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經中,勝積菩薩受釋迦牟尼佛所遣,前往北方歡樂世界法起如來前,聽受“大方廣名師子吼”法門。法起如來親口宣說,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如來,即是法起如來。
經中語句節選:
“善男子。勝積菩薩作如是解。一切諸法無來無去。云何世尊而問我言汝從何來。彼知諸法無有言說處不可得。云何而得言所從來。”
“欲求法者於自身求。欲求菩提以五蘊求。”
基本內容(經文翻譯)
爾時佛告勝積菩薩。北方去此六十恆河沙佛土。俱胝那由他百千微塵等剎。有世界名曰歡樂。佛號法起如來應正等覺。現在說法。以立持安普利一切。今欲說大方廣名師子吼。難遇難聞。汝可詣彼聽受法要。爾時勝積菩薩受佛教已。即往歡樂世界見法起佛。頂禮雙足右繞七匝卻住一面。時法起佛見勝積菩薩。知而故問。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從何來。時勝積菩薩居心而住默無言說。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普大會眾鹹作是念。勝積菩薩三界尊問。如何默然不答居心而住。爾時佛以修廣明朗青蓮華目師子頻申。普視十方知大眾疑。便現微笑放大金光。其光間錯無量百千種種異色。普照十方一切國土地大震動。是時十方諸菩薩眾見此神變。種種形色種種儀服。來詣佛所頂禮佛足。各以己福莊嚴華藏坐蓮華座。爾時。電鬘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歡喜奇特得未曾有。白佛言。世尊。我昔曾見無量神變。未有光明地震如今所睹。善哉世尊願說因緣。何故微笑。惟垂悲愍決此眾疑。爾時電鬘菩薩以偈請曰
大悲大導師 微笑非無因
願佛利眾生 垂哀決定說
爾時法起如來端嚴赫奕。閻浮檀金暉煥照朗。散注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微妙光明如大金柱。電鬘菩薩白佛言。世尊。我見無量神通光明。未若今日昔所不睹。佛告電鬘。如是如是。此大光明神通如來希現。非大因緣不示此相。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微笑因緣。汝勿驚怖勿余悕望。堅固汝心勿生疑惑。所以者何。諸佛境界不可思議。願力神通不可思議。汝深思此慎無疑惑。電鬘。汝見勝積菩薩釋迦牟尼佛使來者不。電鬘言見。善男子。此勝積菩薩。我問汝從何來。居心默然而不答我。我見此事故現微笑。如來問而不答。今此會眾鹹生疑怪。善男子。勝積菩薩作如是解。一切諸法無來無去。云何世尊而問我言汝從何來。彼知諸法無有言說處不可得。云何而得言所從來。善男子。此已略說諸法實相。善男子。勝積菩薩於一切法中。無字無說字性離故。諸法無出出性離故。諸法無趣趣正斷故。諸法無現無所依故。超心意識離諸因緣。無名無言無作無示。過眼等路無所積聚。無生離想無有處所。離諸處所法惟一字。所謂無字。本無言說何所言說。善男子。當知無說是為真說。爾時淨身菩薩承佛神力。白佛言。世尊。若無所說是真說者。啞默不言皆應說法。佛言。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言。非惟啞默說法。不啞默者亦皆說法而不知法。淨身菩薩白佛言。世尊。惟願顯說。云何一切眾生說法而不知法。佛告淨身菩薩。善男子。如生盲人處日光中。而不見日傍人為說。以他聲故乃知有日。如是諸法悉入法界。法界無字離諸字性。非諸眾生所能宣辯。以因緣故而有言說。如幽谷響谷空無聲。以因緣故有響聲起。如是善男子。因緣和合字聲顯現。而眾生界空無有字。善男子。眾生所有音聲語言。當知皆入四無礙智。以言說者。斯入法無礙智。非言說者。斯入義無礙智。以言分剖。斯入辭無礙智。與事相應決了無滯。斯入善說無礙智。眾生所有言說。當知皆悉入此四法句中真實義句本來不動。如彼生盲隨他言執非真實見。是故善男子。欲求法者於自身求。欲求菩提以五蘊求。說此實義句時。三千大千世界普六震動大光遍照。佛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從其舌相放無量俱胝那由他百千光明。從大地獄上至有頂。一切世界光明遍照。還攝舌相普告大會。汝等當知。如來廣長舌相由實語得。如來所說應當敬受起真實信。勿懷猶豫而生疑惑。爾時十地菩薩等眾。並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會俱從座起。合掌同聲而白佛言。惟願世尊說如實義。惟願善逝說如實義。我等今者。惟悕如來所證之法不悕余法。我等大眾鹹無疑惑。爾時世尊再三觀覽一切大會。作如是言。我為悲愍一切世間。利益安樂多眾生故。以法財利安諸天人。是以今說大師子吼。善男子。汝等當知。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現在說法以立持安度眾生者。彼即是我法起如來。我於娑婆世界。作種種形饒益眾生。隨其所宜如應度脫。是時大會聞說此語鹹生奇特。歡喜踴躍得未曾有。同聲唱言。善哉善哉。世尊欲令一切眾生吼師子吼。故為大會說師子吼真實之法。若得聞者。當知是人善根不少。況復受持讀誦廣宣流布。種種花鬘種種衣物。幢幡幰蓋燒塗末香恭敬供養。斯人則為一切諸佛之所眷護。爾時佛贊諸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言。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功德不少。此佛真實師子吼法。若聞淨心乃至一稱善哉者我皆攝護。亦為彌勒之所顧召。斯人兩肩擔我菩提。於五濁中信受此經。生生之處我當成熟。亦為彌勒之所攝護。此人當能幹竭生死海。降伏眾魔銷諸煩惱擊大法鼓。永離女身摧諸怨障息眾結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經十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劫。以一切樂具供養供給一切如來。若聞此經真實神通懷疑不信。斯人則於佛所有過。不名真實供養諸佛。若有善男子。聞說如來此真實德淨信稱嘆。比前功德過百千倍。斯人則為真實供養。善男子。汝等若於我所心淨信者。當好書寫受持此經。此經所在之處諸佛游止。爾時勝積菩薩。電鬘菩薩。常光菩薩。淨眼菩薩。彌勒菩薩。作無畏菩薩。觀自在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辯積菩薩。辯勇菩薩。除一切障菩薩。作光菩薩。普賢菩薩。如是上首八十四俱胝那由他百千菩薩摩訶薩俱白佛言。世尊。我等於後末時。當廣流布如是經典。令諸眾生悟大涅盤。世尊。若不久植善根。如是之經不入其耳。若有受持此經廣流布者。嘆其功德。於百千俱胝那由他劫不可窮盡
爾時世尊告諸菩薩言。善哉善哉。汝等應當如是尊重佛教。受持正法。佛說此經已。勝積菩薩並諸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普大會眾歡喜奉行。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相關詞條
-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是天息災創作的宗教哲學類書籍。
目錄 內容 序品第一 作者 -
《涅盤經》
《涅盤經》是佛教經典。又稱《大本涅盤經》、《大涅盤經》。中國北涼曇無讖譯。40卷,13品。經中說佛身常住不滅,涅盤常樂我淨;宣稱“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
作品簡介 作品版容 木刻《涅盤經》稀有文物 《涅槃經》與禪宗思想 -
經集部
經集部所收錄之經典,與大集部、寶積部等性質相同,屬集成式者,而三部所收之小經亦皆各有內容相同之個別經單獨流傳。寶積、大集、經集等三部所收經典,與淨土宗有...
目錄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大通方廣懺悔莊嚴滅罪成佛經》又稱《大通方廣經》,藏傳佛教名《聖大解脫經》,分上中下三卷。是當初全世界的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壓箱底的法寶,同時也是念佛禪的主...
經典概述 廣為流傳 流通緣起 重見天日 共修因緣 -
佛名經
凡十二卷。元魏菩提流支譯。今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經中列舉數千佛、菩薩及辟支佛之名,謂受持讀誦諸佛名號而思惟讚嘆者,能得現世安穩,遠離諸難,消滅諸罪,於未...
簡介 百佛名經 字詞注釋 -
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一卷收錄於乾隆大藏經大乘單譯經·第0407部 隋北天竺三藏法師那連提耶舍譯
概述 簡介 百佛名經 原經文 -
寶積經
(佛教經名)《寶積經》全稱《大寶積經》,乃意指‘寶的聚集’。或許也意指著匯集著相當於寶玉的種種教說。該經以大乘經典的‘空’思想做基礎,且敘述了阿含以來之...
詞語解釋 《大寶積經》注釋 -
正覺電子報(第四十二期)
人相見一般。若欲以文字語言糟粕求,無有是處。」 參禪人,請師子細說禪病,師言:「禪有什麼病可說?禪又不曾患頭痛,又不曾患腳痛,又不曾患耳聾...鈍鳥與靈龜(連載十七) 平實導師 師說法,不立窠臼、不守規轍,大率如此...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七) 明心與眼見佛性(連載三) 學佛的覺醒(連載七) -
《變天》
的那人,來歷問清楚了么?” “大人!那人叫沈從雲,字子歸。祖父本是讀書人,隨澳門葡萄牙傳教士去了西洋遊歷,後因娶了一個洋女人為妻子,便留在西洋。子...之中,更是顯得卓然不群。盛福見過沈從雲幾次,覺得此子不凡,日後定有發達...
第一部風華初露第一章時空變遷 第一部第二章賣國和約 第一部第三章進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