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出《靈樞·本輸》。別名水泉、大順;一說“足大指爪甲根後四分節前”(《針灸集成》);《素問·陰陽離合論》“厥陰根起於大敦”。
定位
正坐或仰臥。在足趾,大趾末節外側(靠第二趾一側)趾甲根角側後方0.1寸(約三毫米處)。
局部解剖
依次為皮膚、皮下組織、甲根。布有腓深神經的背外側神經和趾背動、靜脈。
刺灸法
淺刺0.1~0.2寸。可灸。取三棱針點刺大敦穴出血,然後用手指從膝關推揉此穴出血。
功效
調理肝腎、熄風開竅、安神定癇、理血。
主治
疝氣、少腹痛。
遺尿、癃閉、五淋,尿血。
月經不調,崩漏,陰中痛,陰腫,陰挺,陽縮(或陰縮),陽強(或強中)。
癲癇,不寐或善寐。
目赤腫痛。
按摩法
可用拇指指甲掐按大敦穴,每次3分鐘。
配伍
1、配太沖、氣海、地機,有疏肝行氣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氣。
2、配隱白,直接艾炷灸,有補益肝脾,調理沖任的作用,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
3、配百會、三陰交、照海,有調補肝腎,益氣固脫的作用,主治子宮脫垂。
套用
1、小兒夜啼、哭鬧、睡眠不安:艾灸大敦、中沖,每天每穴位5分鐘。
文獻摘要
《甲乙經》:卒心痛,汗出。
《千金方》:主目不視,太息。又主卒疝暴痛,陰跳上入腹,寒疝陰挺出偏大腫臍腹中。
《千金翼》:狂走癲厥如死人,灸足大敦九壯。
《銅人》: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婦人血崩不止。
研究進展
難復性疝(嵌頓性疝) 針刺治療均經手法復位失敗改用本法獲效,共8例均獲顯效。
急性睪丸炎 據報導針刺大敦,治療急性睪丸炎及副睪丸炎有較顯著療效,臨床常配太沖、氣海、歸來、曲泉等穴。
降壓 針刺大敦穴,可加強神門穴的降壓作用。
調整大腸運動功能 針刺大敦穴,對大腸運動有明顯的調整作用,可使不蠕動或蠕動很弱的降結腸下部及直腸的蠕動加強,是治療腸梗阻的有效穴。