省略,歷史人物的介紹也明顯縮減,而重視了經濟資料的保留。這表明本書是從現實的實用需要出發,為普及地理知識而編纂的通俗性讀物。明代後期,歷史、地理以及一般社會生活知識性的通俗書籍大量面世,各類書坊競相刊印,甚或自行抄纂拼湊,但也有不少文人學者投入到這類圖書的編輯之中,形成歷史、地理及其他學問乃至現實政治知識、社會生活知識空前普及的文化風景線。顧充是編纂此類書籍的學者之一,《歷朝捷錄大成》即為“慨然嘆史帙浩繁,觀者莫知端倪”而編纂的通俗普及性歷史讀物,《皇明一統紀要》的性質也體現了顧充這種通俗、簡明的著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